白華國
摘 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本質上是通過教學方法和形式的調整,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得到學科素養的發展。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思考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影響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因素,據此優化教學方針,從而保證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更好地實現初中物理課程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參與度;提高
初中生處于物理啟蒙階段,其科學基礎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更多困擾,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耐心。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困境與需求,積極改進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參與物理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物理作為初中生的必修課程,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物理的教學材料和工具不斷更新,但物理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改進,很多教師依舊以應試為目的,以灌輸為主要手段,并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感受,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阻礙了學生物理興趣和物理素養的形成。
二、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要因素
(一)課堂氛圍的活躍度
學生的情緒和學習態度會受到集體環境的影響,所以,如果課堂氛圍生動活潑,大部分學生就能積極參與其中;反之,課堂氛圍沉悶無聊,學生自然狀態萎靡,沒有學習的興致。另外,物理知識本身比較枯燥乏味,教師需要通過活躍課堂氛圍,體現物理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活力。所以說,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學生個人價值的體現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他們渴望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個性,發揮自己的價值,得到他人的認可。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減少灌輸,把探究任務轉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探究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肯定學生的價值,那么學生將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并且能夠積極回應老師、幫助同學。反之,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找不到存在感,體會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其學習熱情將大大降低。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一)呈現趣味物理,激發探知欲望
物理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再加上教師囿于傳統的理念和形式,凸顯了課堂沉悶的氛圍,導致學生不愿主動走進課堂學習。物理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人們對自然和生活的探索,所以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能體會到物理獨特的魅力。在信息技術時代,知識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能夠給學習者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精彩情境,借此營造生動有趣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課件,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呈現與聲音有關的生活場景,比如大合唱表演、古箏彈唱、腰鼓演奏等等,借此創設精彩的音樂情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然后,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同學們能利用手邊的工具制造聲音嗎?在這一過程中,你是否發現聲音產生的原因?”這兩個問題開放性和趣味性較強,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緒。所以說,在物理教學中巧妙利用信息技術融入趣味元素,有助于提升課堂氛圍的活躍度,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二)關注學生差異,注重分層教學
由于智力、興趣、接受能力和成長經歷不同,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和表現。為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不妨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以保證學生均衡參與課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重力”一課時,為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和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妨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層次性問題。比如,在探究重力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先展示瀑布流水、瓜果掉落等自然現象,然后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知道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嗎?”第一小問簡單有趣,可以盡量讓學困生作答,以激發其活力;第二小問稍有難度,可以讓學生先瀏覽課本,然后邀請中等生進行解釋。通過分層教學,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程度的鍛煉與提升。
(三)聯系社會生活,體現物理價值
物理的很多規律和理論,是歷代研究者從生活現象和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的,而物理學在日漸成熟的同時,解決了很多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適當聯系社會生活,體現物理的重要價值,從而讓學生以極高的熱情參與到物理的學習與探究中。
例如,在學習“杠桿”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比如羊角錘、核桃鉗、鑷子、指甲刀等等,并讓學生嘗試使用這些工具。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工具的共性,借此引出杠桿的定義。這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杠桿的概念、特點和作用產生直觀理解,同時認識到杠桿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性。之后,教師可以引出一些社會生活相關的問題,比如如何用一只普通的彈簧測力計測量大象的重量?在使用鐵鍬鏟土時,手握在鍬柄的哪個位置最省力,為什么?你在生活中還發現了哪些杠桿定理的應用?等等。通過探討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使其保持主動求索、深度思考的學習態度。
(四)加強任務驅動,強調學生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落實都應考慮學生的需求和感受,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積極參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慣于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幾乎不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不僅消磨了學生的熱情,也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所以,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應減少對學生的干預,通過有效的手段把課堂探究任務交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深度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學習能力的鍛煉。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針對“物體運動是否需要力的維持”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展開實驗探究。首先,教師給學生展示實驗目的,然后讓各小組討論實驗思路,制訂實驗計劃。接著,各小組領取實驗器材,展開實驗操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巡視,適當點撥調控,保證每組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其次,指導各小組合理分工,保證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最后,讓各小組分享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教師則對各組進行評價,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為課堂做出的貢獻。這種方式,可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需要,從而使學生產生深度參與課堂學習的愿望,并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思考學生愿意以及不愿意參與課堂學習的種種因素,然后據此調整教學方針,以迎合學生的需求和喜好,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同時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趙惠琴.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J].新課程(下),2019(12):270.
[2]邵萬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241.
[3]王芳慧.淺談如何開展趣味化的初中物理教學[J].家長,2019(1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