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燕
摘要:隨著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要求的提高,相應的教學方法同樣應做出相應調整與創新。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并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分別從科學分組,構建有序課堂等多個角度與方面,探討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路徑,闡述了個人對合作學習方法的幾點認知。
關鍵詞:小學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應用分析
引言:
英語是小學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是培養學生英語素養,提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載體。當前形勢下,英語教師有必要立足實際,精準把握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的核心作用,綜合施策,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1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其無論是在英語語言接受能力方面,還是在智力發育成長方面,均存在顯著個性化差異,如何對這些個性化差異進行有效掌握,推動班級學生互促互進,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的難點所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式則為解決上述難點問題提供了可能。該教學方法具有個性化與集體化等特征,可將不同學力的學生劃分在相同或不同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協助及配合,共同完成英語課堂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可在英語教學中獲得更為廣闊的探索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與合作意識,激發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確保個體與集體的統一,對于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小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路徑分析
2.1科學分組,構建有序課堂
科學分組,優化小組成員之間的匹配關系是實施合作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只有立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充分考量學生學習基礎、思維水平及學習能力的同時,才能依托合作學習模式,構建起英語教學的有序課堂。在此過程中,英語教師應本著均衡化的課堂教學理念,結合學情特點,對小組結構進行優化,明確不同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職責,以高效地完成課堂探究任務。比如,在《How much is it?》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講解基本單詞讀音與拼寫方法的基礎上,遵循個體差異化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均等地劃分成績優秀和成績一般的學生,優化小組結構,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引導小組成員之間運用課文語言進行對話,使學生相互影響、提升學習效果。
2.2明確在英語課堂中的合作學習內容
在小學英語合作學習中,通過科學分組,教師便應有針對性地明確合作學習的內容,從教材課文內容的實際出發,為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提供可靠保障,使各個小組均可在自主學習導向下完成學習任務。對此,教師應扮演好“指導員”或“服務員”的角色,有效強化合作學習效果。比如,在課文單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背景與語言等客觀條件,設定與課堂教學相吻合的環境,為學生明確合作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在限定范圍內學會如何去掌握單詞的讀音、拼寫方法及預警運用方法等。并讓學生嘗試著對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體會與感想進行交流與分享,實現合作學習效果的升華。
2.3開展自主探究和實踐活動
在合作學習導向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必要的自主探究與實踐活動內容,并通過多媒體技術等方法對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整理與加工,優化學生合作學習環境。通過合作實踐活動,學生可獲得更加豐富而廣泛的學習體驗,對后續英語學習產生強烈探究欲望。比如,在“shopping”等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購物”場景,運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微課等教學載體的價值作用,構建立體化與形象化的“shopping”語言情景,讓不同學習小組運用句式和語言參與“購物”活動,完成“購物”任務。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也能主動將英語運用到互動與交流中來。此外,英語教師還可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載體,引導學生整理感興趣的英語學習資源,進行組內、組間互動分享。
2.4加強監督引導,完善評價機制
及時有效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對于合作學習的升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中,還要做好實時巡聽旁聽,關注每個組員的合作學習情況,維持課堂秩序,為學生答疑解惑,根據學生特點和英語水平的進行點撥和引導。小學生受限于年齡等條件,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低,教師應及時對偏離課堂教學節奏的學生進行提醒與引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在各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后,教師應及時作出評價分析,并將小組集體評價和組員個人評價相結合,增進學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3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與核心價值決定了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因此,英語教師應從當前小學英語教育的客觀實際要求出發,在合作學習中靈活分組,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控制與導向,完善教學成效評價機制,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梅蘭.在和諧中分享快樂--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6):221-223.
[2]梁愛紅,董惠惠.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困生的有效性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