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仁兵
【摘要】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發展的場域。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內提升學力,學會學習?這就需要我們“心中有學生,在慢中習得;關注學習需要,在慢中得法;關注思維發展,在慢中生慧”,這樣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力”。
【關鍵詞】提升學力 慢中學 慢中得法 慢中生慧
一節課教師應該教什么,教多少?我們總認為提高課堂效率,就是在40分鐘里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往往一味求快,整個課堂教學節奏很快,殊不知這樣的課堂看似教給學生很多,學生卻往往一知半解。那么,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內真正學有所得,提升“學力”?這就需要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心中有學生,控制好教學節奏,在關鍵處慢下來。
以筆者執教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急性子顧客和慢性子裁縫》一課為例。課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為題目,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急性子顧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內不斷地變換要求;慢性子裁縫卻沒有一點兒不耐煩,始終不慌不忙地回應。整個故事妙趣橫生,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同時,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作為第一課教學,教師該如何落實語文要素,合理選取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呢?基于此,筆者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是認識“箱、夸”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縫、夾”,會寫“卷、貨”等7個上下結構的字。第二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厘清順序,提取關鍵信息,填寫學習表格,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旨在通過本課時教學來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學習生字,掌握提取關鍵信息的方法,并通過習得的方法自主學習,完成表格,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學會按照時間順序、抓住關鍵詞語、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為第二課時生動、有趣地復述課文做好鋪墊。
導入時,教師通過談話引出“裁縫”一詞,學習多音字“縫”,進而出示課題,并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激活學習動力。初讀課文時,給予學生充分時間自讀課文,學習生字,鞏固運用根據意思辨別多音字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時,由扶到放,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提取關鍵信息填寫表格,既教學生以方法,又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這樣借助表格這一支架,進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也培養了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按筆者預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掌握方法,讓學習有效發生,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但筆者上完課卻發現,現實與理想還是有差距的:首先,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真正地得到落實,教師沒能關注到全體學生的發展,課堂只成了少數優秀學生的舞臺;其次,有些教學環節顯得操之過急。特別是對于慢性子顧客的反應,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找不到時,都是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下才提取出關鍵信息的,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課文中慢性子裁縫有句話說得好:“知道您是個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兒最適合您這種性子的顧客啦。”我們教師也要像慢性子裁縫一樣,要在關鍵的地方慢下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能學會學,讓學習真正發生。
(一)心中有學生,在慢中習得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要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慢下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在讓學生提取關鍵信息、找出“慢性子裁縫的反應”時,教師只關注了讓學生通過找出慢性子裁縫的語言來提取關鍵信息,自認為很簡單,殊不知有些學生對于“慢性子裁縫的反應”這一問題本身就是一知半解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備課時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自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應該沒有問題,急于趕進度,一味地讓學生自主閱讀圈畫,最后因為學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而草草收場。反思這一教學環節,此時最好能夠慢下來,再花一點時間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厘清問題,回顧習得的方法。特別是對于難以理解或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教者要放慢教學的節奏,把學生放在首位,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慢”中學,學在關鍵處,這樣學生才能根據習得方法在課文中提取出關鍵的詞語,找出“慢性子裁縫的反應”,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不會到會,真正習得方法。同時,我們在設計問題時也要“蹲下身子”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學生生命成長的高度去思考教學。要“心中有學生”,只有“蹲下身子”去看,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適合學生,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
(二)關注學習需要,在慢中得法
讓學習真正發生,我們還要從關注問題的答案走向關注學習的需要。課堂上,教師過多地關注問題的答案,要求學生提取的信息一定要和自己預設的一樣,只滿足于答案是否正確,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需要。這節課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方法的習得還是問題的答案?教師應緊緊圍繞語文要素,真正做到一課一得。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先借助表格,梳理顧客和裁縫在幾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現,再有序地復述故事,本課時則是教給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學裁縫的反應這一環節時我們放慢腳步,在教給方法的同時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學會運用。
教學環節如下: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次。老師請兩位同學讀一讀課文第1-13自然段。
(指名兩位學生分角色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師:面對顧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縫的反應是什么?我們再來讀一讀裁縫的話。(出示裁縫的話)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裁縫在做什么?
生:裁縫在說服顧客在他店里做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