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全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學生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感悟,是個體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養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這一學科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教學的育人實效,發揮“立德樹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呢?
一、鍛造道德高尚、品行端正、信念堅定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夯實素養培育基礎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教師。要落實教育“立德樹人”的理念,培養出合格的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教師要有堅定地政治立場,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要有高尚的道德素養,要自覺提高自身學科專業素養,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學科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合上時代的節拍。“打鐵先要自身硬”,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修養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內強素養,外塑形象,以德服人。時時為人師表,處處做生表率。
二、創設真實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搭建素養培育平臺。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而積極的過程,學習者知識的獲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同學間的交流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設定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扮演的其中的角色,情境中所出現的問題讓學生來解決、處理。通過角色扮演來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終引領學生實現學科所要達到的核心素養。我們道德與法治課里有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設定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更好的認識、理解、掌握。
三、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設思政課的春天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也應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理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知識空間、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可以從互聯網上搜索、下載相關素材,制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借助音樂、影像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視覺的沖擊力、教學的感染力。
四、利用豐富鄉土紅色資源,采用多種教育形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設思政課的春天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同樣也離不開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的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指示,推動“四史”進課堂、進校園、進教材、進頭腦,“四史”的學習目的在于讓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增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傳承好紅色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這對依托紅色資源培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義情懷,全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激發學習動力,樹立遠大的理想與目標有著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用。
我們各地區都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比如我區就有遠近聞名“旭輝紅色文化展覽館”、“馮家莊村黨史館”“東走線窩村村史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展館中有大量的珍貴的歷史和資料。這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四史”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寶貴資源。學生對鄉土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從而增強他們愛黨、愛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當前,我們正在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推進“四史”教育及“思政課大中小幼一體化”活動。我觀摩學習了兩位老師的展示課,對我觸動很大。其中一位是初中教師于老師,他的展示課為《改革開放譜新篇》,他用的材料是我們家鄉改革四十年的巨變圖片,學生們看到這些圖片感到非常的親切,非常的興奮。這位老師還發動學生收集了一些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而在當時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糧票、布票、郵票、肉票等票據。通過家鄉的變化、人們生產、生活的變化感受我們黨的偉大、感受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好、感受我們生活的幸福。
另一位老師是高中的范老師,他的課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他對思政課教學進行大膽的創新嘗試,把課堂搬到了旭輝紅色教育基地。他的教學過程是:創設情境——目標導學——學習新知——參觀體驗——感悟提高。他把學生觀看展品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把教學內容與研學活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學生通過對展品的觀看、解說員的講解,加深了對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和建設史的了解,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強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綜上所述,我認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首先要提升教師的素養,要建設一直政治立場堅定、道德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隊伍,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和前提;其次創設真實教學情境,搭建素養培育平臺。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悟;三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微視頻,打造微課堂,提升教學效果;四是利用好家鄉的紅色資源,充分發揮好這些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不同階段的教師共同努力。為培養國家需要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德育教育主陣地作用,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創新,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面對黨和國家對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揚起核心素養風帆,到達立德樹人彼岸,從而共創思政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