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萍
中衛市第三人民醫院,寧夏 中衛 755000
產后出血是產婦在分娩期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由宮縮乏力、胎盤、軟產道裂傷等因素誘發,若沒及時采取止血措施,會導致患者子宮切除失去生育能力,病情危重的患者甚至發生休克、死亡情況,嚴重降低患者生存質量[1]。因此,探尋有效的止血方法對保留產婦的生育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已成為臨床醫療人員追求的熱點與目標。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宮腔球囊壓迫聯合B-Lynch縫合對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4-37(31.48±4.38)歲;孕周36-41(38.46±1.24)周;手術指征:胎兒窘迫4例,產程停滯19例,巨大兒2例,瘢痕子宮5例。對照組年齡26-38(32.07±3.62)歲;孕周37-40(38.12±1.08)周;手術指征:胎兒窘迫3例,產程停滯21例,巨大兒1例,瘢痕子宮5例。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B-Lynch縫合進行止血:(1)經剖宮原切口將子宮暴露并清理宮腔,對子宮進行縱向按壓。(2)于子宮切口右頂端3cm位置處采用1.0可吸收線垂直進針,經宮腔與切口上緣處2-3cm位置出針,并將縫合線拉到宮底并繞到子宮后壁,在其下端與前壁相應位置處進針至宮腔,橫向拉至左側后進針,在后壁右側的進針位置相對應的位置出針,縫線繞至子宮前壁,與右側對應的左側切口的上緣進針,下緣出針,醫護助手在對宮體擠壓時拉緊縫線。若無出血,在切口下端處打結,并縫合宮口。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宮腔球囊壓迫,術中切口縫合部分后將球囊末端從子宮下端置入陰道內,醫護助手將球囊末端拉至陰道外,應用濃度為0.9%的500ml左右的無菌生理鹽水經開關閥注入(具體注入量視產婦子宮大小、收縮情況而定),將導管位置進行固定后接上引流袋,縫合切口,與術后1d取出,并給予常規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1.3評價指標 ①止血效果參照《婦產科學》[2]中產后出血的療效標準制定:治愈:子宮收縮良好,質硬,體征平穩,陰道出血減少,出血量小于50ml/h;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視為無效。②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晚期產后出血、產褥感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止血效果 觀察組有效止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對比n(%)
2.2術后并發癥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近年來,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呈逐年上漲趨勢,有數據表明,每年死于產后出血的患者約有12.5萬左右,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侵害。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在剖宮產手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
臨床上的止血措施方法較豐富,B-Lynch縫合術原理機制是通過對子宮肌層弓形動脈進行壓迫,起到止血作用,醫療人員可以便捷的探查到出血位置、情況,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子宮,對患者再次妊娠的影響較小,但是B-Lynch縫合術常適用于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對其他因素誘發的產后出血效果較低。宮腔球囊壓迫止血的原理是通過向球囊內注入無菌生理鹽水讓其體積增大,擴張宮腔,刺激子宮肌層,引發子宮反射性收縮,起到止血作用。該方法可以適應宮腔形狀,嚴密貼合子宮內壁,增加宮腔壓迫的面積,水流動力平均,控制毛細血管及靜脈出血。此外,該方法法適用于多種因素誘發的產后出血適應癥,臨床使用范圍更加廣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止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宮腔球囊壓迫聯合B-Lynch縫合可以增強止血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B-Lynch縫合應用范圍受限的問題。
綜上所述,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應用宮腔球囊壓迫聯合B-Lynch縫合的應用效果較好,可以提高有效止血率,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