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場自主的、多角度的、深沉的智慧火花碰撞的交流活動。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像中國畫那樣注重“留白”的藝術,使學生的思維能在教師設計下的空白處大膽地放飛想象、盡情自由地表達,從而使這種留白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起作用。
關鍵詞:留白 ? 情感 ? 知識 ? 思維
眾所周知,“留白”是中國畫特有的、常用的一種意境藝術, “留白”看似空洞,其實內容卻非常豐富,它能最大限度地留給人們審美的意境和想象的空間。如:元代王蒙的《青卞隱居圖》,畫家在圖的上、下面和中部留著小面積的空白,這樣的“留白”設計其目的是為了讓欣賞者自己去發現、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這份空白,也是為欣賞者創造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境界。
一、留白——以不完美為至美
語文教學是一場自主的、多角度的、深沉的智慧火花碰撞的交流活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在于滿堂灌,而是在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那么,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像中國畫那樣注重“留白”的藝術,使學生的思維能在教師設計下的空白處大膽地放飛想象、盡情自由地表達,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1.織“情景”之網,補情感之“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留出情感體驗的空白給學生尤為重要,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品嘗到其中帶來的各種“滋味”。
執教《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通過引導學生品味句子,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到慘遭毀滅的整個過程。在品析文中第五自然段第二、三兩句話時,教師追問:“凡是、統統、掠走、破壞、毀掉、放火等詞語,讓你感受到什么?”由于有前面對課文的理解做鋪墊,學生很快就回答了“我感受到英法聯軍的野蠻。”“侵略者的罪大惡極。”“我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敗、落后與無能。”……此時,我并沒有再說什么,因為文中雖有描述圓明園被毀滅的過程,但學生沒有親眼所見當時的場景,對課文的理解只是一個表象。此時我播放了視頻《火燒圓明園》給學生看。學生邊聽邊看,此時無聲勝有聲,令人憤怒的畫面早已把學生帶入那場景中,學生的情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伴隨著視頻的節奏,我看到了有的學生眼中閃著淚光……學生們深刻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
此刻的留白,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積極主動的最佳學習狀態中,此刻的自我體驗是超乎想象的。
2.覓文本之“白”,筑知識之墻
在課堂上,教師應在關鍵的知識點上有意識地不講,把尋找、發現答案的空間留給學生,這樣的學習過程會更好地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內動力,從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執教《四季之美》時,只對“春天的黎明”這一部分重點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了解這一自然段中描寫的景物都是平時常見的,但它們在作者的筆下卻是如此的有情趣,可見作者觀察之仔細,審美情趣之獨特、對大自然之熱愛。剩下三個季節的內容我有意識讓學生先總結學法后自學,由扶到放。
課堂上給學生留出空白是一種需要。這樣的空白讓學生充分發揮其獨特的理解、感悟,從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留白 —— 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現
1.在思考上給足學生時間
學生思維的形成主要體現在對問題思考的過程。如果忽略了這個過程,只在乎結果的教學方式,會大大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各種能力也得不到培養。
教《將相和》一文時引導學生體會藺相如的不畏強暴。我提了個問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為什么能成功地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呢?”問題一出,學生剛開始一臉茫然,我沒有馬上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聯系藺相如是抓住了秦王的什么弱點來思考?從中感受到藺相如怎樣的性格特點?經過一番交流后,有學生回答:“藺相如先禮后兵,一再請求秦王擊缶,但屢遭其拒絕,無奈之下欲與秦王‘同歸于盡,因為當時藺相如離秦王‘只有五步遠,秦王害怕、妥協了。可見藺相如的不畏強暴。”……
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有一個句子:“這時候……嘆了一口氣。”剛開始,學生們未能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進行體悟。但我并不著急,而是讓他們各自用心地重復讀句子后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再全班交流。有的學生從“兩個清清楚楚”中讀到了當時魯迅先生的神態變了,動作變了,變得那么嚴肅,這一幕給作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學生在足夠的時間內讀句子、交流后,真正感悟到了魯迅先生受到許多人愛戴的原因。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務必要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的空白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彰顯各自的風采,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
2.在思考上點燃學生探索熱情
《論語-述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孔夫子的教學名句。這種啟發式的教學理念告訴人們: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不然就不要去引導他。
《窮人》一文中寫到桑娜“自己也……做不可”。這句話讀起來貌似矛盾,難以理解。于是我在教學時,在此處設疑,問:“大家還記得《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嗎?”學生聽后一愣,一時轉不過彎來。我接著說:“可惜小女孩并沒有像西蒙的兩個孩子這么幸運,她碰不到一個同情她的人,竟然在大年夜凍死街頭。而西蒙的孩子是幸運的……”學生若有所思,沉默了,他們表面看似平靜,而內心對桑娜敬佩之情卻逐步在升溫。
的確,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的思考上留白,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學生思維才能得到發展、智力才能得以開發,情感體驗才能得到升華。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學生一個能使思維自由馳騁的“舞臺”。而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正好給這個“舞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而實現以上這一教學理念。其實,留白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它給足學生獨立思考、交流的空間。語文教師應好好利用它,讓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便填補空白內容。與此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自我的參與感、創造感、滿足感、愉悅感,從而使這種留白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起作用。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2]《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S]·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1年版
[3]《義務教育教科書 ?教師教學用書 ?語文 ?五年級 ?上冊》·[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