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安


摘? 要:目的? 探討動態心電圖聯合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接診的16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別給予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及心電信息管理系統診斷,將冠狀動脈造影作為本研究的金標準,對比兩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和疾病總檢出率。結果? 冠狀動脈造影確診157例,動態心電圖和心電信息管理系統確診155例,常規心電圖確診140例。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診斷準確率(96.88%)、靈敏度(97.45%)、特異度(66.67%)合總檢出率(96.88%)均高于常規心電圖(87.50%、88.54%、33.33%、87.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對室性心律失常、短陣室上速、房性心律失常、房室阻滯的檢出率分別是23.75%、26.25%、19.38%、27.50%;常規心電圖分別是20.00%、25.00%、17.50%、25.00%。結論? 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心律失?;颊咴\斷準確率,指導臨床制定治療方案。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冠狀動脈造影;冠心病;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R541.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35-03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臟活動的傳導、起源障礙,引發心臟搏動節律、頻率異常[1]。冠心病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如果診斷、治療不及時,延誤治療,容易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等并發癥,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2]。心電圖是當前臨床診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常用技術,有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兩種,動態心電圖的準確率更高,心電信息管理可滿足疾病診斷對快速、高效、準確的要求?;诖?,本研究選定16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接診的16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男88例,女72例;年齡在62~79歲,平均(70.62±5.34)歲;病程在3~15年,平均(9.26±3.11)年;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18例,Ⅱ級82例,Ⅲ級60例;體質量49~82 kg,平均(65.82±5.43)kg。本研究已得到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60周歲;②無器質性病變;③均知情,已簽署相關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過強心等對癥治療者;②處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近期存在重大手術史、創傷史者;⑤合并帕金森病、人格分裂癥者;⑥中途退出此項研究者;⑦合并免疫、血液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1)常規心電圖:采用型號為GE-1200ST的12導聯心電圖,在安靜狀態下檢查,告知患者全身心放松,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連接檢測器,增益10 mm/mv,紙速是25 mm/s,詳細記錄檢測結果。(2)動態心電圖+納龍心電信息管理系統:采用型號為百慧CT-083S的12導聯動態心電圖儀,對患者進行連續24 h心電監測,與醫院信息系統(HIS)、影響歸檔和通信系統(PACS)和體檢系統做接口,完成數據交叉,在信息系統中呈現檢測結果。告知患者就醫之前,提前網上掛號,同時對心電圖檢查進行預約,縮短檢查時間,將檢查中的電軸、心率和幅度等利用信息系統寫入電子病歷,通過信息系統將診斷結果發送于診療醫師,科內進行集體討論。(3)冠狀動脈造影:采用“Judikins法”選擇進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右冠狀動脈造影,常規多體位投照,以計算機輔助圖像密度法、目測法綜合分析冠狀動脈血管,以狹窄直徑減少的百分比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狹窄50%以上即可判定為狹窄。
1.4? 觀察指標
將冠狀動脈造影作為本次研究的金標準,對比兩組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和疾病總檢出率。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00%。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之)×100.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效能對比結果
冠狀動脈造影確診157例,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確診155例,常規心電圖確診140例。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診斷準確率(96.88%)、靈敏度(97.45%)、特異度(66.67%)均高于常規心電圖(87.50%、88.54%、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疾病檢出情況對比結果
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總檢出率(96.88%)高于常規心電圖(8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推進、人們飲食結構變化,冠心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3]。冠心病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竇房結激動導致傳導速度減慢或通道傳導異常,具體表現為心悸、胸悶等。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引起腦動脈、冠狀動脈等供血不足,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會累積腎、腦、心等器官,增加患者病死率[4-5]。及早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情做出準確的診斷,給予對癥治療,是遏制疾病進展、改善病情的關鍵。
常規心電圖操作簡單、無創傷,但僅能捕獲患者一瞬間的心電情況,容易漏診、誤診。動態心電圖可以對患者24 h的心電情況進行連續監測,可捕捉到患者24 h陣發性的心律失常,包括活動時、休息時的心電情況,檢測數據更為全面、準確[6]。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可縮短患者就診時間,提高檢查效率,降低檢查成本,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診療服務,滿足患者對檢查結果快速、高效、準確的要求。本研究顯示,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診斷準確率(96.88%)、靈敏度(97.45%)、特異度(66.67%)、總檢出率(96.88%)均高于常規心電圖(87.50%、88.54%、33.33%、87.50%)(P<0.05)。表明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準確率更高,主要是由于兩者聯合,可以集中分析、審核、回傳動態心電圖診斷結果,彌補了常規心電圖的不足、缺陷。在馮琴昌等[7]研究中,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診斷與冠狀動脈造影的總符合率是93.55%,與本研究結果接近。但目前關于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報道較少,且本研究樣本容量較小、研究時限較短,對結果的普遍性、一般性有所影響,故仍舊需要臨床進一步擴大樣本容量、延長研究時限,為評估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納動態心電圖+心電信息管理系統診斷,可提高準確率、靈敏度及特異度,為臨床醫師提供更為科學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隨勝月,胡曉晴,郭素華.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前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作用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4):219-220.
[2]王蕊.動態心電圖檢查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2):64-65.
[3]侯雨,張楊,關群,等.分析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診斷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颊咝募∪毖⑿穆墒С5膬r值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2):43-44.
[4]李連海,褚懷德,劉建偉,等.12導聯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老年冠心病病人無癥狀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5):787-789.
[5]孫鳳榮,陶洪夏,金立偉.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與心律失常的價值比較[J].黑龍江醫藥,2019,32(3):673-674.
[6]譚仕蕓,任雪麗,張妙麗.12導聯和3導聯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14(5):135-138.
[7]馮琴昌,阮炳新,覃志明.動態心電分析聯合心電信息管理系統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20,33(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