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赟?佘小寧
【摘 要】 科技期刊作為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鄉村文化繁榮、農業科技傳播、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找準自身定位,貢獻智慧力量。以農業科技期刊集群融媒體牽頭,農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為主體成立的山西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可立足現實布局傳播,形成集科研活動、成果發布、技術推廣、項目落地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提高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為科技期刊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作用提供樣板示范和實戰案例。
【關? 鍵? 詞】農業科技;科技期刊集群;傳播;創新;聯盟;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趙赟,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佘小寧,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8.004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決戰性勝利之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國家“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強調,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谵r業科技期刊集群構建的山西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提出的“特”“優”戰略指示精神,把握山西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功能農業以及建設晉中國家農高區的歷史機遇,發揮農業科技期刊集群“媒體+”信息資源優勢,聯合知識型、智慧型、專業型企業,深化農村科技體制改革創新、深度推進政產學研媒一體化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
一、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成立的背景及意義
1.互聯網閱讀已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形式
互聯網閱讀的興起使信息傳播不再是單落點、單形態、單平臺,轉而成為多落點、多形態、多平臺。全媒體傳播構建不但要求技術進步,還要求媒體從業者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一變化必將帶來傳播格局的改變,進而催生傳媒界新業態的形成。媒體融合就是要將傳統期刊和媒體平臺供給的內容、渠道、技術建設與用戶心態、群體結構變遷等因素緊密結合,建成科技信息的主渠道和輿論宣傳的主陣地。
在互聯網閱讀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形式之際,打造農業科技傳播的融媒體矩陣,有利于服務鄉村振興,實現信息流通、技術傳播、成果轉化,助力農業科技創新;有利于精準發揮服務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形成鄉村社會宣傳的輿論陣地,從機制、體制方面綜合協調資源,尋求技術支撐,實現多元化共贏。
2.融媒體自媒體逐漸顯示傳播優勢
互聯網的成熟與發展,為科技期刊的出版傳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影響遍及全球的載體平臺。它超越時空限制,實現出版內容傳播的全球化??萍夹畔⒌膫鞑ポd體已不再局限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更多依托的是H5、圖解、漫畫、微視頻等新媒體方式。新媒體從根本上改變了媒體與受眾的關系,可以使受眾由被動者成為自覺傳播者,使單向性傳播變成多向性互播。
山西農業科技期刊界有著豐富的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積淀,其積極把握全媒體時代的歷史機遇,轉變傳播理念,擴大聯盟朋友圈,以農聯網吸引海量用戶,增強用戶黏性,既可以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搭建橋梁,又可以有效實現網絡輿論引導,最大限度地傳播主流價值,凝聚社會共識。科技期刊出版人也可以在農業科技推廣、農民科學素養提升、鄉村文化傳播的事業中積極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3.科技成果不再以論文為唯一表現形式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提出: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間,科技部下發專文要求各有關攻關項目承擔單位及科研人員要勇挑重擔、敢于擔當,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項攻關任務上,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的實際場景中。2020年2月,科技部又印發《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破四唯”)。一是要把科研人員的注意力從發論文轉到出實績上;二是要把科技評價的重點從數數量轉到評質量上;三是要為科研人員減輕負擔、擺脫“論文枷鎖”。
在國家“破四唯”的大背景下,農業科技期刊出版單位必須積極倡導“用筆記錄思索,用腳丈量土地”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自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實戰本領;要利用科技期刊的內容獲取優勢,樹立用戶觀念,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技術手段為支撐,進行“專業+企業+農業”的傳播模式探索,利用云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渠道發布,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科技成果傳播轉化新平臺。
4.各行業需快速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國內循環主戰場
2020年5月,黨中央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時代背景下,農業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有創新精神,科技期刊在后疫情時代也必將面臨許多新的變革。山西農業科技期刊各出版單位率先轉變工作思路,立足省情成立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積極打造山西農業媒體融合平臺,推進期刊抱團集群化發展,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效率提升,推動傳統出版傳播模式轉型升級,激發成員單位的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這本身就是一次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內大循環主戰場的創新實踐。
二、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成立的目標
1.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橋梁紐帶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加強國內國際學術交流。山西農業科技期刊團結了數量眾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其背后是規模龐大的科技推廣成果,具備服務農業科技生產一線的能力。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以開放的形式組成“學術研究—技術服務供應—產業落地—產品開發—商品銷售”的閉環,連接科技工作者、企業、農業從業人員。聯盟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生產實踐中,這是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深度推進政產學研一體化的重要措施,是科學配置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2.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的競爭優勢是內容資源
山西農業科技期刊刊發稿件范圍涵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技術、新品種培育、生產經營等各個方面,有著豐富的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多年來,各刊持續聯手專家和涉農企業共同推動農業發展,具備傳播信息轉化成果所需要的必備條件。由聯盟牽頭,利用科技期刊對農業科技前沿信息的敏感性,結合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推廣的熱望,激發企業對提高經濟社會效益的內生動能,三者整合必將形成獨特的內容競爭優勢。聯盟憑借針對性、指導性、前瞻性、時效性的科研動態,精準把脈山西農業生產發展現狀,為政府提供可借鑒的智庫支撐,進而通過政策干預促進山西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體現自身的競爭和價值優勢。
3.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的工作形式是突破傳統
聯盟以期刊出版為主要依托,發揮“媒體+”效益,集聚農業學術帶頭人、農業技術推廣人、企業家、科技管理者和廣大作者讀者等不同類型的人群,這就要求期刊出版人不能再維持坐在電腦前等待稿件或埋頭編校的狀態,而應突破傳統認識,協調不同訴求,重塑在新關系中的新身份。就工作方式來講,媒體融合發展不再是一個空泛模糊的概念,而是切實擺在期刊編輯眼前的機遇挑戰,音頻、視頻、實時互動模式都將成為編輯工作的新武器,這要求期刊編輯以突破傳統擁抱創新的新姿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推出更加符合大眾閱讀需求的新內容。同時,聯盟要充分激發成員單位的創新活力,促使成員單位建立創新工作機制,共生共榮,共建共享,著力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真本領,建立科技傳播服務農業科技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機制。
三、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的工作成效
1.實現山西農業期刊集群入網
目前,由全國農業期刊編輯部牽頭成立的中國農業期刊網已經啟動,包含農林牧漁等板塊內容,涵蓋我國農業科技領域400余種期刊。2020年7月,山西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內的12家涉農科技期刊成為全國首批整省區入群單位。聯盟借助與東方綠海、北大方正共同研發的農業科學數字出版平臺,建設農業期刊資源數據庫,將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和農業生產者提供更全面精準的農業信息資源,促使科研成果廣泛傳播,全方位發布、展示、宣傳、推廣農業科研綜改成果和動態,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此外,聯盟正依托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建設農聯網重點實驗平臺,擬通過“一套設備、兩個系統、多項功能”的建設構想,同步實現由農業科學數字出版平臺提供主要數據支撐的中國農業科學數字資源展示,未來的合作模式和縱深發展需求正在進一步商討中。聯盟作為農業科技成果傳播轉化的主體,期刊作為紐帶,鏈接涉農科研工作者和企業,立足數字化站位,實現農業資源盤活、流程再造、發展賦能,進而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2.實現農業大數據資源校企共享
聯盟內的成員單位中國聯通物聯網有限責任公司與海芯華夏(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農村信息服務、農業物聯網、設施農業大數據平臺運營,業務覆蓋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運營的農業資源綜合管理平臺是為農業主管部門提供數據采集、數據分析、預警服務及可視化展示的大數據平臺,目前已建成服務動態、管理動態、物聯網、環境資源、生產動態以及市場動態六大模塊。
在建的農聯網重點實驗平臺直接引入該系統,把通過物聯網設備和人工填報獲取的數據進行集中展現,可以直觀呈現區域農業的整體情況,讓用戶及時了解區域農業發展水平;基于獲取的農業生產底層數據,經平臺計算、分析,可提供精準的預警服務,并給予專業的決策建議。整體來看,農業資源綜合管理平臺可促進校企對接,加強聯盟科技工作者對物聯網技術的掌握,并為他們研究所需的數據采集和分析提供支持。
四、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的未來功能
山西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是在山西省科協的直接關懷下,由省內涉農科技期刊編輯部牽頭成立的開放式組織,其核心要義在于協同創新。未來,聯盟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全國有機旱作農業特色品牌、北方現代農業發展創新高地,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與全國現代化進程同步過程中展現新作為、擔當新使命。
1.推動技術交流
聯盟將依托山西農業科技期刊科技創新成果和人才智力資源的支撐,與山西雜糧學會、功能農業研究會等機構團體合作,聯合相關企業組織技術攻關研討會和定期的媒體見面會,搭建媒體與企業聯動交流平臺。聯盟將積極回應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需求,探索解決有機旱作農業、功能農業、功能食品等現代農業發展共性技術問題,推動技術交流。
2.發布科技成果
聯盟將以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山西現代農業工程出版傳媒中心、山西農業大學期刊社為平臺,實現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在聯盟體常態化工作的基礎之上,可形成信息資源的隨時共享分享機制,打造山西農業科技成果發布的權威平臺,擇機擇地建設科技成果發布大廳,簡化工作流程,保障對接安全,充分發揮聯盟成員的資源優勢和媒體傳播優勢,聚焦“特”“優”戰略,聚焦晉中國家級農高區(山西農谷)建設,在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功能食品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成果發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促進成果轉化
聯盟依托農業科技期刊組建融媒體矩陣平臺,借助山西農業大學與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改革后的合力,推動科研機構優質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為政府及時了解和把控省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提供數據支撐和政策性建議,打造“成果+運營+服務”發展模式,結合企業需求發布技術攻關任務書,從源頭尋找成果,提供精準農業科技服務,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
4.打造傳播農業科技的新平臺
聯盟將擴大朋友圈,在“政產學研金服用”等諸多方面吸引更多的單位加盟,注重吸納金融機構、服務組織和用戶主體,聚合“內容、渠道、產品、用戶”,讓聯盟成為山西農業媒體融合發展平臺、山西農業科技經濟融通平臺,成為全省首家在政府主導下,由“科學家+企業家+媒體人”“新技術+新產業+新傳媒”三家聯誼、三新聯動的現代農業科技傳播新平臺。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發生急劇變化,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科技期刊理應率先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以文化引領、科技傳播、服務生產為己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本文系首屆北方期刊高質量發展征文大賽獲獎論文)
|參考文獻|
[1]溫鐵軍. 生態文明戰略下的鄉村振興: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的發言[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1-5.
[2]井慧. 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實踐研究[J]. 科技傳播,2020(15):93-94.
[3]劉新永,林玲娜,柯文輝. 農業專業期刊刊群建立初探:基于促進農業科技知識傳播的視角[J]. 中國農學通報,2020(31):140-143.
[4]張瑞. 新媒體在農業傳播中的應用:評《農業科技傳播模式創新與網絡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 灌溉排水學報,2019(10):132-133.
[5]馮民. 新形勢下高??萍计诳摵限k刊的模式研究[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4):383-387.
[6]樊雅夢,劉國正. 學術期刊融合發展與集約化經營:媒體融合下的學術期刊發展趨勢[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4):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