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環境的問題日益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森林作為地球的肺,對生態的平衡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近幾年出現了森林康養的新理念,在促進森林健康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的家園,森林康養是一種新興業態,不僅僅在于提升環境質量,更在于促使人類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托森林景觀、林內環境、森林文化及森林食品等資源,開展健康的生活經濟活動,本文主要探索森林康養產業研究進展與對策。
關鍵詞:森林康養產業;研究進展;對策分析
前言
森林康養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是經濟、環境等多個產業發展的綜合體,在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升人們整體素質,進而構建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下環境問題更加突出,新時期要實現經濟和環境、人類的同步發展,才能構建生態文明的家園,所以要注重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
1 森林康養產業的研究進程
森林康養起源于歐美國家,在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盛行,德國在19世紀40年代,建立了首個森林浴基地,最初的森林康養概念形成,森林康養雖然和森林浴、森林療養等有關,但是其內涵和范圍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有所拓展和延伸,我國提出“森林康養”一詞是在2000年,至今統一的概念還未形成,但是不同學界有多個森林康養產業的概念陳述。孫抱樸是第一個提出森林康養概念的人,他提出是以森林景觀、林內環境、森林文化及森林食品等資源為基礎,配備相應的保健服務設施,開展健康的活動,從而形成一定的產業鏈,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和健康效益。在16年,湖南省林業廳鄧三龍給出較為明確的森林康養概念,即將優質的森林資源和現代、傳統醫學結合在一起,形成森林康復、療養、休閑等一系列對人類身心有益的活動[1]。
1.1 理論研究進展
我國最早研究森林康養始于臺灣省,其研究是從森林環境對人體的調節作用入手的,后期我國其他省市均逐漸投身到森林康養研究中,目前,我國對森林康養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將森林康養的主要構成因素作為主要研究的內容。對于一個地區而言,要從自然因素看是否符合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要從緯度、濕度、溫度、優產度、高度度、潔凈度、精氣度、負氧度和綠化度等九個因素綜合考量[2]。在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要求地區所在人體適合濕度在55%上下,緯度處于23.26-30°之間,海拔高度是在800m-2500m。
1.2 政策研究進展
雖然我國森林康養產業起步較晚,但是仍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我國在政策上給予了諸多支持,森林康養產業可以依托國家政策,參考地理自然情況,針對性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現在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文件,意在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步形成完善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體系。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等國家性文件均有對森林康養產業的支持性策略。
1.3 實踐研究進展
我國自古以來就提倡利用森林療養、衛生、保健等功能以來構建文明生活模式,且我國是最早將森林中的清新空氣和芳香物質用在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國家,因此在研究森林康養產業上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在研究森林康養這一產業最早始于我國的臺灣省,之后在我國北京、四川、湖南、陜西、浙江等省份開始研究,促使森林康產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推動了森林康養的產業化發展。現在全國已經有近三分之二的省份加大了對森林康養產業的研究。
2 森林康養產業研究對策
2.1完善法律支持,強化約束
在推行森林康養產業的過程中,給予指導方向是發展根本,陜西省渭南市合陽地區要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就要依托法律制度,才能實現良性發展,因此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森林康養產業的法律制度,因此加快法律制度建設是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基礎,可以進一步改善森林康養產業的結構,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的建設,依托一定的法律法規可以改善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可以進一步優化產業管理體制,為森林康養工作者減少工作阻礙,可以提升森林康養產業工作者的積極性。
2.2強化完善配套設施
我國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首先優化基礎設施是第一步,打通森林康養基地與外部連接的道路,才能促進發展,推動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依托現有林間步道、護林防火道和生產道路逐步建設森林康養步道、基礎設施網絡,在現有房舍的基礎上,通過建設豐富多樣的森林康復中心、森林療養場所、森林氧吧等服務設施,完善整個地區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形成服務性的森林康養體系和設施,同時為了提升服務水平,可以在此基礎上,建設適量無障礙公共設施。加緊對森林康養服務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優化、如電路、電網、水網等,通過綜合性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森林康養的其他體系基礎設施,如廁所、停車場、污水處理設施等,可以進一步提升森林康養系統的可承載能力,從而達到森林康養的目標。
2.3 突出市場主體,實現和諧發展
要形成森林康養體系,就要引入流量,創新投自渠道,吸引外來資本參與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招引投資者,并吸引實力強的經營團隊入駐,通過和其他產業的合作,可以實現多方面的引流,如可以可以和航空、高鐵、旅游、文化等不同產業進行合作,形成健康的產業鏈。依靠多種社會資源建設集合醫療、林業、中醫藥產業、保健、養老等產業為以一體的森林康養基、產業園林,同時可以通過一定的傾斜政策支持本地企業,鼓勵本地企業,促使本地企業優化設施、提升服務,實現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下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同時又面臨著諸多的生活壓力,享受生態、自然、平和是很多人所追求,森林康養的成熟運用,有助于這一產業在實際中的推進,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趙書玲.陵川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探索與思考[J].山西林業,2021(04):14-15.
[2]卜春林.國內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及其具體路徑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2021,53(03):84-85.
作者簡介:張如 女,漢族,1984.8,陜西合陽,大學本科,工程師,研林業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