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綺藝
摘要:閱讀的益處被無數人肯定,然而閱讀只有成為學生內在的自我需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以一個班級的閱讀指導歷程從親子閱讀與校內閱讀兩方面嘗試通過探討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即家長和教師)的努力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自我需求形成。
關鍵詞:親子閱讀校內閱讀小學低年級閱讀自我需求
一、焦慮: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經常強調從一年級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并鼓勵家長與學生多購買和訂閱報紙雜志。在與家長的交流中,許多家長對怎樣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書,提出了許多困惑。困惑集中指向了兩個方面:一是孩子獨立閱讀圖書不自覺,注意力不持久,怎么辦?二是孩子沉迷于手機電視網絡游戲,對閱讀不感興趣,怎么辦?
其實,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是當代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但怎樣在網絡時代落實閱讀任務,激發興趣也是家長們的痛點。在“創書香校園”活動中,很多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推出閱讀篇目,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愛上閱讀。但是,我們仍舊發現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閱讀是任務,閱讀是作業,閱讀是勉為其難!那么,能不能在小學一年級就采取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經過了幼兒園的學習,我們的學生對閱讀的認識基礎怎樣?培養閱讀興趣的優勢在哪里?還存在什么障礙呢?
我對全班46名學生的已有閱讀基礎作了一個調查。40人有喜歡聽父母讀講故事的興趣,5人識字量較大已經能獨立閱讀圖書。學生在家中親子共讀的圖書有《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期刊,《識字兒歌》《兒童學唐詩》等識字讀物,《媽媽半小時》《白雪公主》等短篇或單篇。調查中還發現了兩個現象:其一是開學一個月后有一半家長停止了給孩子講故事,而讓孩子借助拼音閱讀。其二是幾乎所有孩子的看電視玩手機時間都遠遠超過了看書和聽故事的時間。
從中,我發現了培養閱讀興趣的優勢在于:1.大多數家長對早期教育比較重視,愿意配合老師進行閱讀習慣培養。2.家長將購買書籍的支出定位于合理的教育支出。障礙在于:1、家長購買的書籍中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較少。2.大多數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被父母低估了。3.親子閱讀在進入一年級后有被忽略的傾向。4.家長缺少有效的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
二、思考:尋找有協助能力的大人
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閱讀興趣濃郁,能主動閱讀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學習輕松高效。古今中外,閱讀的益處被無數人肯定。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意識到閱讀是學生終身發展應該奠定的基礎。然而閱讀只有成為學生內在的自 ?我需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從讀圖到讀文的過渡階段,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自我需求至關重要的一步。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幫助兒童發展各種能力。因為它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環境、豐富的記憶和表達方式,能讓兒童的語言發展更快。研究表明,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在小學六年級時讀寫能力也比較突出。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書中提出,每次閱讀都在經歷一個選書——閱讀——回應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在整個循環過程中,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居于中間地位,孩子居于中心地位。也就是說,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對孩子愛上閱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在家庭中,是家長,在學校里,是教師。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自我需求形成。
三、實踐:家校協作,催生閱讀需求
(一)家庭:親子共讀之“悅”
1.針對問題,尋找方法
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兒童閱讀能力的形成需要成人的幫助,父母往往是幫助孩子閱讀的第一位老師。親子閱讀是影響孩子閱讀習慣養成,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
針對班級現狀,我通過家長會、校園校訊通平臺、電話家訪、作業布置等手段積極鼓動家長進行“親子閱讀”。在交流中,我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從自己引導一對雙胞胎兒子讀圖畫書為例,強調親子閱讀的重要作用。在家長會上作了《陪伴孩子成長,從親子閱讀開始》的專題發言,呼吁家長重視親子閱讀。
2.親子共讀,其樂融融
有了家長的支持,在家中,大部分孩子都能以各種形式進行15-30分鐘的閱讀。在我們的“讀書小故事”交流中,一位爸爸講到剛買了一本新書就被孩子纏著講故事,結果把爺爺奶奶都吸引來了,一家人聽得津津有味,讀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剛燒好的午飯都忘了吃。
親子閱讀給父母帶來了感動,給孩子帶來了收獲,閱讀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為孩子愛上閱讀奠定了基礎。
(二)學校:享受多彩閱讀之“悅”
比起親子閱讀,學校中的閱讀指導更為重要。老師們不能期待每個孩子都會積極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而且由于現代父母的工作時間相對繁忙,現代信息技術對時間空間的侵占,大多孩子都來自沒有閱讀習慣的家庭中,家長們的親子閱讀一般不是自己對于閱讀的喜愛,而是為了完成學校幼兒園任務而進行的,可能都會因為看電視、玩耍、睡覺,而虛度了時間。所以可以的話,作為老師,一定要在盡可能得進行學科的融合,規劃好學校的課堂學習時間,在學校保證孩子的閱讀時間。
四、感悟:讓閱讀成為“悅”讀,進而提升為以興趣為內在動力的“越讀”
縱觀實踐過程,學生從閱讀到“悅讀”“越讀”,閱讀自我需求的形成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
1.父母的支持
“親子閱讀”讓父母成為閱讀伙伴,聽聽父母熟悉悅耳的講述,感受父母的親情,讓親子閱讀成為家庭閱讀氛圍打造的主旋律就從心理上讓孩子喜歡上了閱讀。
2.教師的鼓勵
在學校,閱讀不再是任務,不必摘抄,不必寫讀后感。閱讀的形式可以聽,可以講、可以演。閱讀也不再是一個人的精彩,可以分享、討論、評價。這樣的閱讀怎么會是“苦差事”呢?
3.閱讀環境的打造
在我們班級的實踐中從書籍的選擇、閱讀方法到老師家長的積極參與到學生的閱讀分享全方位地創設了一個班級閱讀的良好環境。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真正走進書籍,品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成為一個幸福的閱讀者。
愿閱讀成為學生生命中最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