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沙水游戲是涉及幼兒各個發展領域多重經驗的綜合。”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游戲是幼兒自發,自主,自由開展的活動,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性游戲活動中,沙水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內容,滿足親近自然的愿望。建立沙水區已逐步成為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必備的一種游戲,但如何真正發揮沙水游戲的作用,如何對幼兒自主游戲提供有效支持,如何支持幼兒的游戲與活動,真正實現自然體驗與游戲相結合,給予幼兒更多選擇和探索機會,仍需教師不斷探索,對沙水游戲活動進行有效的持續的觀察與調整,對此,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幼兒自主沙水游戲的實施進行分析。
一、沙水游戲的解讀
沙和水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遍、最天然的材料,是幼兒接觸自然、感受自然最直接的方式。沙子本身細膩的手感、顆粒感、流動感和水花的多變性都會帶給幼兒不一樣的感受,兩者結合在一起時,會產生別樣的奧秘,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沙水及相應的游戲活動,能為幼兒進行自主探索與操作提供支持性環境。
我園靠近海邊,幼兒具有豐富的沙水玩耍經驗,在幼兒園,幼兒同樣對沙水游戲充滿無限興趣。沙水游戲是涉及幼兒各個發展領域多種經驗的綜合,它不僅能促進幼兒感知覺,大小肌肉的動作,更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專注力,想象力,創造力等發展,對幼兒多種意志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還能讓幼兒獲取有關沙,水特性的知識,獲得情緒上的滿足。但是就當前來看,很多時候在開展沙水游戲時往往出現許多問題:場地環境的創設不足,材料的投放單一,隨意,游戲的頻率,時間不足,游戲的目標,主題欠缺,教師的觀察指導隨意,忽視沙水游戲的評價等原因,導致幼兒玩沙游戲低效,幼兒的游戲水平普遍偏低等。因此,我們需要分析沙水游戲的存在問題,探索適合,有效的指導策略,以促進幼兒沙水游戲的有效開展。
二、戶外沙水游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園游戲中,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游戲呈現總是在放縱型自主游戲和形式化自主游戲這兩種極端的形態中游離。
(一)材料投放多卻功能單一,游戲缺乏探究性和創造性
(二)主題開展缺乏自主,流于形式
(三)幼兒缺乏合作意識,分工不合理
(四)教師指導隨便盲目缺乏推動
在沙水游戲中,教師的指導常存在以下這些問題。通常會有這么一些現象:
1.缺乏以幼兒為主體,過多控制幼兒的游戲。
2.指導語缺乏啟發性。
3.放羊式組織,過于自由。
三、實施策略
(一)因地制宜,提供多種材料,追隨需要投放材料,為自主游戲提供保障
一是從教師教研層面來說,為了避免教師缺乏思考,幼兒園可建立以游戲材料為研究主題的教研氛圍,制定游戲材料研究的策略。在開學時,根據游戲材料存在的問題確立本學期的整改思路,然后通過定期例會對游戲材料進行把脈研究,通過組織不定期現場觀摩,診斷解決游戲中發現的材料難點。到了期末,梳理出游戲材料成果進行推廣,尋找優勢與不足。在構思—共研—調整的不斷反思中,不斷解決材料投放的問題。不斷查找問題,再通過教研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更新老師們的觀念和認知。
二是教師可以依據幼兒園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融入到幼兒的游戲中,一起打破常規的思維,將材料發揮更多的作用,創設游戲材料的新玩法。
三是及時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充分利用身邊生活材料進行材料的增添。沙水區都有固定的材料,小桶、鏟子、模具等,這樣就導致個性化地創造行為無法成功,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引導幼兒懂得充分利用身邊可代替使用的事物。
(二)教師適時指導,以“追隨幼兒”為游戲理念
觀察是我們老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最需要做的。在每一次的游戲中老師要善于觀察、仔細觀察,這樣才能了解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的水平,才能及時發現幼兒一些細微的變化,進而能有針對性地主動介入,正確地發揮指導的作用,避免因為不了解游戲情況而產生的不合適的甚至是干擾幼兒游戲的指導行為。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可以是手機拍照,認真觀看、仔細聆聽……這些行為里包含著鼓勵、支持、默許、認可等信息,這些信息幼兒能夠感覺得到,老師的關注就是力量。
同時,幼兒遇到各種困難時,幼兒容易無法進行,幼兒可能會因此對游戲失去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提示建議,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明確目標,促進幼兒游戲發展。
幼兒游戲經驗水平有限,有必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通過適當的身體語言及動作進行示范指導。如教師的一個動作,表情,示范,講解,為幼兒游戲做出及時的反饋。
(三)及時評價小結
評價環節是引導幼兒提升游戲水平的重要環節。講評時,教師可以圍繞主題的目的性,材料的使用情況,幼兒遵守常規以及同伴交往情況等,要把評價的時間更多的留給幼兒,從本次活動目標的角度引導幼兒思考,反思在將經歷轉化為知識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可以鼓勵幼兒說說今天玩了什么,是怎樣玩的,遇到了什么問題或困難,是否成功解決,提出解決的方法或改進措施,還可以從推進下一次游戲的角度進行思考,探究如何搭建出更好的作品,提出更深層次的要求,引導幼兒能夠逐步完善,以逐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
(四)游戲與課程的融合
最有效的課程在于游戲和教學的自然融合,從游戲走向教學,中間沒有界線。比如在一個“造河游戲”中,游戲的進程都是一直在從戶外延伸到室內,又從室內走向戶外。從探究小水坑的游戲問題到集體討論管道連接的技巧,從挖河流游戲的生成到室內根據地圖和繪本研討河流的走向。在一次次自然的師幼互動中,使幼兒的探索性游戲不斷上升到一個個新層次,其實幼兒在游戲中的經驗就是課程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