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臻
摘 要:從小學生角度而言,尤其是低年段學生,音樂學習就是感受和欣賞音樂的過程,感受、欣賞音樂不僅是各項音樂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更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眾所周知,任何音樂活動的開展都是以審美為中心,而聆聽是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小學低年段學生,應該側重于聽覺方面的訓練,通過有效聆聽教學引導學生形成聆聽意識,養成良好、正確的聆聽習慣,感受音樂中的真善美,確保學生與音樂產生情感共鳴。
關鍵詞:小學音樂;低年級;音樂欣賞;有效聆聽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79
欣賞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生音樂感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感悟音樂背后隱藏的藝術美,學生需要用心去聆聽,進一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以往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常常給學生帶來一種枯燥、無趣的課堂氛圍,通過有效聆聽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趣味盎然的欣賞環境,將之前以簡單聽歌和唱歌為主的欣賞課轉變為充分利用有效聆聽全面調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鑒別和欣賞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低年段音樂欣賞教學中采取有效聆聽尤為關鍵。
一、有效聆聽在小學低年段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推進及全面落實,對小學低年段的音樂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拿有效聆聽來說,將聆聽教學貫穿于低年段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和全面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一,有效聆聽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當今時代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而人們接觸最多的無非就是廣播、電視以及網絡,音樂教師要想從根本上通過有效聆聽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及主體,引導學生掌握更多聆聽的方式。其二,有效聆聽很大程度上能促使學生感受音樂魅力,音樂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美學藝術,而有效聆聽旨在培養和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讓學生體會音樂蘊藏的情感,換句話說有效聆聽有助于學生體會音樂之美。其三,有效聆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對小學低年段學生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極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音樂特點、聆聽環境等,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聆聽的機會,激發學生對音樂聆聽和學習的興趣[1]。
二、小學低年段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有效聆聽環境匱乏
有效聆聽需要輕松、舒適以及安靜的環境為支撐才能順利進行,但是在實際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低年段學生年齡較小且各方面發育不完善,要想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難度較大,加之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往往導致課堂秩序雜亂、沒有條理。另外,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在播放音樂時經常還會夾雜一些其他聲音,例如桌椅挪動的響聲、學生說話以及翻書等各種聲音,如果教師對課堂管控的重視度較低,勢必會造成音樂欣賞課秩序混亂,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欣賞教學成效。
(二)教學手段過于單一
對小學低年段學生單純進行音樂欣賞教學難度較大,相同的曲子,學生出發點不同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學手段十分關鍵。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音樂欣賞中聆聽的重要性,并且紛紛開展聆聽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乏存在包辦、代替等現象,過分注重答案的統一性,甚至忽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最終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音樂欣賞興趣不足,主次不分現象嚴重。
三、小學低年段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聆聽的措施
(一)加大課堂管理力度,創設相應情境為有效聆聽保駕護航
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時,應該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聆聽音樂,為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首先,提高學生欣賞課上行為的規范性,引導他們養成用心聆聽的好習慣。在音樂欣賞課開始之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與本節課內容無關的書籍放好,一旦上課鈴響便快速坐好目視前方,不交頭接耳,認真等待上課[2]。其次,創設相應情境,確保聆聽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充分利用設置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對音樂聆聽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欣賞教師播放的音樂,有效規避欣賞或聆聽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理。另外,教師應該綜合考慮低年段學生存在的特點適當予以引導,調動學生音樂聆聽的興趣。例如,在欣賞“龜兔賽跑”這首歌曲時創設相應的音樂情境,并選出三名學生分別扮演小兔子、小烏龜和小猴子,剩余學生則扮演其他小動物,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將小動物比賽的場景展現出來,各種小動物紛紛來到比賽現場,這時教師為學生講解故事內容,而小白兔和小烏龜之間的賽跑才是重頭戲,在角色扮演開始后為學生播放音樂,促使他們快速融入音樂情境中。將單簧管這種樂器奏出的輕快、活潑的聲音跟小兔子搭配,而大管奏出的浮沉、平穩的聲音搭配小烏龜,哪種樂器的音樂響起時扮演該動物的學生就要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加深學生對管弦樂的了解。創設的音樂情境可以促使學生注意力時刻保持集中,不僅快速融入音樂欣賞中,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代入感,讓學生積極用心聆聽。另外通過創設音樂情境很大程度上還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教師能夠快速收集有價值的信息,不斷提高學生音樂聆聽和欣賞的能力。
(二)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
小學低年段學生獨立欣賞能力較差,并且音樂聆聽的能力有待提升,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感受不同,會讓他們萌生不同的想法,同時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所以他們對音樂欣賞產生的興趣也存在一定差異,比如某些學生欣賞音樂時情緒高漲,表現得異常興奮,積極接受音樂反饋出來的各種信息,有較強的互動性,全身心投入欣賞活動中;相反也有一部分學生對音樂產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對音樂學習興趣低沉,課堂教學中學習機械、呆板并且注意力不集中,面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該在有效聆聽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完善,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在設計問題及動作技能時充分展現多樣化、個性化以及大眾化,不僅能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音樂需求,同時還增加了學習過程的挑戰性。例如,在欣賞“小小雨點”這首曲子時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在教師范唱的過程中學生用心聆聽,感受演唱過程中曲子音色發生的變化,并從中體會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不同,發散學生思維,同時為學生想象力的開展提供廣闊空間。在了解曲子內容后,分別設計出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不同動作,由男生和女生扮演,學生經過聆聽基本掌握了哪些歌詞需要做出大雨點的動作,哪些則需要做出小雨點的動作,在演唱過程中將相應動作展現出來,最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小組內部討論聆聽這首曲子后自己的感受,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這種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促使更多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