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
摘?要:目的:探討膽結石實施小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價值。方法:106例膽結石患者根據電腦產生隨機數法分為對照組53例和觀察組53例,分別開展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住院時間、術后疼痛、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低,手術時間、腹痛緩解時間、排氣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術后6、12h視覺模擬法(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觀察組(3.77%)較對照組(18.87%)低(P<0.05)。結論:相較于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膽結石治療中的運用價值更高,具體體現在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減輕術后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等。
關鍵詞:并發癥;膽結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小切口膽囊切除術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方式劑生活習慣的改變,該病發生率顯著增加[12]。膽結石臨床癥狀主要以腹脹、腹痛等表現為主,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順利進行[34]。根據結石大小的不同,臨床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對結石較小者,可施以保守治療,而對結石較大者,則需開展手術治療[56]。目前,臨床治療膽結石的常用手術方法,包括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78]。為明確在膽結石治療中小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實踐價值,本文對此展開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06例,依照電腦產生隨機數法分為對照與觀察兩組,各53例。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技術及臨床分析確診為膽結石;(2)精神正常,意識清晰,能良好配合研究;(3)家屬和患者均了解、知情研究內容,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免疫功能障礙者;(2)伴有局部或全身嚴重性感染者;(3)具有手術或麻醉禁忌癥者;(4)存在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其他危重病者。本研究已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25例女,28例男;年齡36~79歲,平均(57.89±4.26)歲;病程6月~5年,平均(1.82±0.37)年;多發結石11例,單發結石42例。觀察組:26例女,27例男;年齡36~80歲,平均(57.92±4.28)歲;病程6月~6年,平均(1.85±0.39)年;多發結石13例,單發結石40例。兩組上述數據比,無差異顯著性(P>0.05),可展開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行全麻處理。右側肋骨下行長為5~8cm的斜行切口1個,逐層分離,抵達腹腔,完全顯露膽囊三角、膽總管,分離膽囊動脈和膽囊管,并予以結扎懸吊,將膽囊提起到膽囊管,切除膽囊,而后進行電凝止血,逐層縫合切口。
觀察組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體位、麻醉方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患者臍部下端行弧形切口1個,長度控制位1cm,予以Trocar管留置,進行二氧化碳氣腹構建,將氣腹壓力維持在10~12mmHg之間。在腋前線和肋弓交界處行穿刺處理,將腹腔鏡置入,通過腹腔鏡,觀察腹腔狀況,探查膽總管和膽囊三角生理解剖結構、膽囊和周圍阻止粘連狀況,并對膽囊三角給予解剖處理,分離、切除膽囊組織,然后開展電凝止血處理工作,逐層縫合切口。
兩組術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并注意監測患者病情變化。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與住院時間、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狀況。以視覺模擬法(VAS)[9],評估兩組術后3、6、12h疼痛程度。VAS評分范圍為10~0分,分值愈高,提示疼痛程度愈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24.0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x-±s/n、%)用t、X2檢驗,組間差異顯著為P<0.05。
2?結果
2.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和住院時間對比
較之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低,手術時間、腹痛緩解時間、排氣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P<0.05),見表1。
2.2?兩組術后疼痛程度對比
兩組術后3hd的VAS評分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術后6、12hVAS評分比,觀察組均較低(P<0.05),見表2。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3?討論
膽結石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結石疾病,具有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多見于40歲左右人群,對患者身心健康影響較為顯著。膽結石早期不易被發現,多在體檢時查出,且其發生原因十分多樣,諸多學者認為和基因、用藥、年齡等存在密切關系。
根據膽結石病情,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是膽結石常用手術治療手段之一,具有操作簡單優勢,對手術設備無特殊要求。相較于常規膽囊切除術,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切口顯著縮小,并保留了常規膽囊切除術徹底顯露膽囊三角優點。術中操作過程中,此種術式僅需行一小切口,便可開展相應操作,故而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量。另外,此種術式無須切斷腹直肌,僅需切斷少部分肌肉,且術中暴露內臟較少,因此,可明顯減輕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的損傷。但小切口膽囊切除術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術野較小且清晰度欠佳,僅能實施局部探查,這造成相關手術操作存在一定限制,術后患者應激反應較為明顯,并會對其身體恢復產生影響,尤其是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