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英,秦 蓉,顧 倩(通訊作者)
(1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 江蘇 鎮江 212000)
(2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 江蘇 鎮江 21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占據疾病致死率第四位[1]。該病主要的誘因是吸入了污染性的氣體或顆粒,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該病病程較長,呈進行性發展,后果很嚴重,所以患者應在早期及時治療[2]。可以針對采取措施來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產生,而且針對其治療,目前也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治療體系,但是目前還不清楚該病的病理,目前藥物治療是該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是療效不能達到醫生和患者的預期,其中因β-受體阻滯劑較好的臨床效果,當前作為治療該病的主要藥物之一,但是該藥也帶來了很多不良反應[3-4]。臨床上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疾病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傷害,盡可能地減輕活動。通常會制定相關量表來評價患者的功能情況,現在臨床上最常用的評分量表有CAT 評分表以及mMRC 等級,但是該量表只能粗略的評價患者的疾病,并不能準確地對疾病做出判斷,這次實驗就是研究這兩種評分量表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在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期間挑選出100 例來我院治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完成這次實驗,100 例患者都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并都同意此次研究,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批準號:ZHP 倫字2018 第307 號)。100 例患者中有男患者58 例,女患者42 例,年齡45 ~85 歲,平均年齡(68.2±3.1)歲。患者在實驗中分別用CAT 評分表以及mMRC 等級評分,納入標準[5]:(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2)FEV1/FVC 百分比在70%以下,血漿腦利鈉肽在500 ng/L 以上。排除標準:(1)肝腎等嚴重臟器疾病或無正常造血功能;(2)無自主意識;(3)服用其他藥物;(4)免疫障礙。
CAT 評分表[6]共有8 項臨床癥狀分類,每一項的分值最高為5 分,該量表滿分為40 分,如果患者得分低于等于10 分,則為輕度;如果患者得11 分到20 分,則為中度;如果患者得21 分到30 分,則為重度;如果患者得31 分到40 分,則為極重度。
mMRC 等級評分表[7]主要是評價患者在活動時的呼吸困難程度,可以分為五級,第一為0 級,是患者只有在劇烈運動之后,才可感受到呼吸困難;第二為1 級,是患者在小跑或者是競走時感覺到輕微的胸憋、氣短;第三為2 級,是患者在平地正常行走時會感覺到氣短,而且中途需要休息;第四為3 級,是患者在平地上行走約100 米的距離時就會出現大喘氣的情況,而且中途需要注意;第五為4 級,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飯時都會出現胸憋、氣短、喘息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AT 評分與mMRC 呈正相關(r=0.492,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AT 評分與mMRC 分級的相關性比較(r)
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越高,CAT 評分與mMRC 評分就越高,患者入院時的評分顯著高于出院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的病情和CAT 評分與mMRC 分級的相關性(± s)

表2 患者的病情和CAT 評分與mMRC 分級的相關性(± s)
評分方法 例數 入院時 出院時 t P CAT/分 100 18.96±5.65 12.14±3.15 10.541 0.000 mMRC/級 100 2.16±1.42 0.47±0.21 11.736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的CAT 評分為(29.89±5.46)分,單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AT 評分為(18.96±6.46)分,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果患者持續吸入有害氣體,或者肺部積累顆粒狀粉塵較多就會對肺部產生損害,肺部引發炎癥,如果不能改善呼吸環境,并對其及時干預就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癥因子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會進一步導致疾病的惡化。炎癥因子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8]。炎癥因子并不唯一,其中主要的炎癥因子有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由T-淋巴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均可以產生腫瘤壞死因子,該因子能激活上述兩細胞產生的白細胞介素-8,從而進一步誘導了中性粒細胞,而且促進了肝臟蛋白質的分泌[9]。高敏C-反應蛋白是一種由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和肝細胞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是已經受到損害時合成的,主要是和多糖發生反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會使患者的肺部快速的受到損害,導致功能急劇惡化,導致患者的死亡。在治療時炎癥介質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患者在發病期間會感到喘氣困難、心率過快、呼吸短促等,并且患者行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打亂了患者的生活秩序,患者身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供應,從而使機體不能及時排除產生的二氧化碳,交感神經過于敏感,心肌耗氧量增加,最終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數情況下會出現各種功能代謝紊亂,這種情況不僅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身帶來的結果,而且還與多種因素有關。臨床上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功能只能進行大概評估,不能對患者整體的功能進行評價,常用的評分工具有CAT 評分與mMRC 分級評分,這兩種評分工具各有好處,CAT 評分就可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問題進行更為精準的概括,還可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對患者的活動狀態等等都進行評價,但是這種評分量表仍然有明顯的缺陷,缺陷就是該量表的評分項目較少,并不能全面涵蓋患者的全部功能。mMRC 評分在臨床上主要是用來評分有呼吸困難癥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來評價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這種評價方法真實性需要仔細斟酌,這種量表評分有很大的主觀成分,滿分為5 分,分數范圍小,并不能針對、特異地對患者的狀態進行評價,因此,該量表的準確性較低,特異性較差。
本文結果顯示,CAT 評分與mMRC 呈正相關(r=0.492,P=0.000);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越高,CAT 評分與mMRC 評分就越高,患者入院時的評分都高于出院時(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的CAT 評分要明顯高于單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CAT 與mMRC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評估中的臨床效果相比,CAT 評分更適合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整體病情,而且評分越高,患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