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標:通過護士康復,本文分析和研究焦慮和抑郁對精神病人的影響,改善護理質量,幫助精神病人盡快康復。方法。研究對象包括從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在我們醫院接受治療的110名精神病患者,其中包括55名每日護理病人作為對照組和55名康復病人作為監測小組。我們比較了兩組實驗的效果。結果:精神病人的抑郁和焦慮遠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區別在統計學上是重要的(P < 0.05)。結論:精神病人康復的方法在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方面具有明顯的影響,值得臨床宣傳。
【關鍵詞】康復護理;精神科患者;抑郁
1 引言
精神穩定病人不僅有副作用,如精神疾病、反應緩慢、反應緩慢和意識模糊,而且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如抑郁、焦慮和過敏。這些因素嚴重損害了精神病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安全。這篇文章選擇了從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在我們醫院治療的110名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康復治療方法適合治療精神病患者。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康復護理的效果要比正常護理好得多。詳情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從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我們醫院的110名精神病住院醫師被隨機挑選,55名對照組和觀察小組的患者被隨機挑選。對照組每天接受護理治療,監測小組根據每天的護理方法進行康復治療。選擇標準如下:110名患者,包括67名男性和43名女性,被診斷出患有神經紊亂,并接受了適當的藥物治療。他們的年齡在22到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8 5.21歲。它的平均壽命是2-7年,平均壽命是3.1 1.4年。兩組受試者的情況相對穩定,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性,一些人恢復了理解。抑郁癥的自尊評分超過53分,焦慮評分超過50分。觀察組和對照組(P> 0.05)之間的共享數據沒有顯著區別。
2.2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對照組的病人每天接受護理,觀察組的病人根據每日護理接受康復護理。監視小組的主要方法是:
(1)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是有針對性的集體和個人心理干預。集體心理干預:a.定期集體健康教育,比如每周一次在一個小時內病人解釋原因、癥狀、預防和治療精神疾病和藥物副作用以及心理健康知識的闡述。b.心理干預:首先要了解導致患者心理焦慮或抑郁的問題,然后根據心理咨詢、鼓勵、啟蒙、說服等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耐心;研究他們的弱點和毫無根據的想法,最大化病人的潛在能力;
(2)舉辦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團體游戲、音樂、體育、工藝、國際象棋等,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改善他們的樂觀生活、消除消極情緒、鼓勵病人鼓起勇氣和信心戰勝疾病。
(3)開放管理可以安排病人在一段時間內離開病房,接近公共生活,購物,賭博,參加公共活動。為了讓病人過上積極的生活,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
2.3評價指標
焦慮指數(SAS)和抑郁指數(SDS)被用來評估病人的焦慮和抑郁。它們都包含了20個點,從1到4。SAS的評分超過50分將是一個挑戰。SDS的得分超過53分。兩組得分越高,情況就越嚴重。
2.4統計學方法
數據是通過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的,測量數據是通過(x - s)進行的。t測試被用來比較治療前后兩組和同一組的平均值。當差異在統計學上很重要的時候,它被稱為P < 0.05。
3 結果
SAS和SDS在對照前和觀察組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是護理后的兩個觀察小組(P < 0.05)有明顯的區別。在護理之后,對照組的兩個分數沒有太大的變化。治療前和治療后兩組之間的區別在統計學上是顯著的(P < 0.05)。結果如下表1所示。
4 討論
精神病患者是臨床病例。中國的發病率很高。通常是用藥物治療的,但治療起來并不容易。這種疾病很容易復發。由于長期服藥的副作用,病人反應緩慢,反應緩慢,無法保護自己。在精神癥狀緩解后,許多病人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抑郁和焦慮的不良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對病人的身心健康有害,而且對病人的康復和對未來社會生活的信心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后續觀察的臨床治療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因此,在今天的情況下,為了確保精神病人的健康和安全,提高臨床效率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醫務人員不僅需要每日護理,還需要改進的醫療護士康復。這項研究隨機挑選了110名精神病患者,作為觀察小組康復護士的一部分,他們得到了幫助。結果顯示,SAS和SDS監測組的得分遠低于母乳喂養前的分數,而對照組的兩個分數在哺乳前后變化不大,這在統計學上并不重要。喂食后,觀察組和對照組(P < 0.05)之間有明顯的區別。深入研究表明,對精神病患者實行系統的康復護理不僅能降低焦慮和抑郁的頻率,還能在康復治療中發揮積極作用,大膽地展望未來。
5結論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康復護理和輔助臨床治療的進一步改善或改善對精神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的有效控制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至關重要,這是大多醫務工作者深入研究的。
參考文獻
[1] 郝云云, 馮偉. 積極心理學理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效果及對心理狀態影響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33):98-99.
[2] 洪愛雄. 早期心理康復護理對中風后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 醫藥前沿, 2018, 8(004):266.
[3] 唐強芳. 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和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分析[J]. 養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44):167.
[4] 張琳君. 早期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功能產生的影響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v.7;No.451(30):129-129.
作者簡介:潘莉莉,1983,女,漢族,籍貫:浙江省金華市,職務職稱:護師,學歷:本科,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研究方向:護理,單位郵編:浙江省金華市,3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