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夢龍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由此概念可以看出,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應該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然而,有些現有的小學英語教材或多或少存在學習活動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不強的問題,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問題分析
1.學習活動綜合性不強,忽視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以廣東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6 “Outdoor Fun”的Story部分為例。故事的內容主要講Gogo和Tony在郊外野餐,他們因為沒帶碟子、茶杯和帳篷,向附近的人求助的故事。故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配圖中缺少必要的語境信息,不利于學生理解中西文化差異。(2)對話中缺少必要的文明用語,不利于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3)對話和配圖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問題,不利于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在第三和第四個場景中對于Do you have cups?的回答存在人稱與配圖邏輯上不一致的問題。
2. 學習活動關聯性不強,忽視學習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性。以廣東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6 “Feeling Fun”的More 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為例。從活動類型分析,前三項閱讀活動都是學習理解類活動,第四項活動應該屬于遷移類活動。從學習理解類活動直接到遷移類活動,缺少對文本主題內容的內化環節,不利于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和掌握,且在邏輯思維上存在關聯性不強的問題。
3.學習活動實踐性不強,忽略與主題意義相關的實踐遷移類活動。以廣東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Review2 的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為例。文本標題是“The Story of Mulan”, 該文本主要論述了中國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從活動類型分析,這三項閱讀活動都是學習理解類活動。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相關理念可知,教材明顯缺少應用實踐類活動和遷移創新類活動。這并不利于真正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二、對策與建議
1. 整合教學資源,靈活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任筆者建議教師不僅要樹立“大教材”觀,參考其它地區不同教材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內容替換現有教材部分不合適的內容,而且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從不同渠道搜集和整合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彌補教材的不足。以廣東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6 “Outdoor Fun”的Story部分為例。教材中的插圖缺少必要的餐飲文化信息,筆者建議教師可以上網找正確使用餐具的短視頻或者圖片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
2.優化教學設計,適當增加合理的學習活動。雖然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以筆者對廣東版《英語》的了解來看,教材中的活動多以學習理解類為主,缺少基于主題知識內化的實踐類活動和主題意義外化的遷移類活動。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充分挖掘文本主題的前提下,適當在教材已有的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主題知識內化的實踐類活動和主題意義外化的遷移類活動。
3.建議教材編委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進一步完善現有教材。筆者建議編委,首先對于教材中Story部分配圖和語言之間的內在邏輯需要進一步完善,多考慮對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對于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的調整,尤其是對于主題知識內化的實踐類活動和主題意義外化類的遷移活動進行適當的增加。
三、結語
廣東版《英語》教材存在部分內容不符合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作為主導教學的教師不應該被教材所限制,應該主動整合教學資源、靈活選取合適的教育內容,優化教學設計、適當增加合理的基于主題知識內化的實踐類活動以及主題意義外化的遷移類活動。此外,筆者建議教材編委在下一次改編教材的時候能夠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進一步完善現有教材。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