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佳 汪鳴華 張靜



【摘 要】目的:研究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對產后盆底功能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產后42天盆底評估有盆底功能損傷的患者為例,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兩組,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予以盆底肌肉鍛練,觀察組予以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盆腔器官脫垂率、尿失禁率、鍛煉后的性功能評分(性生活滿意度、性交痛)以及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測試結果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盆腔器官脫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別為:0.0%(0/40),0.0%(0/40),對照組患者的盆腔器官脫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別為:10.0%(4/40),20.0%(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性生活滿意度、性交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結果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底功能損傷患者通過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進行康復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降低盆腔器官脫率以及尿失禁率,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以及性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功能康復治療、臨床療效
女性人群發生盆底功能障礙是常見現象,常見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妊娠以及分娩。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兒體積越來越大,胎兒的壓迫增加孕婦盆底肌壓力。另外,孕婦在分娩時,產道擴張,損傷盆底肌纖維及神經,盆底膠原組織變薄,尿道支持結構受損,進而損傷盆底肌,最終引發盆底功能障礙。盆底功能障礙會使患者出現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礙、慢性盆腔痛等,嚴重困擾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因此,有效的治療措施是十分重要的[1]。通常情況下,一般會通過盆底肌肉鍛煉進行康復治療,但是,實際治療效果一般,因此,本次研究,作者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產后42天盆底評估有盆底功能損傷的患者為例,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兩組,分析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的康復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產后42天盆底評估有盆底功能損傷產婦患者為例,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兩組,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予以盆底肌肉鍛練,觀察組予以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觀察組,年齡22歲~35歲,平均年齡(26.84±3.46)歲,孕周39周~41周,平均孕周(39.57±1.54)周。對照組,年齡21歲~35歲,平均年齡(26.78±3.41)歲,孕周39周~42周,平均孕周(39.63±1.59)周,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于同意書上簽字,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孕周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盆底肌肉鍛練,觀察組予以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
盆底肌鍛煉方法:收縮盆底肌肉,持續5秒,然后放松5秒,每天反復鍛煉三次,每次持續15分~20分鐘,需要持續鍛煉1個月。
電刺激療法:使用VISEE盆底康復儀,設置脈沖寬度參數在20μs~750μs之間,設置陰式探頭的參數在8Hz、10Hz之間,電流的大小,需要以患者的自感肌的跳動情況為根據,進行合理控制,直到患者不產生痛感位置,后期,可以逐漸提升電流的強度。治療時間10次/療程/月,避開經期,兩次治療可間隔1天~2天,需完成一個治療療程。
生物反饋治療:使用VISEE盆底康復儀將患者的疲勞度、陰道肌力以及電位值轉變為聽覺或者視覺信號,患者做膀胱生物反饋、肌肉生物反饋等康復訓練。治療時間10次/療程/月,避開經期,兩次治療可間隔1天~2天,需完成一個治療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盆腔器官脫垂(POP-Q評分)、尿失禁率以及鍛煉后的性功能改善情況(性生活滿意度、性交痛)。
1.3.1 盆底肌張力:分為5個級別:Ⅰ級為:陰道肌肉收縮<1s;Ⅱ級:陰道肌肉收縮為1s;級:陰道肌肉收縮為2s;Ⅳ級:陰道肌肉收縮為3s~4s;Ⅴ級:陰道肌肉收縮>4s。等級越低,表示患者的盆底肌張力越差。
1.3.2 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通過陰道表面電極對盆底肌潛在運動電位進行記錄。
1.3.3 盆腔臟器脫垂POP-Q評分法:分為0、Ⅰ、Ⅱ、Ⅲ、Ⅳ度。0度表示無脫垂;Ⅰ度表示脫垂最遠端在處女膜平面上大于1cm;Ⅱ度表示脫垂最遠端在處女膜平面上小于1cm;Ⅲ度表示脫垂最遠端超過處女膜平面大于1cm,但小于陰道總長度-2cm;Ⅳ度表示下生殖道呈全長外翻,脫垂最遠端即宮頸或陰道殘端脫垂超過陰道總長度-2cm。
1.3.4 壓力性尿失禁:腹壓增加時尿液不自主的從膀胱中流出,分為3級。Ⅰ級:只有在發生劇烈壓力下,如咳嗽、打噴嚏或慢跑。Ⅱ級:發生在中度壓力下,如快速運動或上下樓梯。Ⅲ級:發生在輕度壓力下,如站立時,但患者在仰臥位時可控制尿液。
1.3.5 性功能評分:通過性交痛和性生活滿意度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測試結果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性功能評分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性生活滿意度、性交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盆腔臟器脫垂率以及尿失禁率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盆腔臟器脫垂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別為:0.0%(0/40),0.0%(0/40),對照組患者的盆腔臟器脫垂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別為:10.0%(4/40),20.0%(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快速收縮最大值、持續收縮平均值、耐受測試平均值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二胎政策的開放,人們不僅對胎兒發育重視,產婦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為社會、家庭、醫院關注的問題。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嚴重影響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見病,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性交痛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問題提到一定的認知高度。一部分產婦產后早期進行盆底功能鍛煉的配合度有所增加,但依從性及自律性不高,產后盆底損傷未能及時恢復,有可能導致盆底肌功能下降,將發展為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陰道松弛、反復陰道炎癥發作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患者在臨床中一般表現為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以及生殖道損傷等情況。該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妊娠以及分娩。相關研究表明[3]:產次的增加,會使盆底肌肉損傷程度更高。在妊娠期間,胎兒逐漸長大,子宮隨之擴張,會長期牽拉神經、盆底肌肉、筋膜以及韌帶,進而引發慢性損傷,與此同時,孕婦在懷孕期間,其激素水平會出現明顯變化,進而改變盆底膠原纖維組成成分,使其支撐能力大大降低。在通過陰道分娩時,胎兒先露部分,會發生持續性擠壓盆底,從而增加盆底承受張力,進而損傷盆地結構,降低盆底肌張力,患者于早期臨床中會發生尿失禁、陰道松弛等情況,如果無法及時糾正治療,則會引發膀胱膨出、直腸膨出、脫垂等疾病,嚴重影響的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少數的女性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受到較大的影響。
臨床中通過盆底功能鍛煉治療,能夠使產婦的盆底肌功能以及盆底肌力得到改善,但是,通常狀況下,治療效果相對較差。近些年來,生物反饋療法以及電刺激療法被廣泛應用在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中,療效確切。生物反饋療法是應用計算機技術,將患者的生物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將其轉化為能夠直觀觀察的曲線以及數值,通過反饋,對患者的大腦進行刺激,從而調控身體功能,讓患者自主的對臟器活動進行控制,從而使患者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縮短治療時間;電刺激療法能夠提升肌肉興奮性,使部分受損的神經細胞喚醒,從而使陰道、尿道括約肌、肛門肌肉收縮度大大增強,另外,還能夠將盆地的血液循環進行改善,優化新陳代謝,快速恢復盆底張力,進而有效治療患者[4]。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優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盆腔器官脫垂率、尿失禁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性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結果優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有盆底功能損傷的產后患者同時行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以及電刺激療法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增加盆底肌張力、降低盆腔臟器脫垂率、尿失禁率,提高性生活質量等,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艷娜,甘桂萍,張偉華.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0,43(5):393-397.
[2] 王威.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康復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20,38(6):562-564.
[3] 季佳,陳錦霞,杜楠楠,等.盆底肌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對產后女性盆底肌康復影響的Meta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3):7-11.
[4] 周趙,劉春花,鄧翠艷.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