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云
摘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音樂教學模式,憑借自身鮮明的特性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切實增強了高校音樂教學的質量。但不容忽視的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面臨著諸多問題,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成效起到了消極的影響作用,因此,高校音樂教學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過程中,要創新音樂教學理念,加強師資建設,并且開展主體性教育活動,利用多種手段推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民族音樂的相互融合,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高校音樂? 運用? 探析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8-0143-03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涵與特征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當代世界比較流行的一種音樂教學模式,對我國音樂教學同樣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創作的,旨在利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將音樂、舞蹈進行緊密融合,從而重點強調節奏,為音樂、動作、語言的相互交流搭建橋梁,以此構建新的音樂教學模式。在這種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模式中,重點關注原本性音樂理念和人本主義理念這兩個方面。具體而言,原本性音樂理念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礎與核心,奧爾夫曾經指出原本的音樂是將動作、語言、舞蹈等進行一定的糅雜,使得原本的音樂更具有生命力,同時音樂的產生往往依賴于動作、語言和舞蹈,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推動了音樂的產生與發展。而在人本主義理念方面,人本主義與原本性音樂理念具有一定的關聯,人本主義從多個方面體現出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原本性,音樂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結構,同時也關注了人的參與性,這與中國教育理念中的以人為本是一致的。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夠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得到充分運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實踐中體現出了鮮明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原本性。以人為本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原本性的集中體現,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緒表達,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原本性原則。第二,參與性。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參與,提倡運用各類教學活動為學生建立生動、形象的音樂情境,確保學生能夠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親身體驗到音樂的純粹性,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第三,創造性。創造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顯著特征,通過對動作、語言、舞蹈等方面的創作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第四,綜合性。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主要目標是將舞蹈、歌唱等融合在一起,從而開展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活動,其中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系、共同協作,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貢獻各自的力量。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運用的現狀
(一)音樂教學理念過于片面化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原本性特征,強調音樂與舞蹈、戲劇、動作等要素的緊密融合,并且在高校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提倡學生的全面參與,而不是將學生當做欣賞音樂的觀眾。但是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音樂教師對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認識不足,僅僅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看作是一種簡單的音樂教學方式,使得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過于片面化和表面化,這種認知錯誤使得高校教師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過程中,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開展了很多片面的教學活動,忽視了音樂體驗的魅力。同時,在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高校音樂教師對學生“自由”理解錯誤,沒有引導學生在歡樂的環境中體驗音樂,這與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是相違背的。另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深受傳統音樂教學理念的禁錮,長期固化的音樂教學理念阻礙了高校音樂教師對創新性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深入了解和學習,導致高校音樂教師和學生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中十分被動。
(二)教師的師資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音樂教師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師資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音樂教師的師資水平普遍偏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足,也不具備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實踐經驗,導致高校音樂教師的音樂知識面較為狹窄,往往采用淺層次的模仿或者嫁接來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直接影響到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成效,也不利于高校音樂教師提升自我的音樂思維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屬于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對高校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高校音樂專業中尚未設置專門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課程,只有高校師范類專業會涉及到一些奧爾夫教學法的相關知識,同時師范類專業中的奧爾夫教學法課程的安排也十分有限。由此可見,高校畢業生并沒有掌握充足的奧爾夫教學法知識與技能,也就無法在日后的音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這也導致了師資分配的不均衡。因此,如果想要強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效果,就需要高度重視教師的師資水平。
(三)學生的參與度與配合度較低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運用的過程中,存在著學生參與度與配合度較低的現象,根據調查可知,幼兒階段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參與度與配合度比較高的階段,小學階段的參與度與配合度出現了明顯下降,中學階段學生參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積極性比較低,參與度與配合度都很低。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年齡的增長對學生的自尊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學生也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實踐活動中,身體動作是其主要的教學形式,經常要求學生通過身體動作感知音樂的思想情感,這對于高年齡段的學生而言是十分害羞的事情,甚至部分學生認為這些身體動作會影響他們的面子,所以就出現了不參與、不配合的現象,導致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難以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無法充分發揮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生音樂素養方面的作用。實際上,學生參與度與配合度較低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只重視音樂結果,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加上學生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認識不足,不了解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難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路徑
(一)創新音樂教學理念,深刻理解音樂情感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傳統音樂教學法存在明顯的不同,其教學理念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表現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動作、語言、舞蹈以及自然音源等因素進行了緊密融合,這種創新性的音樂教學理念不僅能夠打破傳統音樂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同時更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還能夠憑借動作、語言等要素感悟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該將創新性的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引入到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推動音樂教學理念的有效創新,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打破節奏、旋律的束縛,進一步拓寬學生音樂創造與想象空間,為學生帶來深刻的音樂情感體驗。
具體來說,首先,高校音樂教師要轉變音樂教學理念,善于利用自然音源強化學生的音樂認知與理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并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音樂曲目中的思想情感。其次,高校音樂教師要認識到音樂創作要素的重要性與價值,加強音樂創作要素的收集與利用,以此為學生提供有利的音樂創作條件和環境。最后,高校音樂教師不能完全依賴于單純的音樂要素,更要將音樂要素與其他要素進行融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總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實現了音樂教學理念的創新,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音樂中的思想情感。
(二)加強師資建設,發揮教師主導功能
學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教師在奧爾夫教學法的運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導作用。面對素質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音樂教師作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實施者與主導者,其素質水平與教學能力的高低將會影響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據此,高校應該重視師資建設,基于人才發展需求加強高校音樂教師的師資水平,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音樂教師隊伍,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訓活動,從而切實增強高校音樂教師的師資水平。第一,高校應該設置專門的奧爾夫教學法課程,大力宣傳和推廣奧爾夫教學法在不同學科領域中的運用價值,為音樂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奧爾夫教學法實踐活動,確保音樂專業畢業生能夠在日后的教師崗位上有效地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師資隊伍的建設儲備人才。第二,高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舉辦主題性的研討會,針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方法、核心、開年等相關問題進行學術探討,從而拓寬高校音樂教師的知識面,為高校音樂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平臺。第三,高校音樂教師自身要善于借助網絡平臺,深入學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效地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
(三)提倡主體性教育,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的運用過程中要切實地開展主體性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配合度。雖然音樂是一種典型的藝術表現方式,但它更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長期的發展中始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動態,希望學生能夠借助豐富的肢體動作理解音樂、感悟音樂,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興趣。
首先,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每位學生的音樂條件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音樂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高校音樂教師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關注每位學生的音樂能力,由簡到難地開展不同程度的音樂教學活動,一方面向學生講授基礎性的音樂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展專門的音樂教學,從而滿足每位學生的音樂需求,并且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向學生全面介紹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涵與特色,加深學生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認知與理解,避免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其次,高校音樂教師要充分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觀意識的表達,鼓勵學生在音樂作品欣賞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消除學生害羞、膽怯的不良情緒,基于學生的內心情緒來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最后,高校音樂教師要親自帶領學生們進行一些身體動作,讓學生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能夠真正地“動”起來,可以采用即興式、綜合式等音樂教學方式,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四)加強與民族文化的融合,弘揚傳統文化
音樂如今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娛樂休閑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音樂教學更應該與時俱進,并且注重與民族文化的緊密融合,在音樂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賦予高校音樂教學一定的時代性與文化性。高校音樂教學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加強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本土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確保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符合高校學生音樂學習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音樂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些民族音樂不僅能夠展現出我國音樂的特色與魅力,同時也有助于高校音樂教學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這就對高校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校音樂教師要全面認識民族音樂的內涵與特征,另一方面高校音樂教師要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加強民族音樂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系統學習。具體來說,高校音樂教師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提供不同特色的民族音樂,如江蘇民歌《茉莉花》、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江蘇民歌《茉莉花》細膩地講述了中國南方的民族文化特色,而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渲染了藏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借助不同的民族音樂,可以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王一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應用[J].藝術研究,2020(05):136-138.
[2]車晶.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高校音樂教學探析[J].北方音樂,2020(14):155-156.
[3]雷星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黃河之聲,2020(13):38-39.
[4]王英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20(12):115.
[5]張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藝海,2019(11):92-93.
[6]李雷.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民辦高校教育中的應用[J].藝術評鑒,2019(20):79-80.
[7]陳婷婷.高校音樂教學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8(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