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潔
摘要:在當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實現對幼兒行為良好地教學引導至關重要。在此期間,幼兒教師可以設置趣味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教育工作,引入示范教育元素,加強家庭教育,來實現對幼兒全方位、立體化地教學引導。本文簡要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學;行為習慣;培養
引言:
在幼兒階段的實施行為教學引導工作具備較大的現實意義,幼兒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之后,在其更高階段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促使其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幼兒教師應當采取定向化的教學管控策略,結合多種教學元素滲透到行為習慣教學工作中,以此來起到對幼兒有效地行為教學。
一、創建趣味教學情景、滲透行為習慣教學培養
在當今學前教育中,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于幼兒在后續更高階段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具備較高的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趣味情景來實現對幼兒行為習慣的教學培養工作。而在對趣味情景進行創設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設置兒歌情景,幼兒在歌唱相應的兒歌時容易形成相對較為深刻的學習印象,憑借兒歌朗朗上口的節奏、韻調,可以幫助幼兒快速地掌握兒歌的演奏技巧,同時相關教學工作還具備較強的趣味性。因此,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可以適當設置兒歌教學情景,來實現對幼兒學習行為地滲透教育。雖然幼兒在歌唱兒歌的過程中,可能不能夠領悟兒歌中所具備的實際內容寓意,但是兒歌中所滲展示的語言、詞句在經歷過幼兒往復地歌唱練習,待到幼兒心智稍微成熟之后,便能夠領悟兒歌中所具備的實際學習價值,實現對幼兒潛移默化地教學引導[1]。
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工作中,為了讓幼兒遵循課堂紀律,幼兒教師可以將現有的兒歌進行改編,融入更多的課堂元素,例如鈴聲、課堂、起立、坐下、聽講、舉手等相關歌詞,將相應的歌詞進行定向化地排配組合,來創建出優美的旋律,幫助幼兒在兒歌情景的練習過程中形成學習記憶,教師再結合定向化地教學引導,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除了結合相應的兒歌可以幫助幼兒教師設計出對應的趣味情景之外,音樂教師也可以結合手繪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結合趣味、形象、生動的手繪稿件,在其中結合多樣化的表現內容,以此來實現對幼兒良好地行為教學引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手繪稿件中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如植樹、澆花、修剪樹木的形象,來傳遞相應的德育教育元素。幼兒在后續的學習生活中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幼兒教師為其展示的手繪稿件內容,幫助幼兒自覺地遵守相應的規則,以此來實現對其行為習慣進行有效引導。
二、開設實踐教育課程
在當今學前教育工作中,幼兒教師除了需要結合對應的兒歌以及手繪稿件進行理論教育,還應當結合實踐教育來實現對學生進一步地教學引導。在實踐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幼兒實際的活動體驗,同時還應當引導幼兒進行高效率的動手操作。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幼兒身心發育的狀況,為其制作相應的勞動工具,如幼兒教師可以設計小鏟子在幼兒園的花園內教會幼兒清理雜草,并且幼兒教師也可以制作小型的掃帚,以碎紙屑作為垃圾,教會學生打掃衛生。教師在設計實踐教育內容的過程中應當考量現階段幼兒的能力范圍,同時還應當注重相關實踐教育的實際勞動體驗,盡可能讓幼兒在經過勞動學習之后能夠收獲到喜悅,以此來實現對幼兒良好地教育引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實現對幼兒的德育教育[2]。
三、幼兒教師言傳身教
教師作為幼兒的榜樣,幼兒教師應當在教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形象,做好對幼兒的教學示范作用,幫助幼兒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比如幼兒教師在幼兒上課時會要求幼兒必須要保持坐姿端正。同理,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應當注意自身的坐姿和站姿。其次,幼兒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文明禮儀習慣,在幼兒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多使用文明用語,例如“謝謝”、“對不起”等詞匯。此外,為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遵守習慣,在課堂上布置作業時,對舉手回答問題的幼兒給予表揚,而針對搶答問題的幼兒則不給予表揚,以此來起到對幼兒有效的行為教學示范作用。
四、加強家庭聯系,實現共同教育
對于幼兒的教學工作,不應當完全由幼兒園以及幼兒教師來承擔,對于幼兒的家庭教育工作也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要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承的教學格局。因此,幼兒教師應當將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與家長進行積極有效地溝通,讓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工作中糾正幼兒不良的行為習慣。同時幼兒園教師也需要向家長傳遞基本的幼兒教學技巧,讓家長掌握與幼兒溝通的策略。因為不少家長往往缺乏幼兒教育的經驗,在對幼兒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教育過度,或教育不充分的現象,從而使得幼兒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此外,家長也需要向幼兒教師積極反應幼兒在家庭中的生活狀況,以便于幼兒教師能夠根據幼兒的實際生活規律對其采取定向化的教學引導措施,如設計教學活動、完善教學內容等。
五、幼兒之間相互學習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很容易受到周邊其他幼兒的行為影響,從而使得幼兒產生與其他幼兒相類似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實現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學引導工作中,幼兒教師應當有效地抓住幼兒這一心理特征,對表現良好的幼兒進行鼓勵、獎勵,使得具備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幼兒能夠引起其他幼兒的關注,從而實現對其他幼兒的示范引導。
六、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當今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學培養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教師應當保持耐心,認真、細致地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行為習慣,及時地引入情景教學、示范教學,來起到對學生有效地教學引導,盡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幼兒的德育教育,促進幼兒全方位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香. 談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 2020(4).
[2]陳晶晶. 試論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9(6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