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喆
摘要: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創新改革教學的方式層出不窮。此時,行動導向教學也流行開來,以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為行為指導,引發學生想象和思考,促進學生各項能力和專業素質提升。本文就根據行動導向教學的特質及其在飯店服務與管理教學中的綜合應用展開討論,希望能夠啟發更多一線專業教師,進而創造出更加高效、趣味的課堂來。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飯店服務與管理;綜合應用
中職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應當結合理論與實踐展開,以此才能夠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認識,提高專業水平,進而在動手與動腦結合中提高專業素質。根據職業行業對學生的要求,中職專業教師應當組織案例教學、實踐活動、實驗課程等,讓學生在專項的訓練中得以成長。同時,教師還應當融合多項教學方式,以行動為導向展開教學,進而構建出適宜中職生學習和進步的新式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親身實踐中成長,在一次次鍛煉中有所收獲。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特征
(一)交互性
行動導向教學通常圍繞某一課題或某一問題,基于學習任務展開教學,重在通過學生參與課堂進行探索和發現。這樣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交互性,以中職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展開學習。這之間有非常多溝通和互動環節,從而讓知識在交流和交互中傳遞到學生方面,同時通過行動表達和傳遞自身觀點,在思考中進步和成長。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講述、學生聽講,這樣的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期學生成長需求,而行動導向教學法重在提高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身感受和思考,所以它的應用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是值得推廣和傳播的。
(二)參與性
行動導向教學應用的主旨在于讓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腦與動手結合解決問題,以自身的感受和思考發現專業知識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制定思路解決問題。這一系列探索中,學生是主導者,同時也能夠起到關鍵的選擇和決定作用。由此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參與中收獲良多。這樣的教學方式同時也遵循了重視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的原則,從而以良好的參與性鍛煉學生成長,培養學生形成足夠的熱情和良好的習慣。
(三)轉換性
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學習活動的發起人,也是活動的參與和既得利益者。學生通過學習專業知識、習題訓練等提升解題能力,同時還能夠通過相互協作與交流提升綜合素質。所以,行動導向教學具有一定轉換性,它讓學生在身份轉換中有不同的體驗和收獲,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深度學習。由此,學生才能夠應用相同的方式在課余時間或下一次學習中應用,從而以良好的習慣收獲專業能力提升,進而在未來的專業競爭中保持優勢。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飯店服務與管理教學中的綜合應用
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應當接軌職業未來,所以專業教師應當充分分析其職業需求,從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角度設定教學目標、篩選教學內容、開發教學模式,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職專業教師應當通過任務布置體現行動,讓學生在動手實操中鍛煉專業技能,從任務完成情況中分析教學效果。以此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方便教師在今后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和進步。
(一)合理的教學計劃
合理的計劃是教學水平提升的基礎,專業教師應當在備課階段做好教學計劃,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析和總結上一次課程中不完善、不完美的地方。實際計劃設置過程中,專業教師可以先確定教學目標,從飯店服務與管理培養計劃中汲取關鍵詞,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為輔助,注重培養學生實操能力及工作能力。由此,教學任務才能夠向目標靠近,進而培養出與飯店服務與管理行業相適應的專業人才。其次,教師還應當對于職業能力進一步解析,什么樣的能力對應什么樣的任務?要勝任某一項工作的實際需求是哪些?由此,才能夠根據具體工作細節展開培養,在實際的操作中鍛煉學生核心能力。
例如,中高級飯店的服務與管理一線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客服技能、合作能力等。專業教師就可以結合行動導向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扮演服務員和食客展開雙語對話,通過小對話的形式鍛煉學生飯店流程熟練度和各項職業需求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中,所有學生都能夠準備對話,沒有抽檢到的學生也需要將小對話上傳專業系統,方便教師的線上審查工作。由此,以職業需求能力為教學目標的行動導向教學課堂能夠促進學生各項能力提升,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提升,帶動職業教育發展進步。
(二)科學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方式、教學反思等,中職專業教師應當根據教材內容及職業需求等提取元素,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這樣的“元素”可以是文本、圖片、視頻等,同時微課視頻的融合也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選取好教學內容后,接下來教師應當針對目標設置教學活動,通過專題討論、團隊訓練、模擬實訓等多種形式豐富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再來,教師應當合理安排技能訓練、頂崗模擬、項目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活動,讓根據主題訓練展開學習。課程結束后,教師也應當從學生的測試和反饋中總結經驗道理,在下一次教學中避免同樣的問題出現。
例如,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需要掌握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同時具備一定基本技能和服務水平。中職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可以根據中、外酒水知識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掌握基礎的中、外酒水分類、釀造過程、名酒等。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教具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扮演服務人員提供酒水服務。這樣不僅僅通過師生互動明確了酒水服務流程,還通過情景構建深入人心,讓每一位學生都掌握了中、外酒水知識,同時對基本技能有更加透徹的了解。所以,以行動導向教學融合科學的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深入理解專業知識,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從相對新式的教學模式中不斷提升自我,逐漸成長為能夠勝任飯店服務與管理的專業人才。
(三)完善的評估體系
完善的評估體系能夠促進教師跟進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同時能夠做出教學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和行為導向教學應用中有哪些改善和提升。只有人性化的、綜合性強的評價體系才能夠對教學產生積極影響,真正促進中職專業教師素質提升,從而拉動職業教育發展。行為導向教學效果在學生學習收獲上,專業教師可以根據任務測試、線上對話測試、大型課題研究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審核教學效果,同時針對不同水平學生給出評估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夠合理、科學、人性化地培育學生各項能力基礎,讓學生在意見反饋中找到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專業教師還可以針對實際情況開展情感教育,讓中職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有更好的體驗和收獲。
例如,在飯店財務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中職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成本核算原理、成本控制體系理解程度和結賬技術、酒店餐廳、客房收銀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評估。如,教師可以應用智慧網絡平臺發布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結組,通過雙人或多人合作的形式相互考核成本核算原理及成本控制體系,并且錄制視頻上傳平臺,方便教師統一審核與評估。由此學生能夠結合行動完成任務,同時教師能夠建立起評估通道,讓“完善的評估體系”計劃得以開展,進而構建出更加人性化的評估體系。
三、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的注意事項
行動導向教學的應用不僅僅能夠作用于學生,提升其學習效率,還能夠幫助專業教師他重構教學網絡,通過豐富的、趣味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項目、案例、情境教學法的推進就暢通無阻嗎?答案是否定的,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結合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應當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以飯店服務與管理知識為指導,在實踐和訓練中有效結合理論知識。實際教學過程中,中職教師往往選用一個項目或主題開展實訓,從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也并未在實踐中鞏固理論基礎。這樣的教學方向是不對的,只有融合二者才能夠在真正改善中職生專業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
(二)真實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的使用效果不言而喻。雖然目前可供選取的案例非常廣泛,但是中職專業教師也應當融合自身教學經驗篩選和精心安排,同時緊緊扣住教學主題與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客觀地、合理地安排案例,讓學生從實際事件中思考和感悟,真正收獲對今后工作和發展有用的知識。同時,教師也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經典案例等進行整理整合。
(三)其他教學方法的協同作用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還應當與其他教學方法同步使用。如,實地調查、現場實習等活動的組織就能夠更加真實地還原才場景,讓學生在實際工作場景中模擬訓練,從而收獲更加深刻的進步。由此可見,行動導向教學也并不是萬能的,實際應用過程將充滿了意外,更好的教學方式也等待著我們發掘,只有與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和不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才是長久的,才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的。行動導向教學也只有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中才能夠發揮良好教學效果。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行動導向教學還能夠體現中職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自發的知識探索和活動參與觀察中進步,而此時的教師是組織者、咨詢者。
四、結語
總而言之,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飯店服務與管理教學中是非常適用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夠針對學生職責未來能力進行調整與改善,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就業,培養學生成為對社會和企業有用的人才。通過合理的教學計劃、科學的教學設計、完善的評估體系能夠真正創新飯店服務與管理教學模式,推動職業教育向前發展。此外,行動導向教學法還能夠提升專業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其在教學中應用學習、總結、交流等方式廣泛推廣該教學模式,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創新改革。
參考文獻:
[1]韋慧文.中職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研究[D].揚州大學,2019.
[2]王建茹.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飯店服務禮儀》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02):36-37.
[3]張艷.淺談行動導向教學在飯店服務與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