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文
摘要:思維導圖本身具有邏輯性強的特點,在小學高年級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和把握,能夠讓學生對小學數學有系統化的學習,形成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也能夠讓學生關聯思考各個數學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深化自己的認識,同時也能在這種自主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薄弱方面,及時地采取進一步的學習。小學高年級采取思維導圖學習的方式可以應用在復習階段、整理重難點和強化記憶這幾個學習板塊中。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年級數學;高效學習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導圖”,是一種用關鍵詞和流程結構和圖像、顏色等因素組合而成的,具有簡潔明了、但對知識點可以總體囊括的特點,是在數學學習中可以應用得很好的輔助工具,在學習和課堂中積極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減少老師教學的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制作思維導圖時學生能夠在獨立思考中整理數學學習的思路,從而建立更加穩定、有效的數學思考和加深記憶。但老師也應該指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以免學生思緒混亂,不知道應該怎么下手,或者對思維導圖的理解出現偏差。本文就思維導圖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做大概的策略研究。
一、教師的思維導圖和學生自己整理的思維導圖
老師和學生整理歸納的思維導圖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用途,在平常課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同學們理解某一個數學知識點,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楚的認識,運用思維導圖也能夠讓比較混亂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清晰明了,與其讓老師一直說,還不如直接給同學們講用關鍵詞組成具有內在聯系的知識框架更為便利。所以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思維導圖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幫助提升課堂效率和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的“得力助手”。例如在學習分數時,把分數的定義、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運算等用第一枝干表示,具體的約分、通分等知識點再整理一個第二枝干。在畫思維導圖時我利用多媒體,更加醒目和方便,另外也考慮到課堂趣味性和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動物做框,加深學生的記憶。
學生整理的思維導圖則更側重于讓他們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復習,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也能查缺補漏。通常我上課會展示各種思維導圖,所以學生們對它并不會感陌生,思維導圖形式的設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比如畫成樹干的形狀,用圓形、菱形或花朵都可以。而思維導圖的內容則是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把握,從一個大點引到下一個目,以此類推,對于自己不熟悉的點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來,也可以把自己在這個知識點中覺得較好的例題頁數標上去,以便翻看。思維導圖形式的多樣有利于讓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不會枯燥,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知識整合的能力,思維導圖走進課堂能夠提升老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重效率。
二、思維導圖結合到復習課中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基本把所有小學數學都學了一遍,這一知識體系是比較龐大和復雜的,在復習階段應用思維導圖就能夠很好地把所學知識整體過一遍,比如小學數學總的知識包括十一個點: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式和方程、比和比例、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位置及運動、概率。每個大點下有很多小的知識點,如數的認識中有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他們具體的知識點也可以細分。在整合這些知識點時,能夠簡潔清楚的看出來小學學的數學知識點,在復習的時候,老師可以把大的點先給同學們羅列出來,讓他們自己從書中在找小點,當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就會理一遍所有的知識,哪些還不太懂的也會心里有數,復習的時候才能重點聽講。學生整理完后,老師在復習每一個章節前應該展示自己準備的完整的思維導圖再幫同學過一遍,這樣上課教學的目標也會更加清晰。
三、思維導圖運用在強化記憶和把握重難點中
整理思維的過程就是強化記憶的過程,當然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如語文,需要經常背誦,所以光知道要考的知識點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整理后,老師要讓同學們再根據每個知識點找到自己的錯題和教材上的例題再復習幾遍,還不懂的就及時問老師或者做題鞏固。小學數學中也有比較復雜的知識點比如解決問題,這時候老師可以根據應用題的類型做一個思維導圖,把常考的應用題列出來,在課上的時候通過老師講解,學生理解并鞏固的方式把握,將重難點逐個擊破。
總的來說,在小學高年級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符合他們現階段的學習特點,也能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這也是一種較新的教育模式,需要老師在課堂中能夠靈活應用,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讓思維導圖切切實實的運用到小學教學中。此教學模式也能夠活躍師生的大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素榮.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有效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5 (35) .
[2]孫平.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才智,2018(36):53.
[3]馬學明.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