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雪珍



摘? 要:目的? 探討在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蒼梧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常規組在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視力恢復情況。結果? 干預后,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綜合護理;白內障;糖尿病;圍手術期;血糖控制;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7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37-02
研究數據顯示,有20%~60%的糖尿病患者會并發白內障,表現為視力異常、屈光變化異常等,影響生活質量[1]。若視力受損嚴重,則必須通過手術治療,但由于機體血糖水平較高,因此愈合能力較差,容易引發感染、愈合遷延和視網膜病等嚴重不良反應,影響康復進程[2]。綜合護理方式注重護理措施的整體性、持續性針對性,在術前、術中、術后給予患者綜合性強的護理干預,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進而為手術順利開展和預后恢復創造條件。以下作具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蒼梧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常規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54~78歲,平均(68.01±1.23)歲;病程1~7年,平均(3.02±0.47)年。實驗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55~76歲,平均(68.39±1.47)歲;病程1~8年,平均(3.56±0.6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本研究。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3];②符合白內障診斷標準,均伴有視力下降等表現;③均接受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眼科外傷及嚴重感染;②伴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存在手術禁忌證;③患有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
1.3? 方法
所有患者遵醫囑積極用藥控制血糖,均接受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
常規組患者遵醫囑控制血糖、監測病情等常規護理。同時開展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講解白內障合并糖尿病圍術期相關知識,提高其認知水平。
實驗組患者采用圍術期綜合護理。(1)術前護理: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加強健康教育質量及完善術前相關準備是圍術期綜合護理的三大核心內容。給患者和家屬講解高血糖白內障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以及預后效果,提升認知度,提高家屬對患者的照顧質量。根據患者病程、血糖指數和病情嚴重程度等制訂合理降糖方案,遵醫囑為其注射藥物。同時為患者制訂合理的飲食計劃,控制體質量和血糖。完善術前準備:手術前3天沖洗淚道,應用抗菌藥物。(2)術中護理:將手術室溫濕度調整至合適狀態,做好手術用物準備。術中操作過程中,患者難免會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應及時安慰鼓勵患者,消除不良情緒,提高配合。(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第一時間將手術結果告知患者,消除其擔心和顧慮。指導患者術后盡量保持仰臥位,下蹲、排便、咳嗽以及打噴嚏時,避免過度用力,以防傷口張力過大,影響愈合情況。做好眼部的清潔消毒工作,常規使用抗菌滴眼液,為提升抗菌效果,每間隔2 h滴1次眼藥水,持續治療2個月。恢復期間,保障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4)出院指導:再次強調高血糖的危害性,告知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和治療。回家后,做好眼部日常護理,按時用藥治療,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
1.4? 評價指標
(1)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2)不良反應發生率:從眼壓增高、切口感染、角膜水腫和前房滲出四個方面分析,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并發癥發生率(%)。(3)術前后視力水平:應用視力檢測儀器進行測定。(4)康復效果:晶狀體渾濁明顯吸收,視力提高3行以上,為顯效;晶狀體渾濁部分吸收,視力提高2行,為有效;病情未見好轉為無效。(顯效人數+有效人數)/本組總人數×100%=有效率(%)[4]。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血糖指標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實驗組康復效果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術前術后視力比較
術前兩組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實驗組視力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機體血糖水平如果處于較高狀態,將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糖尿病白內障是很常見的一種,沒有病理性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在己糖激酶作用下,晶狀體內的葡萄糖將會轉換成6-磷酸葡萄糖。若機體血糖水平較高,則晶狀體內葡萄糖含量也會隨之增加,上述轉化過程受阻,同時葡萄糖會向山梨醇轉化,這種物質無法被清除和吸收,進而導致大量堆積,最終導致晶狀體渾濁,影響視力[5]。
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超聲乳化術治療糖尿病白內障,也是最有效的干預方法。雖然該項技術比較成熟,但術中難免會造成一定損傷,患者機體血糖水平較高,則會影響傷口愈合,同時容易引發切口感染等情況。因此在圍手術期間,必須配合優質護理措施,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提高術后恢復進程。綜合護理模式在臨床中有較高的應用率,根據患者具體需求和病情嚴重程度等,制訂科學合理護理計劃,在術前、術中、術后以及出院時給予患者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睡前進行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家屬和患者認知,積極控制血糖、完善術前相關準備,為手術順利開展和預后效果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術中,積極配合醫生完善各項操作,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證患者狀態穩定,保證手術進展順利。通過上述分析得知,糖尿病白內障患者術后恢復是難點,因此術后護理尤為重要,對患者體位、排便等日常生活行為進行指導,遵醫囑滴眼藥水積極抗感染,最大限度降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同時注重血糖控制,以保證術后恢復效果。出院時進行詳細康復指導,使護理促使得以延續,保證術后視力恢復效果。本文研究發現,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康復效果較好,干預后血糖指標下降明顯,術后視力恢復優于常規組。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鄒丹,王琳,劉芳,等.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1):110-113.
[2]吳小玲,陳曉雅,譚麗容,等.白內障手術患者術后發生感染性眼內炎相關因素和圍術期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4):578-581.
[3]楊麗芳.預見性護理在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7):74-76.
[4]孟偉.優質護理干預對圍手術期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182-183.
[5]趙雅麗,鐘秀卿,鄧冬梅.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