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齋
摘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廣西農村生態環境、旅游服務能力、旅游特色文化、經濟水平、增長空間都有了明顯變化。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廣西面臨著過度重視觀光旅游,鄉村旅游服務水平不高,配套設施不足,缺乏合理規劃以及人才貧乏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營銷工作,提升鄉村旅游的內涵,將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融入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并做好發展規劃工作,為進一步實現廣西鄉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和滿足人們及社會需要奠定基礎。
關鍵詞:鄉村旅游;脫貧;民族文化;規劃
廣西壯族自治區由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生產力較為落后,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國中下游水平,是“老少邊山窮”五種致貧因素表現最突出的地區,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在廣西精準扶貧的實施過程中,產業、教育和就業成為貧困地區脫貧工作的主要機制。廣西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近幾年來,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受到眾多游客的青睞,鄉村的環境得到了改善,人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提高。由于廣西鄉村旅游發展時間不長,還處于不斷探索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一、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鄉村旅游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除了桂林山水享譽世界之外,廣西可以說是處處皆桂林的風景,當地人習以為常而外地游客感到震撼的美景大多分布在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鄉村地區。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引下,廣西各地鄉村開始重視自己所擁有的獨特資源,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吸引外地游客前來旅游消費。總體來看,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廣大鄉村正在變成環境宜人、生態優美的宜居之地。不少地方鄉村道路優化良好,村民住房經過統一民族風格設計和墻體美化,加上綠色植被和鮮花環繞,處處成為游客打卡之地,提高了游客的興致,為游客游玩提供了更多選擇。
(二)鄉村旅游服務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廣西貧困鄉村通過發展旅游經濟,在服務能力上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以崇左市江州區卜花村為例,該村以甘蔗為主要產業,居民收入較低,在兩年前還屬于脫貧攻堅的對象,自從發展鄉村旅游以來,村中接待游客的設施逐漸得到完善。村中既有游船服務,也有環境優雅、規模較大的風情民宿,同時配備有法式餐館和招牌米粉等餐飲服務,另設有傳統工藝糖水熬制體驗服務。沿著江州區卜花村黑水河一路走來,多數鄉村的旅游硬件設施建設較好,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已經解決,而且新的旅游接待設施正在修建。
(三)鄉村旅游特色文化開始彰顯
廣西鄉村旅游的發展主要以觀光和游玩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地方特色文化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魅力在于讓游客欣賞、感悟和共鳴,廣西地區民族眾多,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傳承,古老建筑、歷史古跡見證了社會的變遷。在調查過程中,有的村子保留有明代修建的石橋,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有的村中遺留清代的縣衙建筑,對愛好歷史的游客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村子中到處可見的“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的標語彰顯了村民新時代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鄉村旅游特色文化開始彰顯。
(四)鄉村旅游對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帶動作用
鄉村旅游激活了村民的積極性,鄉村閑置勞動力有了新的出路。在調查中發現,鄉村旅游發展促使村民更多地轉向旅游業,從事旅游接待,游船服務,餐飲民宿服務以及特色產品的經營服務。原本廣西農村本地以農業為主,外出發達地區打工的人較多,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村民一方面從事傳統農業,另一方面在非農忙季節,他們又變成了旅游從業者,收入渠道的來源得到了拓寬,促進了村民增收并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五)鄉村旅游發展具有較大增長空間
旅游經濟作為朝陽產業,具有污染少,對其他行業帶動性強的特點,其對社會的貢獻已被廣泛認可。和知名景點相比,鄉村旅游客流量相對較少,風景優美而且性價比較高,成為人們旅游新的選擇。廣西鄉村山水資源極為豐富,只要稍加開發,就可轉變為旅游資源。在百色靖西調查發現,瀑布類的資源較多,甚至在乘車旅行中就能看到尚未開發的瀑布。此外,還有大量的梯田、河流、古村落等資源等也都處于未開發狀態,對于廣西區外的游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廣西鄉村旅游發展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二、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的問題
(一)鄉村旅游過于重視觀光旅游的發展
廣西鄉村旅游扶貧最容易實現的路徑就是因地制宜,開發現有的觀光旅游資源。通過對廣西多地鄉村調查發現,廣西多個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更加注重觀光旅游,造成旅游經濟的實現形式較為單一。廣西各地山水資源相似度較高,鄉村開發觀光旅游的模式雷同,容易造成游客視覺疲勞,不利于游客重復消費。
(二)鄉村旅游服務水平較低
廣西鄉村旅游服務的從業者基本為當地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服務技能普遍不高,還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村民通常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兼職從事旅游服務。比如外地游客到達時,村民會停下農活,優先為游客提供旅游服務。從事特產經營的村民,銷售產品沒有固定地點,旅游車輛達到后,他們看到游客下車就上前推銷產品。另外,鄉村旅游還缺乏相應的宣傳服務、導游服務、質量保障服務等,服務業水平整體處于較低的水平。
(三)鄉村旅游服務配套設施不足
在旅游脫貧實施的過程中,廣西鄉村旅游設施服務配套不足,成為制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經濟的發展具有多個產業聯動的性質,通過游客的“食住行游娛購”環節,旅游經濟才能呈現更大的效果。當前廣西鄉村旅游普遍在“食住行”方面還未完全得到完善,造成游客中一日游的比重較大,而深度的“游娛購”更未涉及。剛脫貧摘帽的貧困鄉村基礎條件相對比較薄弱,銀行、電力、通訊、金融、購物等配套設施相對缺乏,無法和國內知名景點的完善配套服務相比,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阻礙因素。比如在靖西的巴澤梯田、崇左江州區的黑水河風景帶都存在配套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