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梅
閱讀教學是指將閱讀技巧在語文課堂當中。教師通過閱讀上的指導引領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通過閱讀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讀書識字水平,能夠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奠定起未來的語文學習基礎。
一、閱讀教學的要求與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高年級段的學生要求能夠熟練掌握默讀技巧能夠利用默讀進行,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的閱讀;能夠通過閱讀的音聲調節奏充分感悟和表現作品中的情感內容;能夠流利的、有感情的、正確的利用普通話對課文進行閱讀,能夠背誦不少于60篇的優秀文章。
教師在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授課時要著重強調閱讀的技巧的培訓,因為相對于低中年級來說,高年級學生所面對的語文課本是最具有難度的,閱讀起來也更為困難。學生需要對閱讀的節奏、語氣、語速等有充分掌握,教師要通過教會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技巧來掌握作者想要去表達的感情,能夠在實際閱讀中課文中所表達的悲壯、高興、喜悅等各類情感。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要具有層次性,首先從字音和句子入手使學生能夠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把握,進而再通過相關的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逐步感知課文所表達的實際內涵,最后要回歸文本當中結合相關的具體去帶領學生品析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目前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閱讀法并沒有發揮它真正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應試教育的色彩過于濃厚,各種考試使小學逐漸成為應試教育的聚集地,這無疑束縛了教師的發揮。在應試教育的趨勢之下,閱讀法僅僅是應試教育的工具,學生在課堂過程中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所給予的知識,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閱讀法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形同虛設。
另一方面是由于閱讀法在運用過程中過于簡單,很多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雖然能夠利用閱讀進行教學,但是卻往往過度的追求其藝術表現而忽略了閱讀的核心價值。也有一部分教師曲解了閱讀的含義,僅僅把閱讀法看作是理解課文的一個手段;教師雖然會對閱讀進行指導但是僅僅是強調重讀輕讀斷句等等,忽略了對于閱讀法表達情感的訓練。
二、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有層次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語文教學時要將閱讀目標逐步細化,將抽象的目標真正落實到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通過各種有意義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評價。教師要結合著課堂中的學習任務,按照記憶、理解、運用、創造等原則對閱讀目標進行分割,并將分割的目標分別具體化,最終達到既追求閱讀總目標的實現又能使閱讀過程中相關具體內容得以落實的課堂效果。此外,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不同其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年級提出相關的不同目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以流利準確的閱讀為主;中年級則適當的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培訓;高年級則側重于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內容,使學生能夠將文字符號變為視覺表象。
(二)閱讀教學材料的處理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記敘文的閱讀教學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對事情的發展脈絡以及對相關的人物細節等有所了解。教師要在學生掌握大概的記敘文內容后,選取精彩的片段選做閱讀材料,將那些引人入勝情節曲折的文本作為重點突出閱讀材料;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敘事的過程有所把握,以主題為核心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的內在層次有所把握,通過閱讀情緒的轉換來表達文章描寫中的此起彼伏情節。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詩歌閱讀時首先要講究咬字吐音,對詩歌的音樂美有所表現,特別是著重突出詩歌的押韻。詩歌語言結構較為簡單但是卻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詩歌的內容進行大膽想象,通過閱讀去抒發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深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充分體驗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三)閱讀教學行為的選擇要有適應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轉變教學策略,如果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明顯的表現出不積極走神等問題,教師就要考慮是否課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比較枯燥無聊或者閱讀任務量較大導致學生不能適應,進而教師要采取自由閱讀或文本講解等方式。由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教案是預先設計的,但是實際的授課過程中課堂的情況是多變的,因此教師要能夠做到根據教學情況實時的對自己的授課內容進行調節。教師要主動的對自身的閱讀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及時的發現自己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中予以調整,教師只有通過時刻的反思調整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四)閱讀教學評價要體現多元化與激勵性
教師對學生閱讀效果的評價不單要以流暢、準確的使用普通話為主,而更要從語言技巧的運用、情感表現能力、作者感悟的體現等等一系列評價標準出發對學生的語言閱讀效果進行評價,這樣做能夠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在閱讀過程中去表達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時要重視學生的努力和進步,盡量少用判斷性的語言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評價,要更加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努力而不僅僅把目光停留在閱讀結果上。學生只有受到積極正向的鼓勵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也更愿意繼續進行閱讀。
結語
本文分析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并進一步指出高學段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指導方略,并以此為基礎提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從教學目標、教學材料、教學行為、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入手,分別提出不同的建議以更好的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曉琴.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才智,2020(02):16.
[2]陶文清.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現狀與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9(2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