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下,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狀況不理想的原因,從實際出發,為了進一步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新課標下的高校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摸索出通過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的方法,用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引言
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狀況并不理想,學生普遍存在閱讀慢,理解能力弱。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是以老師為中心,課堂的所有活動都是老師嚴格控制,讓學生思考的空間沒有。具體到閱讀課,就是學生閱讀得不夠充分,以至于他后面的輸出活動(比方說文本體裁、鞏固內容、寫作意圖等)沒有實施。再有,教師進行提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沒有,那么,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形成了低效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學生未能真正參與學堂教學過程, 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旁觀者。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并“學會學習”,這就不是“聽老師講,跟老師學,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學的記住,背熟”那種刻板的以記憶為主的教學,這樣學生所得到的只是教師所具備的部分知識,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和經驗未得到表達和交流。
本文從實際出發,為了進一步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新課標下的高校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摸索出通過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的方法,用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對策研究
(一)關于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其直接影響是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為讓學生以主體地位,推進課堂教學的效果,我認為問題探究式課堂下師生合作與互動是一項好措施。
問題的學習方式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探究問題,逐步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決策、收集與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關于積極的學習態度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情感態度”目標里指出,“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態度屬于學習活動的動力系統,對學習活動具有動力和調節功能。態度雖然不是行為,但它是行為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學習活動中,由于學生的態度不同,表現行為不同,學習效果自然不同。國外教育已經較早地將態度的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目標。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加涅的學生素質結構,將態度作為學生后天習得的五類學習結果(言語信息、智慧信息、認知策略、態度和技能)之一。布盧姆的學習分類也將情感性學習,即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作為重要內容。
(三)探究式教學與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形式。有價值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建構以問題探究為主的英語閱讀課模式,我們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必須要遵循以下規則:首先必須仔細研讀新課程標準,立足教材,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目標;其次,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尊重。還有尊重實踐,不斷調整和重視目標的可操作性。
三.研究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
采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方法及教師采用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
(二)行動研究法
對閱讀教學語篇進行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公開課等。我關注所定的目標能否實現,即學生能否積極參與課堂的各項活動,能否愉快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案例分析法
每一環節實施后,進行階段性分析、注重個案分析和積累。
(四)文獻法
我通過閱讀浙江大學出版社的《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涉及到了閱讀教學問題的梯度設計。為我提供了正確地理解本課題涉及的相關理論。
四.結論
按照實驗規劃,將制定的相應策略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對預設的策略進行驗證和調整完善,在“針對問題制定對策——實驗驗證——再調整策略”的反復循環中,逐步形成相對合理的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策略和高校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并將該測略和模式應用與實際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效果比較,我們可以期望進一步拓寬我校教師對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渠道與途徑,全面落實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