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宇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好動、活潑,離不開教師的及時引導。這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教師要精心設計科學課堂,契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愛上科學學習,從小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自主探究;能力
引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創設情景化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特別是教師不能離不開創設情境的真正目的,要不斷激發學生科學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把科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來。
一、立足于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學科學階段,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立足于生活實際,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事物。特別是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不應直接給出答案。而且教師應該設計實驗和問題供學生操作和討論,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下,自己做實驗、尋找證據、觀察、想象和驗證,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機會。最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們仔細閱讀課本,在共同探究中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科學五年級《我們的身體》時,教材的要求是讓學生在學習了部分內容后,能夠了解自身身體的基本特征,進而學會健康生活,幫助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這要求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常見的運動如跳繩、踢毽子等,讓學生活動全身器官。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等部分,播放健康歌,讓全體學生做律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交流觀察身體運動情況,及時記錄身體器官的相應的部分與功能。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身體器官保健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一個接一個地發表意見。由此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際能力,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
二、 營造輕松和諧的科學教學氛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的優勢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在課堂上非常活躍,但他們的自控能力很差。這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充分培養自身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課堂教學,輔以簡易游戲鞏固科學知識,適當插入生活場景,讓學生進入精彩的探索科學課堂,營造輕松和諧的科學教學氛圍。而且教師要讓學生積極探索科學奧秘,引導學生進入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科學世界。所以教師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際生活的習慣,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和合理的實踐探究計劃,引導學生理解自主探究的本質。此外小學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積極評價,如果教師表揚他們,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大大提高。教師不僅要像傳統教學那樣評價學生的成績,還要評價學生活動積極性、參與性和各自的優勢。而且科學課程需要建立這一新的評價標準,考試方式也應該從單一學科考試轉向“多學科考試”,進而可以綜合學生科學學習能力,落實科學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小學科學五年級《機械擺鐘》時,教師可以準備相應的材料,再用多媒體展示機械鐘擺運動情況。而且,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發揮動手能力,先是教師展示一個自制的擺鐘,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擺是如何擺動的?什么因素與它的擺動速度有關?”然后學生們可以根據這個問題開始探索鐘擺,自行解決一點困惑。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小組制作一個鐘擺,學習鐘擺制作方法,并用制作的小鐘擺進行實驗。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猜測進行科學的驗證,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科學知識。在測量擺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究擺速與哪些因素的關系。此時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和設計實驗來驗證他們的假設,注意引導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由此通過教師的培養,學生可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自身在科學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三、借助科學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學科學階段,教師可以借助科學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在這種愉快的學習科學氛圍中,可以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想象和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演示科學實驗,以驗證學生的預測準確程度。合作探究學習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要注重科學探究活動的效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探究活動的目標,并給予必要有效的引導,真正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由此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與思維創造獨特性。
例如在學習小學科學四年級《聽聽聲音》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們播放不同聲音,有腳步聲、讀書聲、說話聲,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大小、強弱,讓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聲音,如小貓、小狗、小豬的聲音,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聲音,學會用科學的詞匯來描述聽到的聲音,讓學生在小組聲音交流中,思考和質疑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將聲音進行分類,從而加深自身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作為一名科學教師,我們應該在科學教學中有效地運用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有自信是優秀教師必備的技能。教學的成功不在于教學生背誦正確的答案,而在于讓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由于學生喜歡觀看和學習動物的視頻,可以在教學的熱身過程中設置歌曲、游戲和節奏練習,讓學生唱歌、跳舞中學習聲音的科學知識,不僅消除了疲勞感,還激發了學生的興奮感,保持了學習興趣的連續性。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闡明自己的探索思路,找到最佳的方法,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渴望。
結論:在小學科學階段,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制定教學計劃,精心備課,不僅要使課堂有趣,還要考慮到教學的深度。這需要教師不能簡單地給學生教授教材的內容,也不能過分擴展教學內容,使學生無法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師應通過認真分析和總結教學經驗,遵循削繁簡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培養學生科學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迎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0,37(02):66- 67
[2]王平.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43- 144
[3]魏建珍.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