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奕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

2016年起,我國對保險公司的監管開始實施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全稱為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簡稱“償二代”。隨著“償二代”一期工程的開展,一些問題逐漸顯露。為了建立更好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2017年9月,原中國保監會啟動了中國第二代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的二期修訂工程(以下簡稱“‘償二代’二期工程”)。2021年年初,中國銀保監會在總結“償二代”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20項償付能力監管規則修訂稿(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償二代”二期工程填補了原有監管體系未涉及的空白,堵住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細化了監管條例的內容,使得對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監管和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
“償二代”二期工程中對判斷資產發生的可能損失指明了方向,保險公司應遵循審慎性原則足額計提減值準備,避免高估資產價值。這個原則也是“償二代”二期工程在完善認可資產、認可負債、非認可資產、非認可負債范圍時所遵循的原則。如規則第1號第十三條規定,要以成本模式計量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的認可價值,這是因為我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虛高、波動幅度較大、風險高,采取成本模式認可其價值正是遵循了審慎性原則,以此來降低房地產市場價格波動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
規則第2號第十五條新增了保險公司對于持有的合營或聯營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規定。根據審慎計量的原則,保險公司需要根據其持有的合營或聯營企業的性質判斷資產的認可標準,當合營或聯營企業的價值較高時,認可價值以其賬面價值為準;反之,以市場價值為準。同時,“償二代”二期工程中還給出了企業價值高低判斷的明確標準,以是否滬深300成分股、股息率和現金紅利支付水平的高低作為判斷準則,計量范圍清晰、沒有歧義,以這樣的方式計量保險公司的認可資產更加保守,從償付能力的角度出發也更能反映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
規則第1號第二十八條對于保險公司資本的性質做了補充,加入了“外生性”的要求。此項規定明確了保險公司不可以任何方式為企業循環注資,虛增實際資本,堵住了保險公司可能利用會計準則通過多家企業關聯交易或金融資產多層嵌套空轉等方式虛增保險資金的制度漏洞,使得保險公司實際資產的計量更為扎實。
保單未來盈余與保單的剩余期限有非常重要的關系,保單的剩余期限越長,保單支付未來金額的時間就越晚,保單未來盈余就相對更穩定,同時保險公司也會根據保單剩余期限安排保單的未來盈余。可見,隨著保單剩余期限的不同,保單未來盈余的性質也有所不同。因此,規則第1 號首先在第三十五條中定義了保單外來盈余的概念,其次在第三十六條中明確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保單剩余期限、保單未來盈余對資本工具進行分級認定。總體來說,保單剩余期限越長,其核心級別就越高,這對于壽險公司的業務尤為重要,體現了壽險長期性的行業特點。
“償二代”二期工程中增加了保險公司的再保險業務相關資本的認可規則。具體體現在規則第1 號第三十八條中,規定保險公司應該根據所簽訂的再保險合同期限、涉及資產和相應風險是否真正發生轉移等標準,對資本進行分級認可,同時還要根據再保險中的分入和分出相一致原則進行對沖,明確資產和相應風險真實轉移的概念,盡最大可能避免歧義。“償二代”二期工程通過此項條款堵住了保險公司通過再保險市場改善償付能力的途徑。
“償二代”二期工程中取消了原有的關于保險風險超額累退的規則,變更為綜合因子法進行計量,并詳細規定了短期意外傷害險、短期健康險、短期壽險等的基礎因子和特征系數。基礎因子的賦值客觀反映了各險種的風險大小。以車險業務為例,規則第4號第十條列明了車險業務的基礎因子RF0,特征系數k1、k2、k3和k4,由特征系數的賦值規則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越高、綜合成本率變動越大、非比例分保車險業務中凈分出占比越大、原保費和分入保費收入之和越大,特征系數就越大,即“償二代”二期工程通過特征系數的賦值規則鼓勵綜合成本低、綜合成本控制能力好的保險公司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小型保險公司的發展,對大型保險公司要求的最低資本有所增加。
“償二代”二期工程在規則第4號第十四條中,給特征系數賦值時更傾向于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支持,具體表現在以最近12個月保險公司關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規模比例上,政策性農業保險占農業保險總規模的比例越大,特征系數就越小,進而要求的最低資本越少,即“償二代”二期工程在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基礎上鼓勵重點保險業務的發展。
“償二代”二期工程在規則中專門針對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增設一章,明確了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的定義,使用綜合因子法計算其最低資本,根據貸款類型賦予不同的基礎因子。在此基礎上,根據各保險公司與行業滾動12 個月的凈保費增速相對值設置特征系數,公司增速與行業增速之差越大,特征系數越大;資本集中度和交易對手集中度越高,特征系數越大。鼓勵小微型企業的融資貸款,小微型企業自留貸款余額占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所有自留貸款余額的比例越大,其特征系數越小。此外,36個月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的加權綜合成本率越大,特征系數也越大。由此可見,“償二代”二期工程對于最低資本的要求更具有針對性和行業引導性。
“償二代”二期工程在計量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最低資本時更具針對性,對資產的性質劃分得更加明確和具體,避免各保險公司因資產歸類不同而導致計量的最低資本有所不同。如在規則第8號中對于利率風險最低資本的計量進行了重新規定,分別列明了財產保險公司和人身保險公司應計量利率風險最低資本的范圍,對于財產保險公司利率風險最低資本的計量規定采用綜合因子法,對于人身保險公司利率風險最低資本的計量規定采用情景法,計量方法更為精準。同時,對人身保險公司不同資產性質的現金流計量方式也作了更具操作性和對比性的詳細規定。
考慮到系統性風險,“償二代”二期工程在最低資本的附加資本要求中增加了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的附加資本。同實際資本一樣,“償二代”二期工程中最低資本也考慮到了再保險問題。為全面監管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償二代”二期工程著重強調了集中度風險,根據保險公司交易對手和資產性質的集中度設置特征因子,引導保險公司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為更全面地掌握保險公司面臨的各類風險,“償二代”二期工程增設了第7 號規則“市場風險和信用分險的穿透計量”,定義了底層資產和表層資產并設置詳細規則,把保險公司的各類資產穿透為風險清晰、可以直接計量最低資本的基礎資產或豁免穿透的非基礎資產,并列明了基礎資產和非基礎資產的具體類型。對所有非基礎資產應“穿”盡“穿”,準確計量其最低資本。
“償二代”二期工程中明確,底層資產中在公開活躍交易市場的上市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債券等,應當按照市價確定其風險暴露;沒有公開活躍交易的底層資產,應當按照非基礎資產的產品管理人提供的財務報表中底層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其風險暴露,沒有財務報表的,可以按投資后報告中底層資產的投資金額作為其風險暴露。針對人身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特點制定不同的穿透規則,對于無法穿透、部分穿透或豁免穿透的底層資產,規定其最低資本計量的方法。

“償二代”二期工程對流動性風險的監管規則進行了很大改動。首先,在規則第13號中定義了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應包含的三個基本要素。其次,對每個基本要素進行了詳細說明,考慮的內容非常全面。比如第九條考慮到了某些海外保險公司在中國設立了分支機構但沒有董事會的情況,第十五條詳細規定了流動性風險管理工作應包含的八項具體內容,第十七條對于可能會引起保險公司流動性風險的重大事件重新進行梳理,更改或增加了巨災風險事件、重要交易對手違約風險、外部信用評級風險及重大聲譽風險事件等相關內容。這些都是對“償二代”一期工程的重要改進。
“償二代”二期工程分別完善了對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和再保險公司的流動性風險的監管和監測指標體系。其中,監管指標方面,主要是對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具體計算方法進行了修訂,比如對于現金流指標界定的時間范圍是兩年內,計算方法也作了具體規定;監測指標體系方面,根據產壽險公司業務的不同,監測指標也略有不同,在規則第13號第三十八條和附錄中都有詳細的規定,這也是“償二代”二期工程的新增內容。
為規范保險公司壓力測試的方法,“償二代”二期工程定義了情景法測試、敏感性測試和反向壓力測試三種方式。其中詳細規定了保險公司在進行季度壓力測試時只需要進行敏感性測試,而對于年度壓力測試,則需要包含以上三種測試方法。同時,“償二代”二期工程還對測試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明確了列報內容,如年度壓力測試應列報基本情景的假設及測試結果、壓力情景及測試結果、主要測試方法等,可見“償二代”二期工程更加關注細節。
保險公司計算償付能力時需要把未來的資產或負債折現,此時采用何種利率進行折現就非常重要。“償二代”二期工程中對于折現時采用的利率作了明確的規定。為綜合考慮短期和長期利率的區別,“償二代”二期工程中規定折現率曲線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礎利率曲線,與銀行采用的估計方法一致,按照時間劃分為無風險利率曲線、過渡利率曲線和終極利率曲線三個階段;二是綜合溢價曲線,由銀保監會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這一規定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保險公司計量的實際資本和要求的最低資本能反映其真實的償付能力。
計算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時,某些指標取決于保險公司經營的具體狀態和實際條件,“償二代”無法給予統一的標準,對此,“償二代”二期工程也給出了指導性意見。如壓力測試實施指引中需要對基本情景中的一些指標(新業務開展規模、保險公司運行費用、退保率等)做出預測假設,這些假設因公司而異。“償二代”二期工程要求保險公司按照統一的原則和依據進行假設,并及時對不合理的假設進行糾正。“償二代”二期工程還要求對各項指標進行動態調整,如壓力測試中,要求保險公司定期對壓力測試模型、預測方法和關鍵假設進行校驗,確保壓力測試體系符合保險公司實際運行的現狀,保證測試結果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