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嵐
摘要:幼兒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傾向于以游戲化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可以說,通過游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人際交往和語言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培養,游戲化教育方式符合幼兒的成長特點。對此,幼兒園音樂教育,應積極探索以游戲化問題為導向的教學過程,降低教學難度,提升教學趣味性,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性等方面的素養,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與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問題
幼兒園音樂教學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積極作用,且在幼兒日常園內活動中占有較大比重、根據國家教育教學管理規定,開展游戲化幼兒教學,能夠彌補傳統音樂教育的不足,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落后等,有利于啟發幼兒思維與鍛煉其協調能力,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應繼續探索和不斷創新發展。
一、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鼓勵幼兒進行角色扮演
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體現出人在游戲環境的主體地位,借助于外界刺激來提升幼兒對客觀環境的感受力和體驗。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也可通過創設心理情境,促使幼兒感受歌詞和歌曲情感變化,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情感與態度,并能夠提升他們對音樂之感受和體驗。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宜在游戲化情境中加入過多語言和其他元素,而是要強調歌曲自身,引導幼兒的想象力等。如在某音樂作品欣賞中,教師可組織幼兒聽音樂模仿歌曲中的小動物,幼兒自由選擇用什么動作模仿,通過這種游戲化的方式,可以加深幼兒對音樂本身的印象。并且,角色扮演也是游戲化情境的重要環節,如在歌詞教唱的游戲化活動中,幼兒通過動作模仿來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或者借助道具來模仿歌曲中的特定人物,邊學邊玩,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幼兒樂于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并從中獲得了深刻體驗。
二、構建游戲化鑒賞教學情境
幼兒欣賞音樂時的特點往往會通過身體動作的律動和豐富的表情表現出來,音樂理解和感受的表現同樣如此,幼兒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隨心所欲地跟著節奏打拍子、哼唱或者是模仿。幼兒音樂游戲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找到音樂節奏和合適的速度。如《粉刷匠》游戲化教學活動中,幼兒可以模仿粉刷匠的刷墻動作,音樂開始后,幼兒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有利于幼兒熟悉歌曲的律動和動態性元素。并且,教師也可采用日常游戲化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即將幼兒經常玩的游戲活動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如在鋼琴曲彈奏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樂曲旋律做出動作或進行情緒表達,自由發揮;或扮演蝴蝶、兔子等小動物,構建一個小動物找朋友的故事情境,第一個幼兒做出一個動作,下一個幼兒緊接著做出其他動作。這一過程促使幼兒認真聆聽音樂,并有利于其創造性和能動性的發揮。
三、積極探索游戲化音樂教學形式
設計音樂玩具調動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玩具能夠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自行設計或組織幼兒動手操作來制作簡易的樂器,幼兒不僅獲得了成就感,而且也鍛煉了手腦靈活性。幼兒有機會制作和玩耍音樂器材,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幼兒了解并選擇自己喜歡的聲音屬性,如清脆或洪亮的聲音、長短不一的聲音等等。幼兒利用這些發聲器材,能夠很自然地使用這些基礎的手工樂器,玩耍器材,無形中培養了音樂素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刻意地指導幼兒怎么使用自制樂器,而是任由他們自己自由敲打玩耍,這樣才能培養其創造力和音樂興趣。
用特殊的音樂符號構建游戲化教學情境,幫助幼兒了解音樂并喜愛音樂。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日常符號表達音樂。如教師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符號,幼兒通過這些符號進行游戲活動或欣賞歌曲。隨著音樂節奏,教師用觸屏筆或視頻動畫演繹音樂符號,幼兒會越來越喜歡這種游戲化的教學環節,在各種節奏的音樂符號烘托下,更能夠記住音樂曲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圖形或符號記錄并理解音樂。對幼兒群體來說,文字記錄方式較難,而用圖畫記錄則顯得容易一些。
四、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智慧
教育是一種智慧,也是傳授智慧的過程。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工作者,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在實踐中理解教學理論,反復錘煉和自主反思。游戲化音樂教學活動,給予了教師應用教學智慧的機會,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尊重并將選擇表達權交給幼兒,有利于教師發現幼兒的閃光點。而教師風趣、幽默、熱情的教學個性,也能夠為游戲化音樂教學注入活力,更有利于用音樂感染和打動幼兒。
五、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生活更多的是游戲,其對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與積極性,只有采用游戲化方式,才能更好地調動幼兒活力。對此,教師應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積極探索游戲化音樂教學的設計活動,帶領幼兒進入到音樂的“海洋”中,促使幼兒感受音樂之美,并為其帶來更多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龍慧.幼兒音樂教育的現實檢視和改進策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13(02):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