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社會的進步,農村勞動力開始前往城市發展,因而農村的留守學生也越來越多,他們長期在缺愛的環境下成長,又沒有父母的有效引導,極易產生心理問題。長期發展下去,會不利于學生、家庭及社會的發展。基于此,文章針對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還分析了有關的管理策略,以期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承德;留守中學生;教育管理;心理健康
引言:我國開始強調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呼吁大家關注留守兒童,確保其可以在溫暖的環境下成長,感受社會的關愛。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留守兒童群體不但面臨著怎樣成長的問題,還面臨著怎樣教育的問題,這需要相關人員持續健全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及措施,強化管理及服務工作。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承德留守兒童有近2萬人。他們幾乎都是爺爺奶奶負責照顧,有的與親戚住在一起,有的還借住在別人家中。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家庭生活是比較特殊的,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雖然有爺爺奶奶的疼愛,但是卻常常會溺愛他們,導致其身心不良發展,令人堪憂。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關系到是國家的未來,對留守中學生成長加以重視,就是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視,強調其心理健康發展,是社會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
1.承德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1性格比較自私,以自我為中心
就留守中學生來說,由于他們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在性格上極易形成自私自利的特點,尤其是目前社會,大部分祖父母都比較溺愛孩子,在許多問題上都偏向孩子,這會使得孩子在做事時常常不會顧慮別人的感受,獨斷專行。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對孩子缺乏管教,只是會通過電話及視頻開展教育,距離這么遠,很難做到及時教育,而且孩子也不會聽從家長的意見。這勢必會導致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出現一定的問題,由于其祖父母不能有效引導,父母也幫不上忙,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長此以往,孩子性格就會出現缺陷,產生一系列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自閉等問題心理。
1.2學習焦慮,迷戀網絡
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在學習上,學生大多都有一定的焦慮,針對留守中學生而言,他們的焦慮也很大。通常來講,學生進行學習時,多少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焦慮,但是就留守中學生來說,由于缺少父母的引導,長期處于焦慮心理狀態中,極易失去學習興趣,從而沉迷在虛擬的網絡中。由于他們缺少父母的關心,所以其內心世界是比較空虛的,通過網絡能夠讓他們獲得認可,在網絡游戲中也能獲得一定的存在感,所以他們對網絡有著很深的執著[1]。
1.3缺少意志力,做事心思不集中
就留守中學生父母而言,由于長時間沒能照顧他們,往往對留守中學生抱有愧疚心理,想要更好地彌補孩子,往往會想法設法的達到他們的要求。基于這樣的思想及行為,致使留守中學生常常任性妄為,他們想要完成的事情幾乎都會實現,因此,他們在做事時不具備較強的意志力,對于大部分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前一秒還滿懷信心,后一秒就可能放棄了。對此,由于父母對孩子存有愧疚心理,往往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當作補償,這樣的行為是父母教育的常見問題。極易讓留守中學生心理出現偏差,這樣的他們遭受一些事情時極易出格,不利于社會及家庭的穩定,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
2.教育管理上的對策
2.1借助現代教育手段加以引導
實際進行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針對新式教學方式,學生 往往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會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進一步增加學習成績。與此同時,教師可結合各種優秀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端正三觀,逐步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使其能夠接受心理輔導。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調動他們學習的能動性,促使其積極學習,這是學科教學的有效方式。
2.2構建統一的學校教育
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學校中,他們都希望獲得重視,這對留守中學生而言亦是如此。對此,這就需要學校構建統一的教育方式,積極調動輿論的力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實現紀律化教育。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留守中學生的重視,由于他們長期缺少關愛,比其他人更希望得到尊重及認可,實際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滲透平等的概念,比如,不管是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學生,當他們犯下錯誤的時候,都應做到一視同仁。在情感方面,也應對留守中學生多加重視,針對他們的進步,教師應由衷的開心,在第一時間給他們鼓勵,使其獲得存在感及認同感,讓他們在學校中獲得平等的對待,這一點尤為重要[2]。
2.3強化社會禮儀教育
我國始終是禮儀之邦,在對留守中學生進行教育時,也應強化禮儀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前提下,還能幫助留守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明白其行為不滿足道德行為規范的標準。因為留守中學生缺乏管教,導致他們對父母不夠尊重,有的還會出現反社會行為,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因此,教師可通過實際行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明禮,促進他們對禮儀的學習,確保其身心健康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針對留守中學生的教育,教師應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加以重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針對教學方法上,應做到一視同仁,不會區別對待學生,給留守學生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促使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靈元.淺談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學周刊,2020(31):160.
[2]李才國.淺談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9(35):17.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省?呂崢 趙樹才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