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華
摘 要:本文就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意義、構成要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究,以期增強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 中職思想政治課 教學 話語體系
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通知,提出加強職業教育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思想體系、話語體系、政策體系和實踐體系。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應構建中職生易于接受的大眾、多樣、立體的教學話語體系,且需符合中職思想政治課新教學標準和中職生的認知特點。
一、新時代構建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的意義
(一)時代意義
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是鑄魂育人,提高學生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之際,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應適應時代的發展,讓中職生感受到時代的召喚,賦予時代靈魂,不負時代,不辱使命,做一個有擔當、有作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現實意義
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抓主流意識、傳遞正能量。當今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西方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和平演變”,妄圖通過各種方式用“普世價值”“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意識形態滲透和侵蝕青少年。另外,還出現曲解“中國夢”,捏造“中國威脅論”的新輿論意識,中西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交鋒日趨激烈。新媒體也正以新奇、開放、娛樂等獨特方式影響中職生,網絡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爭奪話語權的主戰場。因此,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話語權尤為重要。
(三)實踐意義
中職生的年齡在十五六歲,正處在人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部分中職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差,學習目標不明確,明辨是非能力差,缺乏理想信念和學習自信,但是對網絡和自媒體特別感興趣,其思想意識、話語習慣和價值觀很容易受網絡中非主流意識的影響和控制。因此,新時代構建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扣好中職生的第一粒扣子,增強中職生的學習自信和辨別能力,是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亟待探索的實踐課題。
二、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的構成要素
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教師和中職生之間的教學話語內容傳遞、教學話語形式表達、教學話語環境營造的有機體。
(一)雙重的教學話語主體
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和“學中做、做中學”的新理念,教學實踐由教師和中職生構成。教學話語主體不僅包括教師,還包括中職生,具有雙重性。教師是教學話語內容的編導者、引導者、傳播者、組織者、把控者,中職生是教學話語內容的接受者、參與者、吸收者。
(二)豐富的教學話語內容
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內容以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標準為依據,具有時代性、政治性、功能性。筆者將其歸納為“一魂、三觀、五核、七育”。“一魂”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魂;“三觀”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核”即培育中職生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七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健康、職業生涯和職業精神教育。
(三)合適的教學話語形式
教學話語內容決定教學話語形式,教學話語形式支撐教學話語內容,教學話語形式和教學話語內容密不可分。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不受限于教學文本,并契合中職生的心理特點、話語習慣和新媒體特點,運用合適的教學話語形式進行表達。
(四)健康的教學話語環境
教學話語環境是教學話語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包括課堂教學話語環境、課外教學話語環境和網絡教學話語環境。中職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話語環境應體現民主、公正、和諧的內涵。中職思想政治課課外教學話語環境應包含職業、時代、激勵元素。中職思想政治課網絡教學話語環境應體現自由、規范、可控的特點。無論哪種教學話語環境都必須注重話語的安全性,維護和保障話語健康發展。
三、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增強中職生話語權,創建共鳴話語體系
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過程中,盡管中職生以回答問題或自主討論等方式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但基本上是被動參與,沒有成為真正的話語主體。如果教師把話語權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那么,教師與中職生難以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認知上的共識,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針對以上問題,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教師和中職生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和中職生平等地進行溝通交流,讓中職生主動參與到教學話語表達中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只有通過兩個平等主體之間的互動、交流、對話和碰撞,了解中職生的真實想法和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形成話語共識,產生感情共鳴,共同解決問題,才能增強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打破固化話語內容,構建大眾話語體系
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內容受限于一些因素,受困于缺乏創新,欠缺科學性、邏輯性、系統性、嚴謹性,通俗性、多樣性、生動性也不足,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教學話語內容固化、陳舊、理想化、空洞化等問題,沒有生活氣息,不符合中職生的心理和感情需求,不能入心入腦,教學效果差。
針對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內容固化問題,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一魂、三觀、五核、七育”,遵循教學標準和教材文本,但不受限于它,把教學標準和教材文本話語內容轉換為時代話語內容、生活話語內容和網絡話語內容,把高深的理論轉換成通俗、生動、活潑的且易于中職生接受的大眾教學話語內容。例如,教師在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時,可以用拆字的方式講。將“和”拆分為“禾”和“口”,“禾”即糧食,“口”即人,就是人人有飯吃;將“諧”拆分為“言”和“皆”,“言”即說話,“皆”即大家,就是大家有話說。這樣中職生馬上就能理解并記住。
(三)改變枯燥話語形式,創新多樣話語體系
筆者在中職學校教務處工作多年,每年都會對各門學科進行教學測評和滿意度調查,發現中職生普遍對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不太滿意。教師一貫采用灌輸式、勸導式、控制式、報告式的教學話語形式,中職生則存在對中職思想政治課不感興趣、不愿意聽、聽不懂等問題。因此,用什么樣的教學話語形式上好中職思想政治課,讓中職生樂學、愛聽,是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形式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改變灌輸式、勸導式、控制式、報告式的教學話語形式,深入到中職生中去,了解中職生的話語風格和習慣,熟悉網絡話語,創新學生樂于接受的、多樣化的教學話語形式,將深奧的理論以比喻、案例、故事、白話、視頻等教學話語形式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頭腦風暴、討論方式、思維導圖等多種話語方式進行傳播,從而吸引中職生,加深中職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改善老套生硬話語環境,構建立體話語體系
一直以來,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習慣在單一的課堂教學話語環境中開展教學,在這種話語環境中教師是教主,學生是信徒,教師授課像念經書、傳指令,老套生硬,缺乏溫度和人文關懷。如今,“網絡”已超過“課堂”成為中職生獲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途徑,中職生已不能只滿足或停滯于從課堂途徑獲取信息。
四、小結
針對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環境老套生硬的問題,新時代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建立立體化、健康的話語環境。
要充分利用課堂環境,構建和諧溫馨、有溫度的課堂教學話語環境,讓學生在這個話語環境中愉快地學習。
教師可以將教學話語環境移至課外,比如校園、歷史博物館、名人紀念館等,中職生經過親身感受,更能產生興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師要主動進駐網絡課堂,占領新陣地,和中職生共同利用抖音、快手App等自媒體制作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并進行分享和傳播;把價值性、安全性和健康性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中職生的喜好、強調趣味性,從而吸引中職生,提高中職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錕鵬.新時代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研究[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9(4).
[2]楊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新路徑探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6).
[3]劉燦.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話語研究[D].新鄉:河南科技學院,2020.
[4]邱開玉,廖夢雅.大學生思政課教學話語有效性研究——基于浙江省7所高校的調研[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5).
(作者單位:重慶萬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