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太林
摘要:在經濟快速化發展的市場經濟常態下,供電企業的安全高效運行,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滿足了企業生產以及人們生活的用電需求,此外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用電量的不斷增加,為在實現供電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加大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項目管理力度現已迫在眉睫,為此本文主要就管理問題的有效對策展開了深入探討,以此在降低供電企業維修成本的同時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項目管理;問題和對策
引言:作為我國基礎設施,電力系統的穩定性運行對于推動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隨著國家用電量的增加,電力系統運行荷載的不斷增加在給供電企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著巨大挑戰。為確保供電企業的正常運行以及保持企業的健康發展,加大對生產輔助技改大修項目的管理以及優化內部管理工作,對于促進企業良性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項目大修管理問題剖析
在中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以來,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化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在激烈化國際競爭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作為國家重要基礎企業,供電企業在運轉過程中為確保企業的穩步發展,加大對生產輔助技改大修和改進工作資金投入以及提高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對于更好造福人民大眾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供電企業的正常運行對于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可在生產輔助技改大修中由于某些問題的存在,管理工作現狀并不樂觀:
(一)前期可研工作不到位
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往往需要參照項目前期的可研評估內容,因此若項目前期可研工作不到位亦或是評估深度不足,在后期技改大修過程中實際施工作業與前期計劃相出入問題較為嚴重,久而久之在影響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也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經濟損失。除此之外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的重心過于集中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監督管理工作機制的失衡導致在管理問題出現時極易引發相互推諉等問題,從而在影響管理工作高效落實的同時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
(二)項目初設報告深度不夠
項目管理中,初設報告作為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報告深度以及內容是影響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項目大修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新市場經濟常態下,企業規模化建設在推動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愈演愈烈,在這種趨勢下部分單位為降低運營成本,未能深入項目開展勘查和探測工作,初設報告深度的淺顯化在增加后續施工作業難度以及返修率的同時也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除此之外在項目管理時,部分企業仍習慣性沿用傳統化的檢修管理體系,即多以常規計劃檢修為主,久而久之在導致工作人員產生懈怠心理的同時也影響了整體檢修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項目資金預算分配不合理
在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和大修過程中,往往需要足夠的資金作為管理支撐,而由于部分企業在項目開展前未對項目資金進行科學預算,在導致收支不平衡的同時也不利于后期技改大修工作的有序開展。除此之外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管理屬于動態化管理工作內容,在后期工作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某些不可預見性的問題,在導致資金費用產生變化的同時極易引發“支出超過預算”等問題,再加之預算分配的不合理性,影響了維修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項目管理問題的處理對策
(一)確保項目可研工作的規范化開展
在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項目管理中,為保證高質量管理目標的實現,在正式技改和大修前,企業需做好前期的項目可研工作,即通過對項目實施可行性、實施難度以及耗費資源等進行綜合考量,然后根據企業實況確定技改大修方案,由此在保證后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同時提高技改大修項目管理質量和效率。在項目技改大修工作開展過程中,為規避各種管理問題的頻繁出現以及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供電企業還要根據國家相關管理標準制定“精細化”管理計劃,并通過召開相關工作會議、加強項目人員配置、組建專門的管理人員等工作,幫助管理者在明確自身管理職責的基礎上,避免后期相互推諉現象的發生,再者細化管理技改大修項目的開展進度,是全面提高技改大修項目管理工作成效的有效渠道。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大修項目管理由于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資金預算的不準確以及分配的不合理,在影響管理工作質量的同時也不利于企業高效化運轉目標的達成。現階段為保證每筆資金花費的準確性以及避免“天平傾斜現象”的發生,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以及資金管理規范機制來約束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成本控制制度建立過程中,首先供電企業在申報項目時需嚴格執行“一本賬”操作規程,并通過科學規劃建筑用材、機械設備、人員投入等各環節以及做好各環節的規劃方案來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再者就是企業需對技改大修項目過程中所花費的成本預算制成詳細報告,連同可研報告、初設報告一并上報給上級單位,待審批通過后方可進行技改和大修,最后企業還要組建監管部門用以加大對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工作是否科學,人員配置是否合理以及人員專業性)的監督管理,由此來全面提高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并通過對項目運行中的各階段的資金使用狀況進行記錄,特別是在項目結束后及時進行資金審計結算,以便營造一個良好的行業氛圍,推動供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結語
概括而言,在現階段經濟快速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供電企業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機械功能不滿足以及房屋建筑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在影響企業運轉高效化的同時也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為在當前激烈化市場競爭環境下實現供電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加大對供電企業生產輔助技改項目管理力度以及優化內部管理工作,對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化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孫紅濤,路平,潘琪杰.供電企業非生產性技改大修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9,(14):138-139.
[2]劉健,徐海華,張建東.供電企業非生產性技改大修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8,(32):24-25.
[3]羅開聰,張志輝,李志東.供電企業非生產性技改大修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創新[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8,(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