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貴花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做了整體規劃和宏觀設計,對其性質、目標、內容、實施、管理及保障等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我校本著“三年為三十年奠基”這一辦學理念,樹立開放、綜合、生成的課程觀,民主和諧的教育觀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觀,努力實現學習方式的轉型、學習生命的回歸和學習自由的追求,依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了學校“育人”效能,走出了一條從活動向課程、從課堂向課外、從學校向社會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從邊緣化、隨意化到常態化、系統化、特色化的轉變。
一、建構科學課程體系,促進學校發展
學校發展要追求本真,彰顯特色。學校把綜合實踐課定位為依托活動的“育人”課程,將課程和細小的特色建設、校本課程結合起來,讓綜合實踐課程成為學校特色建設的“催化劑”,從而更好地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是綜合形態的課程,具有整體性,它對任何主體的研究都體現著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著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而目前所開設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間,存在著交叉、重復現象,教學任務與教學時間也存在嚴重的矛盾,同一知識內容碎片式的分散在不同學科、不同學年,加之綜合實踐活動課本身沒有指定的學習主題,沒有可參照的范本,導致落實督察課程實施無依據可循。
近幾年來,我們確立開放、綜合、生成的課程觀,把著眼點放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上,確立了學校主課題,開展了《朝鮮族小學課程整合方法及實施策略的研究》的課題實驗。根據學校本位的設計,提出主題教育思想,在學科的框架之內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1.平行學科整合設計,將兩門具有相關教育意義的學科根據學習內容整合在一起,把建立兩門平行學科之間的關聯的學習任務統籌之后交給學生。如:數學與科技相整合,開展科技知識、現象的研究實踐活動;朝鮮語文和品德與社會(生活)相整合,開展德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美術與信息技術等相結合,開展依托網絡的美術知識研究活動,實現了學科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2.多學科整合設計,圍繞一個共同主題將多個相關學科整合在一個正式的單元里。例如:我們經過整理與分析,發現朝鮮語、漢語、英語、品德與社會等學科中,有不少同一主題教育內容,我們通過課題團隊提煉出禮儀、安全、民族文化等主題,使各學科間實現溝通、交流。3.跨學科設計,將學校課程中的所有學科有意識地統合在一起,形成大主題大單元。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讓孩子們在枯燥的文化課程學習中感受到輕松與愉悅,有勇氣尋求自我超越;在研究實踐中體驗到成長的滿足,敢于放飛心中的希望。我們驚喜地發現,其固有的道德認知水平、行為習慣,始終在多元的實踐活動中,與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不斷發生自覺不自覺的交互碰撞而得到積極的提升和發展。因此,我們樂觀地認為,整合各學科教學,實施主題式研究實踐學習,不僅拓寬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途徑,同時實現了新時代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建全特色內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
綜合的實踐活動主要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研究的內容十分豐富,呈現的是開放型學習態勢。凡是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均可作為學生研究的領域。在學習活動主題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上,我們力求突破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取知識和能力的渠道,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和個性,形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在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也能掌握學習方法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小培養學生對社會強烈的責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
學校以三個教育抓手為依托,即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教育,以道德文明教育為根本教育,以文化素質教育為關鍵教育,全面整合課程,以雙語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為突破口,全面開發特色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發揮本校傳統優勢,開發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極其豐富和廣闊的,過去教師的課標意識、教材意識、教參意識比較強,課程意識較為薄弱。往往把課程資源局限在教室、書本、教參、練習冊以及教學輔助資料等具有外在表征的事物上,而忽視自然、人文、社會等與教學密切關系的資源。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社會性、實踐性等特征,決定了它的實施必然要求十分注重強調課程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開放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資源系統和開放的課程管理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學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朝鮮族學校,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綜合實踐課程,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感,努力培養造就一批又一批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民族文化日”等課程,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和了解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不同民族的禮儀,培養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并注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求各種途徑處理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而且通過小組合作調查、收集、采訪、體驗、匯報、交流等促進學生探究精神、學習交流能力、展示能力的提高,相互欣賞的意識的生成以及學生交際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的提高。通過此項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互助合作促使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探究、協作、交流的樂趣。重要的是通過課題研究了解其他民族,體驗和感受56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從而讓學生獲得對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認同,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本著以人為本、依托活動的“育人”理念,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學校將通過長效機制,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色建設持續發展,使之成為我校特色學校建設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