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梅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走進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不僅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受,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啟迪了學生的心靈,很大程度上還激發了學生的音樂興趣。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作為學生素質培養重要的一環,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主陣地。教師必須及時捕捉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和創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果。本文立足于新課標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對具體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音樂;教學模式;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80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必須更新和優化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采取先進的音樂教學理念和形式,展現音樂的特征和情感,與學生的興趣相契合,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美妙的音樂體驗,活化音樂課堂,注重學生對音樂的自我欣賞和感悟,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構建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初中音樂課堂。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就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來說仍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
(一)教學觀念陳舊
雖然當前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依然采用陳舊的教學觀念,不僅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枯燥的音樂知識還容易使學生失去音樂學習的興趣,無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傳統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只有與音樂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發揮音樂的教育價值,給學生美的享受。但就目前而言,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音樂的旋律、節奏和內容,不注重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生能夠參與體驗的教學方法,以致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三)教學內容單一
音樂是靈動的,能夠與人的情感融于一體,豐富靈活的教學內容能夠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涉及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外名家的經典作品,根本無法滿足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需求,導致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低下[1]。
(四)音樂課堂教學缺乏師生互動與交流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過程,兩者之間相互促進。但是在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較少,單向的音樂知識傳遞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不僅無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課外實踐活動成效低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第二課堂。但是筆者在研究中發現,多數學校并未針對初中生開展音樂第二課堂,嚴重制約了音樂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同時,在具體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時,由于教師缺乏統籌安排、活動內容不佳等因素的制約,無法達到音樂實踐教學的目的。
二、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分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轉變學生學習態度
在傳統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學理念就是音樂知識、音樂專業技能的傳授。新課程更注重學生的體驗,以學生為音樂學習主體,音樂教學不僅是學習音樂知識,也是培養學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音樂增強學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實現音樂的育人價值。就初中音樂這一課程來說,雖然不是中考的科目,但卻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承擔著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重任。據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正確看待音樂教學,將音樂的育人價值發揮出來,轉變學生學習態度,實現音樂的育人價值。一方面,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活化音樂課堂,將音樂與學生興趣融合起來,將先進的音樂教學方法融入音樂課堂,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彰顯音樂特點,突出音樂的藝術性,開展學生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以達到音樂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還必須積極開發多種教學資源,促使學生認識到在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讓學生能夠體驗和感受音樂表現出來的節奏和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音樂學習活動中進行音樂知識的構建[2]。
(二)立足音樂教學實情,構建音樂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同化”與“順應”是學生學習中的兩個基本過程,這與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經驗密不可分,提供與音樂內容一致的情境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與經驗的遷移,有效學習新知識。音樂富有創造性和藝術性,以創造性為審美特征的音樂教學能夠彰顯音樂本質,構建契合音樂創造性的素材情境更有利于學生轉變簡單記憶、模仿的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教師應充分考慮音樂的背景和內涵,立足音樂教學實情,努力構建音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這一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有些音樂知識專業性強,節拍特點明顯,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較大難度,基于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模式先引導學生對歌曲中的歌詞進行初步掌握,并將自己對這一歌曲的理解寫下來,初步感知音樂內容。之后,教師通過情境展現其中蘊含的創造性特征,引導學生跟唱,增強音樂學習的有效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比賽的情境中,發揮學生的特長,給學生一個自我才藝和觀點的展示機會,實現音樂知識共享,提升音樂學習質量。
(三)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歡音樂的必要前提。”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承擔著教學主體,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興趣,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而就當前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來說,受到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音樂課堂氛圍非常沉悶,教學方式缺乏變化,死氣沉沉,以致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低下。面對這一現象,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形式,活化音樂內容,將音樂的美直觀展現,聲音與圖像并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同時,還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結合音樂教學內容,體現音樂中蘊含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引導學生在感官刺激中提升音樂學習效果。初中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還不強,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展現音樂知識,轉化音樂抽象內容,活化音樂課堂,增添音樂的趣味性,加強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更樂于學習音樂,這樣不僅改變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氛圍,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