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麗,張 琦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室壁瘤又稱室壁膨脹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好發于左心室心尖部,少數發生于下后壁近心底部,發生率為10%~35%[1]。當室壁瘤面積較小時,患者可無癥狀和體征,但對于面積較大者會反復發生惡性心律失常、頑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附壁血栓、心臟破裂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并發癥,其病死率是無室壁瘤患者的7倍多[2]。外科心室重建手術通過開胸手術封閉室壁瘤,早期結果顯示前景良好,但創傷大,效果不夠理想,該技術一直存在著爭議[3-4]。2020年9月,本院心內科成功完成湖北省內首例經皮左心室造影+室壁瘤Heartech封堵術,現將護理報道如下。
患者,男,年齡50歲,主訴:胸痛2年余,于2018年1月早晨7:00干體力活時突發胸悶,伴氣促、全身大汗,后送至外院,診斷“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級”,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時出現心室顫動,行心肺復蘇術,并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術后遵囑服用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美托洛爾、呋塞米、螺內酯,患者間斷出現活動時(如快步走、上3層樓時)氣短,夜間可平臥,無陣發性呼吸困難,偶有雙下肢水腫。于2018年4月本院門診復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律,高側壁異常Q波,心前區導聯r波遞增不良,ST-T改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示:左心擴大,左心室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并多發血栓形成,左心室收縮功能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數34%)。請本院介入專家閱片后建議藥物治療,后給予華法林抗凝。2018年12月本院復查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未見血栓,后停用華法林。患者定期在本院門診復診調整用藥,未訴胸悶、胸痛、心慌、氣短、乏力等癥狀。為進一步處理室壁瘤,2020年9月22日以“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室壁瘤,高血壓2級,高尿酸血癥”收入本院。入院后查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190.1 pg/mL,電解質、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肝腎功能、凝血功能、D-二聚體、血常規均未見明顯異常。入院后給予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調脂穩定斑塊(立普妥)、抑制心肌重構(諾欣妥)、營養心肌(輔酶Q10)及對癥支持等治療。2020年9月24日患者局部麻醉下成功行左心室造影+經皮左心室室壁瘤封堵術,手術經過: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經皮行右橈動脈穿刺置鞘,應用微穿刺針行右側股動脈穿刺,置入8F鞘管,并用2把ProGlide血管縫合器預縫合;由右橈動脈置入pigtail導管至左心室,行左心室造影檢查,測量確定選取PVR-85s Heartech左心室隔離裝置;由右側股動脈置入pigtail導管至左心室,并置入0.035英寸Super Stiff導絲,交換16F鞘管,并成功置入輸送系統至左心室,置入PVR-85s Heartech左心室封堵系統,造影定位下釋放,復查造影顯示室壁瘤隔離效果良好,左心室封堵器系統植入成功,遂成功撤出系統;保留橈動脈鞘,股動脈縫合器完成右股動脈創口縫合,降主動脈造影顯示股動脈無滲血,并加壓包扎止血。術后安全返回病房,右股動脈局部加壓包扎,傷口無滲血,術肢制動6 h,傷口加壓包扎24 h。術后給予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抗凝治療,2020年9月26日查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06,9月27日查INR 1.19,9月28日查INR 1.56,尚未達標,患者未訴不適,傷口愈合良好,于9月28日出院,囑出院后繼續監測INR,根據INR調整華法林用藥劑量。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評估
2.1.1.1一般資料 重點了解患者冠心病危險因素。收集性別、年齡、營養狀態、既往病史、過敏史、生活方式、外周血管狀態(評價動脈硬化程度、是否存在下肢靜脈曲張)、既往介入治療及外科治療、出血/血栓病史(消化道及皮膚黏膜自發出血、腦卒中、靜脈血栓栓塞等)。
2.1.1.2輔助檢查 心電圖檢查:術前了解患者心電圖特點,評價心肌缺血范圍。超聲心動圖檢查:主要了解左心室舒張末直徑及射血分數、室壁瘤大小,評價室壁運動情況和心功能。X線胸透檢查:了解主動脈寬度、雙肺瘀血情況,評價心肺功能。血常規檢查:評價藥物對血小板影響,了解術前基礎血紅蛋白水平。生物化學檢查:了解術前基礎狀態。
2.1.1.3并發癥風險評估 穿刺相關(假性動脈瘤、動靜脈瘺):評估股動脈搏動、局部雜音、既往穿刺經歷。心功能相關(心力衰竭):冠心病并發室壁瘤患者的心臟收縮時,室壁瘤向外擴張,使心臟的血液不能排除導致左心室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術前護士需嚴密觀察患者,警惕心力衰竭發生和心力衰竭的非典型癥狀如疲乏、無力、輕度咳嗽、意識障礙等,并做心律動態趨勢曲線圖加以分析,加強巡視,重視患者主訴。出血相關(穿刺處血腫、鞘管周圍滲血和血腫、外周血管血腫、腹膜后血腫、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經股動脈途徑穿刺、術中使用多血管途徑(2種以上血管穿刺)、術中肝素用量為引發出血相關并發癥的主要危險因素。
2.1.1.4術前宣教 在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了解患者術前常規抗血小板藥物服用情況,講解術前準備內容及重要性、治療過程及患者配合事項、取得家屬和患者的理解與合作。
2.1.2備皮 備皮范圍為雙上肢及臍以下、膝以上所有皮膚上的毛發,并囑患者術前晚清潔腹股溝區域皮膚。
2.1.3心理護理 護士為患者詳細講解心肌梗死及室壁瘤的疾病知識及關聯性,強調治療疾病的時效性,關注患者的情緒,通過溝通和音樂放松療法等方式幫助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保證患者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2.1.4其他護理 加強用藥觀察,按時按量發藥到口,監測藥物不良反應;每班交接記錄患者皮膚黏膜有無出血、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情況,關注肝腎功能相關檢查指標;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情緒激動等。
2.2術后護理
2.2.1術后評估 評估有無頭暈、乏力、胸悶憋氣、打哈欠、視物模糊、出冷汗、心率慢和(或)血壓低等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反應。
2.2.2術后觀察
2.2.2.1生命體征 持續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安置患者,發現心律失常,及時匯報醫生。記錄生命體征、穿刺部位及局部情況。術后1 h內每15分鐘1次,2 h內每30分鐘1次,以后每1小時1次巡視并記錄,術后24 h內記錄出入量,常規做十二導聯心電圖。維持血壓,如出現血壓進行性下降或收縮壓高于15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續1 h不降低,應通知醫生處理。
2.2.2.2傷口護理 沙袋壓迫8~10 h去除,期間隨時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及足背動脈搏動等情侶;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情況,有無術肢腫脹、出血、血腫、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囑患者在2 h內勿抬頭,勿用力咳嗽,以免增加腹壓引起出血。
2.2.2.3對癥護理 護士了解術中操作過程,治療結果,主要用藥,術者醫囑;詢問患者主訴,如有胸痛發作,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術后維持靜脈通路通暢,持續補液,并囑患者適量飲水、進食,4 h內尿量達800 mL,以利于造影劑的排出;術后復查血常規,監測血紅蛋白濃度變化,如下降超過2 g/dL,應查找失血原因,盡快糾正;根據醫囑使用抗栓藥物并監測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INR。
2.2.3健康宣教 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途徑較少,自我管理能力也較差。護士將健康宣教的內容融入與患者的日常交流溝通過程中,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院外患者的自我照護能力;患者術后飲食應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膩和易引起腹脹的食物。室壁瘤封堵術后患者需口服華法林至少1年,護士發放華法林宣教手冊,指導患者及家屬共同學習用藥注意事項和觀察要點,強調每日觀察皮膚黏膜及大小便顏色等。出院前1 d,護士為患者制作個性化宣教處方,注明隨訪時間及復查項目等,備注醫院隨訪電話號碼和線上、線下掛號方式,囑患者及家屬如有不適及時聯系隨診。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檢驗1次凝血功能,之后每月檢驗1次,后遵醫囑酌情遞減至每2~3個月檢驗1次,維持INR在2~3[5]。
總之,醫學在不斷發展,室壁瘤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外科的治療方法多樣化,如心臟移植、左心室重建、心肌細胞再生、外部支持和再同步化治療等[6],通過降低室壁應力延緩或者逆轉心室重塑、心室擴張的進程[7-8]。新的治療措施相對于經典的外科手術降低了對患者的創傷,為身體基礎情況較差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治療手段[9]。經皮左心室室壁瘤封堵術,在國內仍屬于新技術,但治療效果較好[10]。本院此例手術為湖北省首例經皮左心室造影+左心室室壁瘤封堵術,護理重點為術前評估和患者心理疏導;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傷口情況等,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加強抗凝藥物管理和健康宣教,保證治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