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廣
摘要:在當前國家大力號召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背景下,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有效訓練方法成為運動學校教育研究的重點。作為一項周期性體能項目,自行車在塑造運動員拼搏精神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身體素質,而運動類學校針對本項目青少年的體能訓練制定一套完整、長期的體系,并組織其進行綜合素質鍛煉,有利于塑造他們的心理素質,強化他們競技能力。
關鍵詞: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探究
引言:
立足大眾欣賞的角度進行分析,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中所呈現出的速度、耐力等是其他運動項目所無法比擬的。此項運動的綜合性極強,且騎行距離相對較長,運動員在騎行狀態下需要做到合理把控。這也就意味著力量訓練是必需的,這是運動員在競技中保持良好狀態的重要前提。那么,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是運動類學校及教練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常用力量素養訓練方式
1.力量訓練原則
在本項運動的力量訓練中,需要考慮整體性原則,以確保人體代謝以及生理運動系統能夠達到一體化,并借助外在的力量訓練進一步強化運動員能力。針對這一內容,則需要制定一套圍繞運動時肌肉工作情況的訓練方案,其中需要涵蓋基礎力量訓練、力量測試、力量訓練等幾項內容,以此來確保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發展。
2.力量訓練方法
14-18周歲的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訓練計劃中的力量訓練與之產生積極響應,且力量訓練作為整個訓練的基礎板塊,其對于自行車運動員整體身體素質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多數情況下,力量訓練從一般訓練作為開始階段,由上至下可以分為胸部肌群、背部肌群、核心肌群等,隨后對其進行系統性訓練。可以先從徒手訓練開始,選擇俯臥撐、波比跳、蹲舉等動作,這些動作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力量水平,之后再進行負重訓練。同時,結合本項運動的特征,可以選擇不同的訓練強度,具體來講可以從胸部、背部、臀部等幾個部分入手,每一部分選擇兩個訓練動作,每個動作兩組,每組動作20次左右。不僅如此,在力量訓練中也可以運用金字塔訓練法進一步強化力量訓練水平,也就是每組加重或者減重的方式,加重訓練中逐漸加大訓練阻力,且重復次數逐漸減少,減重訓練與之相反。
在圍繞自行車項目的專項訓練中,則需要結合本項運動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第一,本項運動在競技過程中涉及到肱四頭肌、腓腸肌等,且技術動作可以歸納為髖關節屈伸、膝蓋屈伸、足背屈,隨后則可以結合這些技術動作開展針對性訓練。如,在訓練中可以運用懸垂抬腿來訓練運動員的屈髖能力,也可以采用深蹲來培養他們的伸髖能力等。不僅如此,也可以圍繞本項運動的屬性以及技術特征,用較大負荷的抗阻訓練提升運動員的肌肉力量,讓運動員的肌肉能夠克服較小負荷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切實實現運動員力量素養的整體發展。
二、運動員速度能力的訓練
1.基本原理
結合實際來講,速度整體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而自行車運動員的速度素質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其動作速度。本項運動的動作結構是下肢周而復始地作踏蹬運動,且運動員在騎行過程中出現高速時,其下肢動作的變化超過其他項目,其頻率更高。在這一過程中,運動員動作頻率的加快依賴運動中樞興奮抑制的轉換能力,對運動員的能力需求更大。為此,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側重運動員速度能力的培養,圍繞相關的標準制定整體規劃。同時,在每一階段的開始時期需要進行相關的訓練,并針對不同的專項落實不同的專項速度訓練,這樣在完成速度能力培養課的同時,也需要基本把握供能情況,且也需要意識到所完成強度決定速度能力的各種因素是否可以提升。立足能量供應層次進行分析,非乳酸無氧機制的完善性決定著運動員的速度能力,不過考慮到速度能力具備一定的綜合性特征,也由肌肉組織、神經元對運動單位的支配能力等因素決定,因此一些單位也在訓練過程中側重運動員意識力的培養。
2.速度能力訓練方法
為了進一步培養青少年自自行車運動員的速度能力,需要籌劃高于正常速度訓練形式,這是確保運動員具備掌握重要技術的關鍵所在。例如,可以安排模擬訓練,為其布置相關情境,模擬運動員騎行是所受風阻力作為專項訓練,進而在一般的踏蹬訓練形式上進行完善,激發運動員內在的潛力。通過類似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升運動員的踏蹬頻率以及專項力量能力,從而提升其整體速度能力。同時,在專項訓練中也可以采用短于賽程的訓練法和牽引訓練等方式,在身體訓練中可以采用空蹬、跳繩等方式,這樣的綜合訓練方式利于運動員速度能力的發展。此外,也可以運用公路200,上下坡、間歇、重復等訓練方法,而在訓練中需要考慮運動員本身的素養,每次練習的需要在特定的范圍之內,以免對運動員的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自行車運動項目處于發展階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積極借鑒優秀地區的案例,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一套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訓練體系。圍繞力量訓練,先是通曉其基本原則,隨后開展有效的力量訓練。同時在訓練過程中也需要結合青少年身心特征,將方案進一步完善,速度能力訓練同樣如此。這樣,青少年運動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訓練的效果也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顧宋強.青少年短距離自行車運動員爆發力科學訓練方法探究[J].青少年體育,2021(04):73-74.
[2]邵小軍. 山地自行車項目訓練方法及手段芻議[A]. 《西部體育研究》編輯部.《西部體育研究》2016年第1期(總第141期)[C].甘肅省體育科學學會,2016:3.
[3]尹磊. 淺談自行車運動員合理安排力量訓練及科學恢復的方法[A].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