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創強
[摘 要]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是學科育人第一課。文章利用充滿震撼力、穿透力、引領力、感召力、想象力、感染力的情境問題為驅動組織開展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的教學活動,促進高一新生打開學科視野、增強文化自信、提高認識定位、汲取榜樣力量、引發未來向往、催生學習動力。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運用“情境+問題”驅動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育人,可促進學生產生學好生物學的需要,形成學習動力。
[關鍵詞]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問題驅動教學;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29-0086-04
一、教學分析
每一位高一新生都懷揣著美好的夢想踏進校園,期盼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能為夢想插上翅膀。因此,高一入學第一課的關鍵在于促進學生形成學習動力。但高中生物學學科的首次教學活動,大多是直接進行第一章第一節的教學,這使得高一新生只知道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而對高中生物學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認識,難以產生學習動力。
高一新生學習生物學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入學第一課的教學應該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生物學的吸引力,引發學生對生物科學未來的憧憬。特別是強調由學科教學向學科育人轉變的今天,開發入學第一課的育人價值,以問題驅動教學為高一新生學習賦能量,尤為重要。
基于此,筆者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1“科學家訪談”的“內容平臺”上進行拓寬延伸,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即通過呈現充滿震撼力、穿透力、引領力、感染力、想象力的情境和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產生學好生物學的需要,形成學習動力。
二、教學實踐
(一)以生物學的研究與成就中有震撼力的情境問題進行驅動,打開學科視野
[情境一]展示資料: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1篇首“科學家訪談”;播放視頻: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呈現圖片:2016年11月1日至3日由中國主辦、首次在北京召開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報道(以及后來歷次大會盛況的報道)。
學生閱讀資料,觀看投影。
教師:(問題1)同學們看到了什么?有怎樣的感受?又有何所思所想?
學生稍作討論后,回答問題。
教師:我的感受與同學們一樣,為我國生物學家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而感到自豪、驚嘆,并由衷敬佩他們的研究精神。我們還應看到,人類的健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建設與國力的提升都需要生物學,生物學十分重要!學好生物學,大家都可為祖國為人類做貢獻,愿同學們實現夢想!因此,我們將這節課定名為“用生物學為你的夢想插上翅膀”。
設計意圖:從課本內容出發,補充有震撼力的情境實例作為第一課的開篇(導課),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暢懷夢想,并提出問題,傳遞給學生強烈的信息:需要學好生物學!
教師: (過渡設問)那么,生物學究竟是什么樣的呢?這是第一節課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讓我們進入時光隧道,一起領略生物學的風采和魅力!
(二)以生物學的建立與發展中有穿透力的情境問題進行驅動,增強文化自信
1.人類對生物學的研究
[情境二]呈現系列資料:《夏小正》《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書籍的照片;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和豌豆雜交實驗;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等。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問題2)人類對生物學的研究經過了怎樣的歷程?從這樣的研究歷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思考和分析資料,討論問題,交流看法,概述研究歷程,指出由現象描述深入到本質探究;說出有關感受。
設計意圖:從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事歷書《夏小正》開始,呈現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運用充滿歷史厚重感的資源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樹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心。
2.生物學的建立
[情境三]呈現資料:拉馬克簡介以及“生物學”概念的提出。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法國科學家拉馬克于1802年提出“生物學”概念,將之前人們對動植物研究所積累起來的描述生命現象的知識和所發現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研究方法成果等統歸到“生物學”名下,生物學成為六大自然科學之一。(問題3)那么,什么叫生物學?中國人對生物學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生物學的定義;結合前述資料說出中國人對生物學的建立所做出的貢獻。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一門科學的建立需要眾多科學家的努力和長期的研究積累,同時了解中國人取得的成就與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3.生物學的發展
[情境四]呈現系列資料:基因工程研究;生態工程實例。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生物學的發展異常迅速,它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向深入發展,再分別出現了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問題4)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分別研究什么?生物學的發展將會呈現出怎樣的前景?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問題,描繪生物學的發展前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發展情況,同時引導學生暢想、描繪生物學未來輝煌的前景,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熱情。
教師:(過渡設問)人類為什么要學習和研究生物學?其價值何在?
(三)以生物學的價值與地位中有引領力的情境問題進行驅動,提升認識定位
1.生物學的價值
(1)生物學理論研究的價值
[情境五]呈現資料:19世紀和20世紀世界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近幾年的諾貝爾獎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問題5)請從這些資料中找出哪些是生物學方面的成就,并談談這些生物學理論研究的價值體現在什么方面。
學生傾聽、思考,討論交流,并從人類對生物界的積極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又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生物奧秘的認識,同時也對實踐產生重大影響上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重要的理論研究成就讓學生體會這些理論研究成就的巨大價值,并認同其價值。
(2)生物科技實踐應用的價值
[情境六]呈現資料:全球和我國生物科技產業情況;雜交水稻推廣種植累計增產糧食情況;生物科技在醫藥等領域的應用情況。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問題6)生物科學技術在哪些方面得到應用?產生了哪些價值?
學生從產品的產量、經濟效益、解決重大問題上說明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價值。
設計意圖: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提供產業應用方面的資料,讓學生從應用廣度上發現和認識生物科學技術在解決重大問題、創造物質財富以及提高綜合國力上的巨大價值。
教師:(過渡設問)一門科學的價值決定了其地位,那么,我們又如何認識生物學的地位呢?
2.生物學的地位
(1)從科學體系和課程體系上認識生物學的地位
[情境七]呈現資料:科學體系的組成(結構圖);高中課程的組成(結構圖)。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體系,其中,自然科學體系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教育部規定,普通高中課程包括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問題7)由上述兩個結構圖,能看出生物學有怎樣的地位?
學生發現生物學的地位,從學科平等性、作用重要性上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介紹科學體系的組成和高中學科的全貌,從所反映的學科平等性以及重要性的角度引導學生發現和認識生物學的地位。
(2)從國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上認識生物學的地位
[情境八]呈現資料: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生物科技研究規劃;我國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將生物產業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打造我國科技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優勢。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問題8)生物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何種程度?
學生討論交流,并從國家戰略高度上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各國將生物科技放到戰略高度上制定政策推動發展的情況,也了解我國正在為趕超世界生物科技先進水平所做的努力,并思考肩負的責任。
教師:(過渡設問)大家發現了生物學的價值,認識了生物學的地位,那么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又是如何開展的呢?
(四)以生物學的職業與工作過程中有感召力的情境問題進行驅動,汲取榜樣力量
1.生物科技工作者的工作
[情境九]呈現資料:著名生物學研究機構(如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工作場景。
學生觀看投影,閱讀資料。
教師:(問題9)你從工作場景中看出了什么?
學生從工作認真、敬業的角度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學科研機構的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認識生物科技的進步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他們的工作精神值得學習。
2.生物科學家的工作
[情境十]呈現資料:我國糧食育種專家在田間研究的場景圖片;屠呦呦、施一公等知名科學家在實驗室工作的場景圖片。
學生觀看投影,欣賞資料。
教師:(問題10)科學家在做什么?我們高中生應該做什么?
學生傾聽、討論交流,回答問題說出看法。
設計意圖:選用生物科技工作者以及科學家進行研究的場景圖片,呼應導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科學研究工作的重大意義,立志像科學家一樣投身生物科學研究。
教師:學好高中生物學是進一步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國家對合格高中畢業生的基本要求。(過渡設問)那么,高中階段我們要學些什么呢?同學們又有什么打算?
(五)以生物學的認識與感悟中有想象力的情境問題進行驅動,引發未來向往
1.設想高中生物學的學習
[情境十一]呈現資料:高中生物學的必修與選修模塊教材(6本書精美的封面及其內容)。
學生觀看投影,欣賞資料。
教師(概要介紹高中生物學的內容情況、學習要求,以及學好生物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合作探究、思維運用、問題解決、表達訓練等),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資料思考):(問題11)學好生物學有何重要意義?
學生傾聽、思考與討論,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任務,了解學習要求與方法,并引導學生回顧、歸納前面所學的內容,說出學好生物學的重要性,并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如何學(設想、規劃未來高中階段的學習)。
2.放飛未來成就生物學的夢想
[情境十二]呈現資料:中科院有關的研究所、一些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圖片。
學生觀看投影,欣賞資料。
教師:(問題12)國家為什么這么重視生命科學研究與教育機構的設立?
學生從國家發展、人才培養等角度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期待,放飛夢想、憧憬未來,立志學好生物學,練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為夢想插上有力的翅膀,更好地為建設科技強國做貢獻。
(六)以生物學的學習與收獲中有感染力的情境問題進行驅動,催生學習動力
[情境十三]呈現資料:滾動回放已呈現過的情境資料;學生認真學習生物學的課堂照片。
教師:經過一節課緊張的學習,同學們收獲如何?請大家談一談。(問題13)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將如何適應“生物學世紀”的工作與生活?你打算在生物學世紀中有怎樣的作為?
學生說體會、談收獲,并從生物學知識與能力的準備上回答應該如何作為。
教師(結語):相信同學們對生物學產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必定會形成學習動力,推動今后的學習,攻克學習難題,學好生物學,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為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生物學是有重要價值和地位的科學,回應開頭提出的核心問題。同時引導學生以感情抒發做小結,又以肯定學生的學習并點題做結語,起到鼓勵、強化學生對生物科學的憧憬向往和催生學生學習動力的作用。
三、教學思考
(一)充分認識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的價值
認識決定行動,教師對于高一入學第一課的認識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教學行為?!叭绻處煵幌朕k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先從歷史厚度、應用廣度和戰略高度上認識生物學的價值和地位,就會產生對以后的學習有良好促進作用的“第一課效應”。
(二)努力反映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的重要性
有好的教學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充分認識了高一入學第一課的重要性,就會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設計。本課的創新之處在于打開學生視野,運用典型的情境資源,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搭建了歷史和現實以及與未來相銜接、情境與問題相交織的教學框架,旨在讓學生在“大視野”中對生物學有更全面的了解,認識到生物學是重要的科學,引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形成學習動力。
(三)積極呈現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的精彩性
有吸引力的課堂需要教師創造性組織、藝術性實施。在課堂上,情境的呈現與問題的提出有機結合,讓學生發現并認識到生物學的研究有如此豐富的內容、有如此重要的價值。同時,組織學習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處理情境信息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訓練能力。特別是利用充滿震撼力、穿透力、引領力、感召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情境問題給課堂添精彩,為高一新生學習賦能量,產生驅動作用,促進學生產生學習需要,形成學習動力。隨著教學的推進,引導學生將情感抒發和升華,以進一步認識到學好生物學,可為夢想插上知識和能力的翅膀,真正發揮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的育人作用。
打造一節好課,特別是有學習驅動力的新生入學的第一課,需收集、篩選和組織多方面的情境資源(“寬度”備課);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并斟酌其合理性(“深度”備課),然后在課堂上運用有效策略推進教學而得以體現學科育人。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教學過程中所利用的情境資源,在實際操作中可詳略應用,甚至取舍補充。期盼廣大教師發揮教學智慧,設計出更有驅動力的“高一新生生物學第一課”。
[? ?參? ?考? ?文? ?獻? ?]
[1]? 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7-106.
[2]? 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
[3]? 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2.
[4]? 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選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5-128.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30-41.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