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仙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對于均衡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所以,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全面推行小班化教學。在農村小班化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提升,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由此,我們需要探索更多的農村小班化教學模式,并引入現代化教育理念與技術,為農村學生構建理想的學習課堂,促進他們學習與生活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班化教學;城鄉教育公平;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91
農村教育屬于我國基礎教育中的核心所在,雖然農村基礎教育在師資力量以及硬件、軟件方面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當前的農村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農村的基礎教育力量還是較為薄弱,使得教學水平與師資力量還是較差,在課堂教學方面依然存在不足。針對以上問題,農村的教育教學需要積極引入小班化教學模式,以此來改革農村教育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素養,以此來推動城鄉教育的公平發展,培養出更多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下面,筆者針對農村全面推行小班化教學進行探究,希望對廣大的農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推行農村小班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小班化教學推動教育改革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展現人的特性。在這種情況下,小班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農村小班化教學工作中,教師能夠做到充分調動并發展起每一位學生的個別化與多元化特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他們的多方面學習需求,間接推動了鄉村教育改革,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而且,小班化教學也是當前農村基礎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方向。
(二)小班化教學推動社會發展
伴隨著當前農村人口的大量轉移,很多農村剩余青年選擇外出打工,農村出現了較多的留守兒童,但由于農村學校基礎教育設施較差以及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且學生人數少,導致農村教育發展緩慢。由此,如何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保持教育公平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成為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問題,而開展小班化教學能夠有效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讓農村的學生在小班化教學中享受公平與優質的教育機會,以此來構建和諧與文明的社會,促進社會向更好方向發展。
(三)促進義務教育健康發展
在農村推行小班化教學,可以促進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國呈人口大幅度下降的趨勢,農村的生源量持續減少,而小班化教學能夠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升農村辦學條件與辦學水平。而且,當前的農村教師隊伍質量與數量,完全可以滿足小班化教學模式的標準,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化與年輕化發展。除此之外,農村小班化教學也是提升教育質量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為重點發展農村教育,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教學機遇。
二、全面推行農村小班化教學,努力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策略
(一)規范小班化教學的管理工作
要想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與公平發展,需要做好小班化教學,同時還要規范小班化教學的管理工作。在當前,每一所農村學校都設立了教導主任與校長等小班化教學的領導班子,只有讓這些領導與教師進一步落實、明確責任與分工,并且實現和其他學校各處室的協同幫助與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做好小班化教學工作。另外,在農村小班化教學活動中,需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收費標準。因為開展小班化教學會增加一定的教育成本,其成本都是由政府承擔的,不增加學生和家庭任何的經濟負擔,才能夠讓農村學生真正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學校需要不斷規范小班化教學的教育過程,對于教師的備課活動與教學活動進行嚴格的控制和規范,讓每一項教學環節都可以達到小班化教學的標準。農村學校還需要合理配備小班化教學的教師。在具體的小班化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到多多鉆研學習,使自身擁有嚴謹的教學態度與精神,因此只有把一些骨干教師引入到農村小班化教學工作中去,才能夠促進小班化教學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所以學校,一定要在配備農村小班化教學教師過程中,做到師資配備的均衡和公平,并實現進一步的統籌兼顧。
(二)加強農村教師的培訓工作
在積極推行農村小班化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一定要注重對農村教師的培訓,要遵循先培訓后上崗的理念與原則,利用專業培訓與通識培訓相結合來提升師資隊伍質量。在通識培訓活動中,則需要對農村校長與班主任展開培訓,而且在通識培訓活動中,要讓教師掌握小班化教學的特征,進一步明確小班化教學的相關標準,掌握基本的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專業培訓中,不僅要讓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科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進一步增強小班化教學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學校還要注重對教師教研方面的培訓,要在教師中間注入相應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與情感溝通策略等,把小班化教學的教師由之前的單一型教師過渡到多元型教師,從權威型教師過渡到民主型教師,改變以往封閉式教學模式與經驗型教育模式,而是要重視教學的科研。在農村教師培訓工作中,也要多多設定一些激勵機制,以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參與培訓活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師的自我教學水平,為小班化教學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三)注重校本化課程研究,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當前的農村小班化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重校本化課程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當前我國農村教育資源較為匱乏,普遍缺乏對課程開發的重視,由此在小班化教學工作中,不要只重視主課程的校本研發,更重要的是還要加強對品德學科與藝術學科的重視,做到農村教育資源的高效整合,進一步推動新課程標準的落實與實施,持續優化小班化教學的課程設定。學校需要實現小班化教學校本化,即在融合國家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各個農村學校需要結合自我辦學條件與性質,面向于所有學生進行校本化整合與處理,并設定差異性的學生課程評價與內容設定,必要時還可以引入一些鄉土資源與網絡資源,共同實現農村小班化教學目標。學校要積極獲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協助與支持,因為課程校本化屬于一項系統工程,農村教師與學校需要接受來自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且要在政策的引領下來實現教育管理的創新,改變之前教師的個人主義的教學模式,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小班教學化的校本研究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