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以心理護理為主實施優質護理在腎內科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82例腎內科患者納入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心理護理為主的優質護理措施,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理彈性,以及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率;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彈性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而護理后均有所提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更好(P<0.05);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7.56%)明顯高于對照組(82.93%),兩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對腎內科患者進行護理中,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后,落實以心理護理為主的優質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其生活質量和護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優質護理;腎內科護理工作;臨床應用
隨著臨床護理學發展,在對患者開展相應護理輔助療法中,愈加重視心理方面因素作用。在落實各項基礎護理措施同時,結合患者心理狀態及心理問題誘發原因,對心理方面護理進行強化,利于改善患者身心狀態,提升其生活質量和患者對護理方式應用效果。研究將我院收治的82例腎內科患者作為護理研究對象,對患者隨機分組后,采用不同護理方式,比較兩組護理結果,探討以心理護理為主實施優質護理措施應用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2例腎內科患者作為護理觀察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并設置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2.2±2.4)歲,病程4個月-8年,平均病程(3.1±0.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1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33-74歲,平均年齡(52.0±2.3)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病程(3.2±0.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9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統計分析,結果顯示(P>0.05)。
1.2方法
常規護理:主要措施為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健康宣教,提升其對疾病認知;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說明用藥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制定科學飲食方案,補充患者所需營養成分;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住院環境。
以心理護理為主的優質護理:(1)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后,護理使用溫和語氣、良好態度與其溝通交流,詢問其癥狀等信息,確定其就診科室,并引導其到相應科室進行就診、檢查和辦理住院,并在住院后引領其熟悉醫院環境,消除其緊張感和陌生感。(2)心理評估:使用心理狀態有關問卷調查表,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判斷,分析可能存在的心理方面問題,并對導致出現負面情緒原因進行分析,了解存在的各方面心理問題,為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據。并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掌握其情緒變化,并對患者心理變化信息進行詳細記錄;(3)健康宣教:落實對患者全面健康指導,使用適合方式、語氣以及語言,在對患者病情狀況進行詳細介紹時,加強對其心理因素考慮,向患者說明保持良好心態對控制病情重要性,指導患者維持良好心理狀態方式,并利用告知患者治療方案和疾病治療成功案例等方式,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信心,從而提升患者對各項護理措施依從性,主動配合各項操作落實;(4)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干凈住院環境,定時進行通風消毒,并結合患者家庭環境狀況,對室內物品境擺放進行適當調整,提升病房溫馨程度,降低其陌生感,幫助患者放松身心;(5)運動指導: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指導其進行適合類型運動,如散步、慢跑等,幫助其釋放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健康心態。
1.3觀察指標
(1)心理彈性:評分標準參考心理彈性量表(CD-RISC),以堅韌性、自強性和樂觀性為評價指標,分數越高護理方式使用效果越理想。
(2)生活質量:使用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進行評分,以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四個領域,共26個評分項為觀察指標,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3)滿意率:使用科室自擬滿意度評價問卷,由患者根據自身意愿填寫,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 檢驗法,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比較
護理前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評分均提升,組間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滿意為97.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93%(P<0.05),詳見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經濟條件改善,日常飲食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合理飲食和不健康生活行為頻繁發生,進而導致腎內科疾病發生率不斷增加,甚至呈現年輕化趨勢。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隨著人體腎臟負擔增加,會對腎臟本身及周邊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其多數患者血壓、血糖水平不斷增高,影響了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為加快患者病情好轉,并加強不良影響因素控制,臨床治療期間重視對各種護理措施應用。現代化護理中,要求以患者為中心,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而通過加強對患者心理方面護理,既可滿足患者心理需要與對護理配合程度,又可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相應護理方式對患者病情控制具有良好促進作用。
本次對腎內科患者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堅韌性、力量性和樂觀性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改善,兩組相比觀察組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評分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四個層次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97.56%)明顯高于對照組(82.93%),組間評分差異顯著(P<0.05),此次研究結果說明通過對腎內科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式,可取得一定護理效果,而通過對護理措施進行強化,落實以心理護理措施為主的優質護理后,利于提升整體護理效果,加快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以及對護理方式認可程度。
綜上所述,在對腎內科患者進行護理期間,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可對患者身心狀態起到一定改善效果,但護理措施作用有限,與之相比,通過對常規護理進行優化,加強對患者心理方式護理,利于提升整體護理水平,可更好地滿足患者護理需求。
【參考文獻】
[1]燕秀娟.優質護理干預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03):380-381.
[2]于肖楠,張建新.自我韌性量表與Connor-Davidson韌性量表的應用比較[J].心理科學,2007,30(005):1169-1171.
[3]李優優.腎內科護理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11):1732-1733.
[4]于杰.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腎病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08):48-49.
作者簡介:武云紅(1974-11),女,漢族,山東省濟南市人,主管護師 ,本科,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