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華
金昌市人民醫院,甘肅 金昌 737100
疝氣是一種人體組織器官偏離正常解剖位置的疾病,器官經先天或后天形成缺失與間隙存在于另一部位。臨床上常見的疝氣類型有腹股溝疝氣、直疝、切口疝以及臍疝[1]。疝氣在外科比較常見,手術療法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想要在短時間內實現有效的恢復結果,需要對疝氣術后的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伴隨著人們的醫療認識不斷全面,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逐漸嚴格,進而臨床護理也在社會發展的推動下不斷摸索著全新的護理模式[2]。人性化護理干預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近幾年在醫療水平的進步下不斷完善,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觀念,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為了深化研究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疝氣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選取了40例疝氣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020年來我院進行疝氣手術的患者40例,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予以人性化的護理干預。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齡范圍5~70歲,年均(30.5±3.2)歲。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齡范圍7~72歲,年均(30.3±3.5)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別,可用于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病患進行普通的護理干預,觀察患者血壓、脈搏與心率等生命指征,引導患者合理飲食及用藥。觀察組患者接受人性化的護理干預:
(1)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明晰自身的職責,充分發揮愛崗敬業精神,以熱情的態度對待患者,盡全力為患者提供細心、舒適、耐心、優質的服務。
(2)為患者創造整潔、良好、舒適的病房,將環境溫度與濕度維持在合理的水平,并且判斷患者的病情,病房的布置應該結合患者的年齡與性別。兒童病房可以借助兒童喜歡的裝飾品,以此緩解兒童患者對病房的恐懼心理。老年病房可以加裝防滑設備,全面確保患者的安全。
(3)加強手術傷口的護理,強化各項感染防護措施,用加壓腹帶包扎傷口,減輕患者的痛苦。
(4)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建立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的負面情緒,為患者的治療加油打氣。
(5)在生活細節方面,護理人員應定期幫助患者翻身,以免產生壓瘡,保持患者身體清潔,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及時排泄。
(6)進行健康教育宣導,強化患者對疝氣與其手術治療方式的基本了解,借助系統化與全面的疾病認知,讓患者倍感關心與呵護,加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病患并發癥狀發生的幾率、住院時長以及術后痛感評分,整合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使用統計學方法進行處理。

2.1兩組患者并發癥、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痛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稍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不大(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患術后的痛感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痛感情況比較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比較[n(%)]
疝氣是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百姓俗稱“脫腸”,高發人群為兒童[3]。發病原因是由于在嬰幼兒的出生時期,女性的子宮圓韌帶或者男性睪丸沒能全部降入陰囊鞘狀突出,進而導致小兒的小腸、卵巢、網膜以及輸卵管等進入鞘狀突,從而出現腹股溝疝[4]。相關研究中還指出,過度肥胖、妊娠以及排便過于用力也會造成負壓導致疝氣的出現。一旦發病,患者會出現陰囊與小腹腫痛的癥狀,同時痛感容易累及至患者的背部與腰部等位置,疼痛劇烈時會導致患者四肢厥冷[5]。手術治療室目前疝氣治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極易引導并發癥,部分患者對手術治療以及疾病本身的了解不夠充分,治療依從性差,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更為有效的護理干預。
本次研究選取了40例疝氣手術護理病患,結合研究數據,人性化護理對于疝氣術后患者的康復具有極大的促進意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