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雷
摘要:近年來,社會發展進程在穩定推進的同時,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中職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陣地,也強化了對教育的革新。在中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是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向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重任。因而,為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在中職會計教育期間,一定要結合當前中職學生情況及教學現狀,深入分析,科學制定培養目標。
關鍵詞:中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
引言: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個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對會計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能力以及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為了可以更好地迎合時代發展步伐,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高水平、高技能會計人才,中職學校一定要加大重視,主動優化和革新中職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理念,積極改進傳統會計教育培養目標,提升教育有效性。
一、中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分析
結合現階段中職學校建設情況來看,招收的生源很多都是不能順利深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中缺乏自我約束力,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要想利用三年的時間讓學生具備“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質,可能性不大,學生和學校都很難實現。通過對近年來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管理層幾乎沒有中專生的席位,但卻有處于管理層和技工之間的崗位,諸如倉庫管理員、出納員、會計助理等。針對這些崗位,若讓大學生上任,往往會造成人才成本的浪費,而沒有經過培訓的人員又無法短時間內適應工作。無論是從企業人力成本,還是專業知識結構,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在這些崗位上都有明顯優勢。在職業教育中,側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將就業作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來對人才進行培養和輸送[1]。因此,為了能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中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在制定過程中,應該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道德素質上,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職業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盡量與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初級會計人員保持一致,可以熟練掌握會計及其相關崗位工作流程,從而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身水平。同時,要加強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讓學生養成高尚的職業道德,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二、中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的改革對策
(一)合理設置課程,滿足市場需求
針對中職會計畢業生而言,除了要具備手工做賬基本日常賬務處理的能力之外,也要熟練掌握與之相關的技能,諸如會計電算化、電腦打字、辦公軟件應用等。在技能要求上,學校要開設基礎課程,但同時也要安排操作時間和考核時間,保證可以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
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如果出現重復的專業課,需要將課程合并在一起,綜合講解。以樂清市中職學校為例,比如:《福斯特手工做賬》與《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與《企業財務會計》,《會計賬簿登記與核對》與《基礎會計》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重復的內容,不需要重復講解,需要講課教師將各種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穿插在理論知識中綜合講解,提高學生賬務處理的綜合能力。同時,對專業基礎理論課和專業操作課不斷加強,將各門專業課知識合理銜接,保證教學質量在全面提高的基礎上,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能進一步增強。專業基礎理論課主要設置《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專業操作課可以設置《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填制與審核》、《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會計賬簿登記與核對》《會計電算化》、《福斯特軟件應用》、《初級會計實務》、《點鈔、小鍵盤》、《Excel財會辦公應用實訓教程》。學生在畢業之前,要依照國家財政部門的具體要求,積極組織準備就業的學生備考初級會計專業資格等級考試(初級會計師),課程為《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鼓勵所有學生在取得高中畢業證書后報考初級會計專業資格(初級會計師)考試,取得初級會計專業資格(初級會計師)證書。此外,在課程設置方面,還要盡可能圍繞考證科目展開,教學內容的制定同樣要根據會計準則等制度進行設計,并適當開設專業會計課程,以此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保證培養出來的會計畢業生能與市場需求相吻合。另外,除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文化課程外,再設置歷史課程,歷史是人們對過去事實及前人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讀史知因果,讀史可以明鑒,指導國家未來,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發個人的聰明才智,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因此,學好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教育方法,增強學生綜合能力
為保證中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能順利實現,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水平的提高,在開展中職會計教育期間,必須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基礎,具備超前思維,從長遠的角度考量,合理制定會計課教學內容,選擇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有效性。比如:在對會計基礎課開設過程中,因為很多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充分,再加上對經濟、會計方面缺乏感性認識,最終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課程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出現放棄的情況。為改變這一問題,應該先讓學生社會經濟現象有所了解,明確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利用參觀企業、觀看新聞節目、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到學校舉辦職業介紹沙龍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保證學生對經濟現象有一定認識,有效降低專業課教學的難度。此外,應該突出崗位教學,將中職的特色彰顯出來,在教學期間,可以將培養目標放在針對會計各個崗位的人才,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諸如設置出納員、倉庫管理員、會計助理等崗位,有側重點地展開教學,保證教學效果在整體提高的同時,學生的技能和水平也會增強,以便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后能快速適應崗位工作。另外,加強專業校企合作度,并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自己尋找企業進行專業實習,提高學生對企業和會計工作的認知度和勝任力。
結束語:
綜合而言,在中職會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期間,若想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向社會輸送更多高水平、高能力會計人才,必須保證培養目標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對此,在今后教育中,應該結合當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并充分考量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深入探索,明確培養目標,保證會計教育能有較強針對性,促進中職會計教育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泉眼,張明.淺談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改革思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9(3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