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婷
【摘要】? ? O2O模式是最近階段受到廣泛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其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將課堂、網絡教學進行充分融合,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因此其也正在被相關教育人士接受。因此本文以中國地理為例,針對“互聯網+地理學”O2O融合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希望為相關人員帶來一些參考。
【關鍵詞】? ? “互聯網+地理學”? ? O2O融合教學模式? ? 中國地理
引言:
針對于O2O教學而言,其是一種以學生作為課堂的實際教學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身份的一種教學形式。這樣一種教學形式也十分符合新式課程標準中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而高中地理教學中包含有多元化的知識,從名山大川到江河湖海,這樣一種內容上的多元性恰巧與互聯網的知識渠道多樣化相符合,因此從理論性的角度來說,構建起以“互聯網+地理學”為核心的O2O融合教學模式是可行的。
一、“互聯網+地理學”O2O融合教學模式
對于O2O融合教學模式來說,其是通過融合多樣化的教學理論,依托教材、教學媒體等載體,踐行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理念的一種教學模式[1]。其在實踐過程當中通過在課前、中、后三個階段,使教師擔任引導者的角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力和習慣。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應用共享化教學網絡平臺進行任務的發布,同時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也應用網絡平臺進行資料的整理和收集,并與此同時面向教師提出更多與學習相關的問題[2]。另外教師在集中難點的同時,以課程的難題和標準作為基本核心,進一步針對教學過程的重點進行分析,并相應地構建起課堂討論環節。在課中階段,教師可以應用點撥的形式來針對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問題和重難點等進行和分析,并以此來針對地理知識的應用方法和規律進行總結,同時,也要完成相應的拓展化教學任務[3]。
最終,在課后,教師可以應用開展達標測試的形式進一步針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進行分析,并以此同時也要圍繞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進行分析,以此來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以此來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層面的多元化拓展。另外學生也要切實根據教師的實際要求進一步彎沉觀測,同時針對所有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
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依托于互聯網進行,進一步打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突破來自時間、空間方面內的局限,同樣也方便教師構建起積極向上、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這不僅遵循了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也起到十分積極的貢獻。
二、“互聯網+地理學”O2O融合教學模式的優勢
通過應用這一融合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調動[4]。針對學生而言,其實際開展地理學習的過程主要在于地理學習的興趣。在課前階段,教師在錄制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可以主觀地添加一些諸如圖表、音樂等形式,以此來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應用相對風趣的語言形式進行講解,以此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基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應用這一教學模式也能夠充分起到拓寬學生視野的目的,在針對教學視頻進行觀看后,學生能夠切實針對實踐應用情況,通過應用網絡的形式進一步針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這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補充,同樣也在潛移默化當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以中國地理為例-“互聯網+地理學”O2O融合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3.1建設思路
應用移動端qq、微信等app作為載體,通過應用“互聯網+”思維,進一步使互聯網與地理教學進行融合[5]。在這一過程中將系統性的教學環節劃分為課程教學、拓展教學以及實踐教學三個環節嗎,另外充分結合課前與課后、理論與實踐等多種形式,進一步依托網絡與課堂形成良好的教學互補,構建起雙向化的立體性思維教學。
通過應用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課堂教學得過于理論化、知識面較淺的弊端[6]。同時更加突出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地位,應用良好的資源優化型,應用在線學習、精準輔導、組合優化等方式進一步充分發揮出在實際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此來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
3.2“互聯網+”課程內容拓展O2O教學融合環節
首先,教師應當針對中國地理中的內容進行微課錄制,同時制作出相應的課程內容講義,并應用動畫的形式將最終的講義內容傳送到共享學習平臺當中[7]。
其次,以課本中的教學知識點作為基礎,進一步尋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網絡視頻資源,并將其傳送到共享化網絡平臺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于地理課本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同時達到拓寬學生視野的最終效果。
最后,與課本結合的科研型成果,在互聯網上尋找與課本質是相關的動畫以及文獻等,將其放置在共享化網絡學習平臺當中,引導學生進一步針對世界先進知識進行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并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在課前的準備階段針對課堂相關的理論知識展開了解,并以此來引導學生對知識展開好奇,以便于學生能夠針對教師上課的思路進行把控,同時通過課后開展的自主性學習,進一步加深教學理解,起到多元化擴展學生視野的目的。
3.3“互聯網+”課程教學O2O教學融合環節
首先,教師應當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跨學科教學的理念,通過使用信息化互聯網軟件[8]。進一步做到針對課堂的教學主題、多媒體簡短視頻等進行綜合化切割,通過這樣的形式使教師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進一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理解。
其次,構建開放性的教學課堂,依托于基礎的課本知識點,主動改變傳統的知識授課形式,由傳統的知識講授式教學轉化為問題探討式教學,同時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通過應用世界范圍內的相關研究成果作為輔助,進一步以專題的形式來充分提升學生的基礎學習興趣,并以此起到拓寬學生知識渠道的目的。
最后,開展合作協同式教學,以課本中的教學知識點作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應用專題的形式開展溝通交流,同時依托于課前教師暫時的文獻資料,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另外在課堂進行的環節可以應用引導學生制作簡單課題報告的形式,通過互相展示和交流,以互相協作的形式開展探討。在最終下課后,引導學生主觀針對課堂困惑進行整理,同時提出疑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通過在課堂進行的環節開展交流和討論,進一步形成團隊性的探究協作;另外在課下環節進行提前預習,以小組協同討論的形式最終完成報告,同時進行整理的和反思,并在這一過程當中主動尋找困惑,利用互聯網繼續開展交流。
3.4“互聯網+”實踐O2O教學融合環節
首先,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將開展課外實踐的方式、各類儀器的操作方法、實習所在區域的相關視頻資料放置在共享化網絡教學平臺當中,通過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開展之前就能夠充分獲得實習方法的掌握,針對實際開展實習工作的地區擁有一個相對感性的認識,這將會使其在實習過程中的效率獲得提升,與此同時應當切實針對實習的前期進行實踐指導,以此來針對相關實習地點的相關知識進行熟練和掌握,進一步充分引導學生的地理問題思考。
其次,在實習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在現場針對相關的測量儀器的使用方式進行演示,以此來調動起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準備的知識性難點,另外充分結合實踐實習區域的情況開展相互探討,進一步針對最終的測量方案進行調整,在深入性思考的過程中,尋找新問題、探索新問題并最終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驗證。另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相關實驗數據進行引導,以此來完成實踐過程中的分析工作。
在實習工作完成后,引導學生針對實習過程中記錄下的數據進行思考,并觀察實踐過程中驗證問題的思路和準確性,并結合實踐情況以及互聯網資源再次針對問題進行驗證,并在這一過程中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嘗試著針對問題進行深入性理解和運用,以此來從根本上提升實踐過程的效果,與此同時在共享化平臺內針對實踐過程的感悟進行總結和交流,保障實踐活動效果的最大化。
四、結束語
針對“互聯網+地理學”O2O融合教學模式而言,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課程的建設環節。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確對待互聯網+地理教學,直面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的核心問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主觀進行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變化以及課程資源的建設,并結合中國地理的課程特點以及教學知識,應用O2O運作模式,進一步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 侯迎, 鄭芳, 馮亞亮. 互聯網+地理學"O2O"融合教學模式的探索——以中國地理為例[J]. 創新教育研究, 2019, 007(004):P.456-462.
[2] 李甜. 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以《中國旅游地理》為例[J]. 國際公關, 2020, No.106(10):158-159.
[3] 施響, 王士君, 浩飛龍,等. 中國外賣O2O電子商務的空間擴散與滲透——兼論技術擴散假說與效率假說的適用性[J]. 地理研究, 2021, 40(5):1338-1353.
[4] 盛巧玲.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程雙向聯動式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中國旅游地理》為例[J]. 旅游縱覽, 2020, No.321(12):128-130.
[5] 劉嬌, 楊敬江. "互聯網+"O2O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連鎖經營管理》課程為對象[J]. 現代教育論壇, 2020, 3(5):96-99.
[6] 肖海燕. 基于”互聯網+”的地理教學思考和實踐——以《大壩對河流地質作用的影響》為例[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0, No.100(16):122-123.
[7] 相曉東,徐燕青.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深度融合的研究——以八年級地理《水資源》一節為例[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20, No.344(16):48-50+53.
[8] 陳觀清. 基于智慧課堂學情診斷的個性化教學探索——以高中地理《水循環》為例[J]. 教育信息技術, 2020, No.314(0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