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春
摘?要:本文通過對會計電算化發展歷程回顧、“互聯網+”時代下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影響分析與探討,進一步分析“互聯網+”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與挑戰,提出“互聯網+”時代中職院校在會計電算化教學方面需要的改變,提出了在會計實操教學的同時強化大數據信息化技術能力的培養,構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會計電算化教學生態。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會計電算化;教學
一、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會計電算化的興起促進會計從業人員知識與技能結構的變化
1946年,電子計算機最初產生于美國,并在各個領域快速得到應用。20世紀50年代歐美西方國家率先把電子計算機應用于會計領域,掀起了會計領域的變革。20世紀50年代中期,電子計算機技術在會計相關領域進一步推廣,實現了對會計數據的綜合處理、系統分析、決策支撐信息輸出等,計算機幾乎替代了人工手動完成的全部業務,打破了傳統會計業務的開展方式。20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的出現,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成為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部分,大幅促進企業高層決策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20世紀80年代,會計電算化進入中國并開始推廣。會計電算化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從單一數據處理,到全面的應用計算機技術構建會計信息系統歷程;從計算機和手工雙線操作并行,發展擺脫手工,依靠計算機獨立實現記賬、算賬及報賬等各項工作的歷程;從各企業獨立開發的會計軟件,到會計軟件開發產業化,專門企業成立相關團隊,集中人才,開發行業通用化的會計軟件的過程。
在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加持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與應用逐步成熟,同時,會計業務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逐步催生了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也逐步發生變化,對會計從業人員尤其是會計電算化從業人員的培養逐步發生變化。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的要求從單獨會計領域專業知識轉變為會計專業知識、計算機知識與操作技能、數據庫操作技能等多樣化的知識技能結構。電子計算機知識與技能成為會計電算化從業人員的基礎知識。同時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正常運營也需要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和會計專業知識的融合與集成,會計電算化人員的培養也逐步從單一的會計從業人員向復合型人才的方向轉變。
二、“互聯網+”時代到來
“互聯網+”是在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步入數字化時代時提出的,是在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由互聯網形態演進、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從提出之后就被各個領域迅速地接受并應用。“互聯網+”是一種創新模式,簡單說是“互聯網+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相關信息平臺,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產生新的發展生態。
目前我國深化“互聯網+”發展,推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廣泛應用,推動新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的重塑與變革。“互聯網+”已成為一種生產力的代表。它推動社會經濟形態不斷演變,不斷激發社會經濟各主體的生命力,推動改革、創新,為經濟主體提供新的發展平臺。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及傳統業務的深度融合,不斷地變革與創新傳統業務開展流程、業務模式以及管理方式。同時“互聯網+”與傳統業務的融合也大大提高了傳統業務開展的效率,同時也逐步改變了企業的運營、決策模式。
三、“互聯網+”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影響
“互聯網+會計”加快會計信息化發展進程。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知識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可以實現會計工作的電子化核算、經濟計量、企業管理等學科在融合了現代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知識產生的。“互聯網+”與會計的融合推動會計領域的發展從會計電算化的階段過渡到會計信息化的階段。隨著互聯網對會計相關的各個領域的融合,財務共享的服務模式將進一步成熟,財務一體化發展進程逐步提速,從而對傳統會計電算化工作產生較大影響。
(一)“互聯網+”改變會計電算化人員的工作模式
受財務軟件數據處理能力等限制,會計電算化的核算是定期開展的事后核算,分析與管理人員的決策也是在事后進行的,具有滯后性。隨著“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會計人員可以事中進行核算,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獲得企業運營中的各種數據,完成事中控制、反饋和決策,業務經營活動與會計核算工作同時進行,同時基于大數據和模型構建,可以實現事前的結果推演,預測管理決策的效果和經營成果。
(二)“互聯網+”推動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從靜態核算分析向動態管理轉變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相關技術成熟與應用的推廣,會計信息處理的實時性逐步成為可能,會計信息處理的動態性、集中性的特點更加突出。同時會計核算更加高效、規范、便捷。同時會計相關信息的實時的、動態的更新將進一步促進會計核算工作從靜態核算轉向動態實時核算分析。與此同時,會計核算工作由靜態核算轉變為靜態核算,核算周期由原來每月核算變為每天、每周甚至即時核算,這大大增加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體量,會計核算的運算效率和難度,會計系統智能化核算的需要將會進一步增加,會計人員更加側重會計核算結果的分析與應用。
(三)企業運營決策中會計核算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現有的企業運營決策中,更多的是依據企業銷售、競爭等市場渠道的數據,由于會計核算的滯后性,導致會計核算的結果無法對企業運營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撐。會計核算的結果更多的是作為企業運營成果的衡量。雖然企業運營的目的是優化會計和盈利表現等,但實際決策是從市場占有率、銷量、競爭力等作為主要運營指標進行的運營決策。這些指標并不一定會帶來會計指標的改善和提升。這也是目前會計核算的特性決定的。但隨著“互聯網+會計”的深化、會計核算的實時性,會計核算能夠對企業運營決策提供實時支撐,會計指標也將成為企業運營決策的控制指標,會計核算工作在企業運營決策層面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同時也將改變企業運營考核目標的制定方式和策略制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