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欣
從全國千萬名大學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課,到以脫口秀、光影藝術等多種形式開展思政課,如今的思政課呈“現象級”、多樣化地傳遞思想政治理論、激發(fā)青年愛國情懷。為了解高校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可程度,本刊與問卷星合作展開調查。本次調查收集有效樣本1057份,東、中、西部地區(qū)大學生占比分別為34.60%、35.75%和29.65%。
●77.19%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開設思政課程是有必要的,且學生們普遍表示希望在課堂上學到思想政治理論、中國近現代史、基礎法律法規(guī)知識和時政解讀等內容。
●近六成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參加的思政課整體到課率較高或很高,38.6%的受訪者則認為到課情況比較一般。26.32%的受訪大學生對思政學習很感興趣,49.12%的學生認為當下思政課的趣味性有待增強。
●幾乎所有受訪大學生都認同“有好的思政教師才有好的思政課”,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優(yōu)秀的思政教師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約六成受訪大學生表示,思政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拓寬了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識面。也有一部分受訪者感到自己的理想信念有所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
閔榕榕是湖南大學的大二學生,她在校內的岳麓書院見識了“移動”的思政課。一個個經典故事,一副副雅致對聯,一件件記錄近代史的文物……在老師的帶領下,沉寂在千年學府中的歷史文化和革命故事鮮活地印刻在學生們的腦海里。“我喜歡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與文化印記,它們既是知識,也是精神力量。想到去年習總書記在這里勉勵我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感覺心中更是充滿能量。”閔榕榕說。
●在上課形式方面,約七成受訪大學生表示喜歡結合社會實踐、外出參觀的課程,以及充分運用現代技術展示知識的課堂。59.12%的受訪者提出思政課可以在融合學生專業(yè)特色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討論等方面加以改進。
耿老師是上海某高校的青年思政教師,他在課堂創(chuàng)新方面頗有心得。他說:“思政教育要有貼近性,才能讓學生們坐得住。”給藝術學院的學生上課,他會用慷慨激昂的紅色歌曲和生動寫實的美術作品作為課堂導入或課程“線索”;給理工學院的學生上課,他又會通過展示科學或基建成就調動學生情緒。“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素材多、底氣足,課就好講了,學生的認同感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