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


一、案例背景
受疫情的影響,在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政策的號召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各班通過釘釘平臺進行了線上直播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差異性增加了我們教學難度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挑戰的機會。從老師到主播,我們跟著學生一起成長;從圖片的搜集到資料的整合,我們變成了課件達人;從線上教學的間接性到課堂教學的直接性,我們優化教學內容,盡力讓學生當堂消化。即使如此,我們依然面臨重重困難,在看不到學生表情和真實學習情況的直播間里,與學生的互動變得鳳毛麟角,老師獨自表演,學生是否愿意做個觀眾我們也不得而知。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力軍。線上教學開始之初,由于他們的新鮮感,他們都積極地互動,但是這種新鮮感只保持了很短暫的時間。在這樣的情形下,我開始思考,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有效與學生溝通和互動?是不是師生互動一定要集中在線上教學的課堂時間內?是否有其它的方式可以代替課堂這樣的直接互動?
二、案例經過
經過一番思索之后,我絞盡腦汁想到這些辦法,嘗試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
1, 興趣吸引互動。找到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練習英語句型或單詞。比如抖音、人氣明星。
這樣的方式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拉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愿意與老師互動,老師并鼓勵學生留言和語音,如此,課堂不再是老師的獨家表演,學生也加入到教學這個雙向活動中來。
2,歌曲激發互動。搜集和課堂內容相關的歌曲,讓愛唱歌的這部分學生也能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
歌曲,緩解壓力,讓人心情愉悅。不僅讓在家獨自學習的學生舒緩心情,也能讓他們在哼唱歌曲的同時,學生的學習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3,思維導圖促成課后互動。線上教學實施以來,作業布置老師絞盡腦汁,不但質量不高,而且效率也很低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開發學生潛能,讓愛畫畫的學生也能愛上學習,積極在課后與老師溝通互動。
老師課上示范,告知思維導圖要點,引導學生創造出他們自己想要的圖案,并將當日所學的知識重點融合到設計的圖案中去。
學生作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制作出他們自己的思維導圖。并及時與老師溝通,并將自己的作品盡善盡美。
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創造力也無窮。課上不愿意互動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積極參與到線上教學的雙向活動中來。
4,語音發送形成課上互動和課后互動雙模式。英語的學習離不開大膽地開口去說,設備支持的端口,老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送語音;設備不支持的端口,老師要求課下通過微信或釘釘發送語音,老師線上糾音,形成課上課后雙互動模式,讓學生在家也能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并感受到堅持品質的可貴。
堅持發送語音的學生,他們學習的不僅僅是幾個單詞的發音,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養成了優秀的品質,終生受益。
還有學生的配音,即使在家學習,學生也積極與老師溝通,為了能夠完美呈現一個字詞的發音,不斷地私發消息,請求幫助。在課后的互動交流中,我們見證著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教學活動是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總和,有效的課堂互動必定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線上教學增加了課堂互動的難度,但是我們并不能停止不前,應該在此特殊時期,迎接挑戰,另辟蹊徑,開創師生互動的新局面。
在日常教學的基礎之上,將日常教學中導入常用方法,貫穿到線上教學的課堂內外,希望通過這些方式的刺激,增加學生的互動頻率。抖音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在看抖音視頻的同時,也慢慢跟著老師思維學習單詞和句型;思維導圖的設計,本是我日常課堂教學板書設計的一部分,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將板書設計呈現出來,后來發現學生們在學習語法時感到乏味,所以將此布置成作業。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學生的創造能力真的很強,當他們在設計導圖時,有問題也會隨時跟我溝通,這便成為了另一種與學生互動的模式;發送語音的靈感來自于學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想到了這樣的方式;歌曲的引入,還在試用階段,目前還沒有收到成果。不管何種方式,我相信學生都會找到她喜歡的方式與老師互動。
線上教學的特殊性和間接性不得不讓我們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互動,沒有眼神的鼓勵,語言就成了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在采用合適方式與學生互動的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用最舒服的語言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雙邊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