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聽教育家成尚榮先生的講座,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成先生侃侃而談,引經據典,其中很多觀點都激起了我的共鳴:我們要熱愛教育,研究教學,“看見”兒童,讀懂兒童,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也是做好教育事業的根本。人民教育家于漪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說:“一走上講臺,我的生命就開始歌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只有走進兒童的心靈,我們的教育理想才能實現。每個學生的成長都有無限精彩的可能性,我們要學會欣賞美,學會用充滿愛的眼神去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并在最合適的時候,用最恰當的方式,幫助他們發現自我。
教師用愛浸潤學生,學生也會用愛回饋教師。從教三十年來,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教師必須對所教學生懷著滿腔的熱忱和真誠的關愛。這種關愛一定是教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感,教師用真誠的態度、真誠的言語,跟學生以心知心、以心比心、以心換心,才能讓學生對教師露真情、說真事、講真話。這樣,才能促使師生互相了解、彼此包容,觸摸到教育的本質。比如,在我班上,有位同學小L患有多動癥,我便買來《如何教育多動癥兒童》一書認真研讀,相信真心的愛能夠譜寫出美麗的故事。有時小L控制不了情緒,于是我每次上課走過他身邊時,都會輕輕撫摸他的小腦袋,給他一個微笑,慢慢地他就平靜下來了。在我的用心引領下,小L喜歡上了讀書,在他認真閱讀時,我就會悄悄獎勵他一顆糖果。每學期進行家訪時,我一到他家,他就會興奮地拉著我的手讀故事書,或者翻出積木搭建,希望能夠得到我的認可。“李老師,你們班小L今天早晨看見我主動問好了。”楊老師欣慰地對我說。班長大聲向我匯報:“今天下課,小L獨自細心地整理圖書啦!”小L的媽媽也從微信上給我發來消息:“孩子每天清洗自己的碗筷,自己穿衣,洗襪子,堅持騎自行車,每天閱讀課外書籍,堅持練字……”在愛的澆灌下,小L有了巨大的進步。
做教師是一篇大文章,要不斷修煉自我,才能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呼喚、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教師的我們自身就應該是最好的德育資源;而教育學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我們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讓我們融入學生的生活,不僅把自己當老師,還應把自己當學生,真正做到和學生一起成長,成為精神豐富的引路人,用愛繪出最美的教育藍圖。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