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照輝
對孩子的教學評價必須科學合理,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保護孩子的自尊,調動他們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戶外大區域里不同的情感生活和環境中,兒童的行為往往有著與在課堂上完全不同的表現。這就需要教師擁有在活動中評價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并且主客觀上需要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將有利于在各方面下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幼兒的發展狀況。
一、利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
我們班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要開展靈活多樣的研究,為孩子們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只要具有了多樣性的活動材料,就能發揮幼兒探究的自主性,培養幼兒學會探索。由于多種材料符合幼兒不同的興趣和特點,使兒童能夠不斷地集中注意力和研究,同時,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在大區域里刺激幼兒的行為,為兒童提供更多的選擇,在活動學習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1.合作種樹樂。帶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不同的樹枝來到沙池旁,小朋友們按照樹枝的大小、粗細等把樹枝分類,然后帶著鏟子、水桶就開始種樹。一個小朋友挖坑,另外一個小朋友把樹枝放在坑里,用挖沙子把坑填滿,再澆點水,合作種樹的流程有模有樣。有小朋友把很多小樹枝種在一起,說:“這是灌木叢”;還有小朋友在種的樹的旁邊排了很多很多小樹枝,說:“這是這棵樹的根。”原來是科學課上一起探索過《根的秘密》,知道植物都是有根的,但是我們種的不是真的小樹,不會有根,孩子們想盡辦法讓小樹看上去更像真的
2.探索澆水樂。種樹肯定要澆水,小朋友們拿著大大小小的水桶去提水,沙池很大,水池在沙池邊上,有的小朋友種的樹在沙池的另一邊,離沙池很遠,提的多太重了提不動,提的少一次只能澆一棵樹,可是沙池里只有一根水管,小朋友商量了半天,決定讓澤澤拿水管去幫忙澆水,澤澤在王紫蒙和張書言的幫助下,成功地接好了水管,他拉著水管的頭部開始去澆水。
3.團結挖渠樂。開渠引水小朋友們拿著鏟子開始挖溝,盡量把溝挖到離種的小樹最近的地方,他們還發現,一邊放水一邊挖更好挖,水流到的地方,沙變濕了,連著沙和水一起一起挖起來堆在旁邊,不僅好挖,還能讓挖的溝更堅固。2“水泥”加固,澤澤說:我來挖點“水泥”去加固一下那邊的溝,快塌方了!他走進溝了,用鏟子把沙水鏟起來,放進了一個奶粉罐里,裝了一大半,他捧著奶粉罐來到一個沙體比較干的地方,用小鏟子挖了一鏟沙水,倒在溝壁上,用小鏟子輕輕地拍著快塌方的地方
每一種游戲方式和沙與水的交融創造都有不同的科學知識。材料本身并不局限于兒童,兒童和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形式采取行動,這有助于培養兒童獨立調查的能力,而教師也在實踐中反思,在活動后總結,通過幼兒的一言一行的觀察提升教師的評價能力。
二、在不斷進步的主題內容得到收獲
從烽火臺初印象,在沙子里建長城,建造上下兩層的烽火臺,烽火臺上有垛子和射口。在烽火臺搭建的日趨成熟后,兩個烽火臺間連接的馬道成了孩子們的新發現又進行了馬道改建,幼兒有夾板夾垛子,小手捏垛子,脫模印垛子三組各有特色的想法。于是,教師拋出問題讓孩子們去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并從垛子的制作方法、支持的原因和支持的人數這三方面進行統計,找到制作垛子最合適的方法。
1.因勢順導,摒棄墨守成規的“教”
在活動中要善于發揮自己的隱性指導作用,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感受幼兒開展活動的實際情境、實際動機。當幼兒需要肯定與支持時,適時地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孩子們回顧自己對長城的已有經驗時,我適時支持他們的自主表達表征;當孩子們了解到垛子的建造方法時,孩子們自發形成了三組進行合作嘗試;當孩子們對于垛子的建造方法意見不統一時,更是支持他們觀察對比、比較發現,并通過記錄表的形式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我始終以兒童為本,引發和支持孩子的持續探究。
2.鴻圖華構,收獲匠心獨具的“學”
在孩子們三次活動后,他們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長城沙雕活動,但似乎每次搭建都顯得“漫無目的”,應該怎樣再次嘗試、突破,追隨兒童為理念,形成一個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教育合力是我下階段思考的問題。他們指出生活中的長城有的在平平的地上,有的卻建在高高的山上,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討論,孩子們最終得到的結論是:我們需要設計一張圖紙,確定長城的路線,并用紅旗標注出烽火臺的確切位置,可以把我們自己的名字簽在相應的地方,這樣就能很好的分工合作,我們的長城也會更加壯觀。
3.就地取“材”,凸顯循序漸進的“幫”
輔助材料的投放打破了這樣的局面,烽火臺、馬道、垛子的改造打開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他們更樂意與同伴通力合作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沙池中的長城也逐漸變得創意無窮。回顧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能夠高度參與其中,能夠互相分工合作,能夠利用輔助材料創意搭建,獲得語言、認知、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讓孩子了解他人的觀點,欣賞他們的思維,使幼兒能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發現并共同解決了許多問題,將進一步促進身體和兒童的互動和研究活動的深入發展,使得教師得以使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相結合。
關于提高教師在戶外大區域活動中評價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評價有法,但無定法,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評價才能屢評屢新,越評越精。幼兒才能在教師的進步中充分認知自我,發展自我。
參考文獻:
[1]沈如意. 探究學習性區域活動中如何加強幼兒創新意識培養[J]. 情感讀本(5):1.
[2]何紅艷. 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