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璐,陳 凱,楊 鎏,周馨怡,蔣 琰
(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科研部,四川 成都 610041)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高校附屬口腔醫院而言,在“雙一流”建設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轉化既是高校科研實力和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醫院創新發展的重要指標。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中均提到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口腔保健等稀缺資源及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要求。因此,加強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科技成果轉化在政策制度設計上已經漸趨完善成型,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的頒布及多部委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為科技成果有效的轉移轉化構建了有利的政策環境。此外,各地方政府通過政策優惠、資金支持等多項舉措促成果轉化落地。因此,作為研發和應用第一線的高校附屬口腔醫院更應加快自身建設,為促進口腔醫學成果轉化落地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高校附屬口腔醫院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科技成果顯著,且具有口腔學科的特殊優勢,但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狀況不夠理想。因此,分析目前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探索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對策,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容主要有口腔材料、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高校附屬口腔醫院依托高校豐富的科研資源和高素質人才,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具有成果轉化的先天優勢。但是現有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情況并不樂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在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領域,成果的產業化應用比例僅為30.36%,遠低于其他高新技術行業,而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的未應用成果比例則高達到14.54%[1]。有數據顯示,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產業化應用的成果僅占總成果比例的44.0%,有效專利實施率和有效專利產業化率卻只有12.3%和2.7%,遠低于西方發達的國家[1-2]。此外,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產出的科技成果也面臨著轉化成功率低、轉化難的挑戰。據統計,產業化應用的成果大多是由企業完成(占66.47%),而由醫療機構完成的僅占17.49%[1]。作為高校附屬的口腔醫療機構,如何利用現有的高平臺、高素質人才、高科研能力、高臨床水平促進口腔醫學成果有效轉化為具有臨床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產品,值得深入探討。
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技術,其次是資金、管理和政策。首先,口腔醫學科技成果大多是應用于臨床患者,以提升口腔診療效率,其對安全性、有效性和先進性要求高。因此,培育符合臨床需求的、安全有效的高價值的科技成果是轉化成功的基石。其次,目前口腔醫學的科研課題類型以基礎研究為主,而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以產出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為目的)較少,因此應加強以市場和臨床需求為導向的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和技術創新[3]。因醫學成果本身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從成果到市場還存在著技術缺口及與臨床應用脫節的問題。從應用研發、小試、臨床前研究、中試、臨床研究、產業化到技術培訓臨床推廣仍然需要長期、多專業的綜合性技術支持[4]。目前,有些研究者受高校和醫院制度影響,以申請課題和專利、發表論文為目標,對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不夠。因此,在政策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創新激勵機制,為研究者創造轉化的良好氛圍。另外,高校附屬口腔醫院大多沒有設立專門的轉化管理機構,專業的轉化人才也較為缺乏[5]。包括口腔醫學在內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復雜,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因此需要高校、醫院、企業、政府部門、社會機構的專業人員密切合作和協作。醫藥類成果轉化具有投入高、風險大、產業化周期長的特點,因此對資本的需求較大。口腔醫學因其學科和專科的特殊性,其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和投入相對其他醫學學科更低,這是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優勢。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口腔醫療機構以公立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公立口腔專科醫院、民營或個體診所為主,其中公立醫院吸引了80%的患者。相較于國外更加分散的私人診所診療模式,我國口腔領域的轉化成果有更集中的應用市場,臨床推廣更加標準化。這有利于科技成果所轉化產品的推廣、應用、反饋。
2.1高價值科技成果占比低 對比大量的專利申報和授權,真正簽署科技成果轉化合同或已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專利數寥寥無幾,轉化率并不樂觀。其中至關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具有高轉化價值的專利數不足[6]。這一點從課題立項之初便可以看出,基礎課題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比例,側面反映出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科技成果大多關注于基礎機制的研究,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研究目的的項目較少,因而其科技成果產出缺乏對市場實用性的前期調研,缺少經濟效益產出的可行性分析,致使大部分口腔醫院科技成果對市場和企業的轉化價值有限。同時,大多數科技成果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缺乏臨床和市場數據檢驗,其使用可行性和效率還有待驗證。
2.2政用產學研缺少融合 政用產學研的協同發展是在產學研的基礎上提出的更深的要求。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主要集中于自行投產模式、產學研聯合模式、直接多層次推廣模式等[7]。“政用產學研”五方聯合模式尚未建立。我國已出臺多項政策逐步加強對于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鼓勵力度,但實際激勵仍然以科研項目數量、論文及成果獎勵的數量為主。而在“用”方面,正是由于政策的偏移,口腔醫院科研多以基礎研究為主,缺乏應用型研究。在“產”方面,企業由于信息缺乏等原因對有轉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缺乏及時有效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從而可能導致有前景的科技成果由于資金鏈中斷而最終夭折。在“學”方面,醫學院校缺乏充分的獎勵機制和支持平臺。在“研”方面,科研人員缺乏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從而導致了“課題多、成果多、開發少、轉化低”的現象。正是這些原因導致“政用產學研”五方沒有做到深度整合,使得口腔科技成果轉化道路困難重重。
2.3科技成果轉化缺乏技術支持 影響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因素是技術。目前,口腔科研主要集中在實驗室階段,從實驗室到臨床乃至市場的轉化仍然有很大的鴻溝,而這其中需要的最大支持便是技術支持。口腔醫學科技成果由于偏向理論研究,導致其在技術層面上缺乏專業性,這就成為科技成果轉化道路上一個明顯的障礙。關于這項障礙,并沒有全周期技術支持予以解決,這在很大限度上影響了科技成果研究和轉化的進程。此外,醫療科研技術和市場技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缺乏對市場的認知和在市場原則指導下不斷精進簡化的過程,因而容易缺乏對成本和效率的考量,難以真正在市場上立足[8]。這也是許多科研成果始終停留在未成熟階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2.4科技成果轉化意識淡薄 雖然近幾年國家已陸續出臺多項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法規政策,但這些政策大多為鼓勵性質,缺乏獎勵、激勵[9]。而目前對于醫療機構的科研業績評價指標中,仍然僅將科研項目、學術論文及著作等作為主要的考評對象,而未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項目驗收的一項硬性標準。這導致了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科研人員對于科研仍然保持著“重基礎、輕應用”的觀念,在設計和開展課題時,缺乏未來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意識和動力。同時,由于科技成果轉化貢獻度界定不清、利益分配制度不清等問題,進一步打擊了科研人員的科技成果轉化熱情。
2.5缺乏專業科技成果轉化團隊 科技成果轉化結果最終服務于市場,因而其轉化規律與其他商品別無二致,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時機。在我國,大部分口腔醫院缺乏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指導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的團隊,不能為科研人員提供成果登記、成果推薦、成果交流等服務,科研人員往往通過私人關系、企業自行聯系、政府平臺進行轉化,導致轉化周期長、轉化便捷度低等問題[10]。同時,信息的不對稱和業務的不熟悉導致科技成果轉化困難重重,極大限度打擊了科研人員的科技成果轉化興趣和信心,大大降低了口腔醫學科研成果轉化率,從而可能導致轉化前景良好的科技成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轉化和宣傳而錯失最佳的市場機遇。
2.6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欠缺 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除了高價值的科技成果本身外,及時充分的資金支持也同樣重要[11]。目前,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項資金支持較為不足。由于醫療科研成果廣泛運用于人體,需要大量嚴謹的實驗及臨床驗證,因此需要相對其他領域更多的資金投入。面對醫院科研成果的高額資金和時間成本的投入,大多數企業躊躇不前。
3.1培育高價值的口腔醫學科技成果 成果的質量是能否成功轉化的關鍵[7]。高校附屬口腔醫院應重點培育具有轉化潛力的高價值口腔醫學科技成果。多項舉措可提升專利等科技成果質量:在成果形成之前超前謀劃和布局;開展專利申請前評估,減少無效和低質量專利數量;將資源向高價值成果傾斜,投入資金進行早期孵育;優化專利資助獎勵政策和考核評價機制,減少對授權的獎勵,增加轉化后收益的獎勵,鼓勵真正高價值成果的產出;專利申請風險共擔,強化發明人自身促進專利轉化的責任意識和內生動力。通過院校深耕培育,可產出具備技術先進、專利法律邊界清晰、具有市場前景的高價值口腔醫學科技成果。
3.2引導口腔醫學“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 基礎研究重點解決的是理論和科學問題,其成果轉化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挑戰和風險[12]。而口腔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更需要的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目的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模式。這需要建立在政策推動下,以臨床患者為中心,以醫院和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優勢的“政用產學研”創新體系。高校附屬口腔醫院在“政用產學研”體系中扮演多重角色,其既是成果轉化成的新技術、新產品的使用者,又是產品生產的參與者,更是科技成果產出源頭的研究者。高校附屬口腔醫院在加強“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中的對策有:加強政策與制度引導,激勵“政用產學研”合作并完善相應評價激勵制度;大力開展臨床應用課題,產品研發課題,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橫向課題合作;引導研究人員在項目立項之初就以市場和臨床需求為導向設立目標產出,提高成果的轉化潛力和市場價值。“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將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并在成果轉化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
3.3加強成果轉化的全方位、全周期技術支持 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科研成果大多是未成熟研究成果,要達到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還必須進行大量的改進和實驗,科研成果產出距離轉化應用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因此,加強高校附屬口腔醫院與企業在各方面的技術對接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可通過政策鼓勵醫療背景的臨床和研究人員向企業流動或兼職,同時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技術顧問。同時,借助高校科研平臺、設備、學科交叉的優勢,全方位、多層次與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共享機制。
3.4強化成果轉化意識,創新激勵機制 高校附屬口腔醫院應該強化成果轉化意識,創新激勵機制。通過政策宣講、專題培訓、一對一精準咨詢服務等方式提升臨床和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意識,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理念,并強化對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的認識,引導其對成果產業化、市場化、臨床應用關注。建立和完善人才評價和獎勵制度保障,完善成果轉化相關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強化激勵機制,明確各方的責、權、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制度,提升科研人員積極性。
3.5加強有口腔醫學背景的轉化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大多高校附屬口腔醫院沒有設立專門的成果轉化部門,也缺乏專業的轉化人才。高校附屬口腔醫院可借助高校轉化部門、第三方轉化機構、轉移轉化經理人開展轉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加強有口腔醫學背景的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從研發立項之初充分考慮口腔專業特點,給研發人員提供系統性的專利布局建議,提高其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專業轉移轉化隊伍可為科研人員提供成果發布、信息對接交流、咨詢推廣服務、科技成果價值評估等一整套技術轉移精準服務。
3.6加大資金投入,為轉化保駕護航 導致醫療科技成果流產停滯的第二大因素是資金。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高風險、高投入使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但是口腔行業的巨大市場有望在轉化過程中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截至2017年,我國口腔服務市場規模達到880億元,這必將引起口腔新材料、新設備、新器械的迅速發展,因此口腔醫學成果轉化的產業和市場前景廣闊。另外,相比其他專科醫院,口腔專科醫院盈利能力強勁。在所有專科醫院中,口腔專科醫院利潤率水平僅次于眼科,位居第二,因此在成果早期培育和成果自我轉化方面具有資金優勢。高校附屬口腔醫院可通過相關手段促進社會資本投入及設立成果轉化專項基金,特別是設立轉化啟動資金,將有利于成果的早期轉化,培育出更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樣品進行融資。另外,成果轉化會受到來自政府的稅收優惠、財政經費支持等。
綜上所述,針對口腔醫學特點,高校附屬口腔醫院應全面優化轉化策略,以促進高校附屬口腔醫院科技成果轉化效果。高校附屬口腔醫院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主要有:培育高價值的口腔醫學科技成果,引導口腔醫學“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成果轉化的全方位、全周期技術支持,強化成果轉化意識,創新激勵機制,加強有口腔醫學背景的轉化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加大資金投入,為轉化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