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在職業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的權重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成渝兩地積極推進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職業教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政策層面、學校層面等多方面的問題,從貫通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夯實職業教育基礎建設等方面可找到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
主題詞:職業教育;問題;對策
在2020年11月12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中部(區域)職業教育聯盟在大足區成立,這對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部(區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成渝兩地的職業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亟需找到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以促進職業教育高效健康的發展。
一、成渝兩地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成渝職業教育貫通培養體系有待完善
由于中高等職業教育在設置上存在不同標準,比如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學歷設置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導致中高等職業教育在銜接方面存在困難,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渠道狹窄,存在斷頭路風險。以四川省為例,四川是職業教育大省,具有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學校400余所,但職業教育系列標準的工作還未開展,在有些一些中職學校開設的課程,高職學校沒有開設,這就導致了使得中職學生繼續深造存在困難,從整體上看中職學生升學率仍然較低,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成渝職業教育基礎建設有待提高
由于職業教育學校發展基數大,底子薄,導致成渝地區的職業教育尤其是不少中職學校的基本條件尚未全部達標,生均占地、建筑面積、圖書等與國家標準仍有一定的差距;部分職業院校校內教學實訓條件不夠,校外實訓基地欠缺,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三)成渝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有待提升
成渝兩地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結構比較穩定,但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數量總體不足。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職業院校師資隊伍主要以編制內與編制外、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組成,編制外的教師受編制影響,身份難以轉正,加之待遇普遍不高,人才流失大。
(四)成渝職業教育與產業匹配度有待加強
成渝兩地職業院校分布總體分布不均衡,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四川省的職業院校以成都市的職業院校數量最多,多分布在中心區域;重慶市職業教育院校也主要圍繞主城片區分布,現逐步擴散到城市新區,但渝東北、渝東南片區仍分布較少,職業院校的空間布局與產業發展的對接程度不高。從成渝兩地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來看,專業方向較少,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等方面的專業不多,專業同質化嚴重。還有不少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忽視了與當地產業狀況和主導產業的規劃發展對接,這就導致職業院校學生實現本地就業的難度高,對本地區域的經濟貢獻有限。
二、成渝兩地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探究
(一)貫通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一是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契機,積極探索中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職業教育能力培養、課程與教材、證書等多方面的質量標準,推進成渝地區建立職業教育基本制度體系;二是積極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一體化培養,落實中高職銜接政策,為更多中職學生提供升學機會;三要進一步打破中高職、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壁壘,鼓勵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協同育人、聯合培養,擴大職業畢業生繼續深造的培養規模。
(二)夯實職業教育基礎建設,釋放職業教育活力
一是政府充分履行宏觀管理職責,不斷完善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機制,依據現實情況對相關職業院校進行合理撥款,為職業教育發展建設提供財政支持;二要引導行業、企業、個人、社會共同參與職業教育發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擴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三要通過改造、裁撤一批規模小、招生少、條件差的學校,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定期排查當前職業教育未能達標的項目,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
(三)提升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穩定性,加強職業教育牽引力
一是要充分保障職業學校用人自主權,允許學校根據自身情況設置教師崗位。堅持教師聘用標準的靈活性,針對不同崗位采用不同的招聘方式,向社會公開招聘急缺教師;二要探索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師資庫,鼓勵企業的技術人才到職業院校兼職,促進不同職業院校優秀教師的互聘互用、溝通交流,以解決職業教師緊缺的問題;三要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組織專業教師到一線、進車間開展實踐培訓,選派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加強產學結合,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
(四)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及布局,拓寬職業教育生命力
一是在職業院校的布局方面,不斷促進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區域建設與發展的需要,緊緊圍繞產業在技能人才方面的需求,適時調整職業院校的布局,實現人才鏈、專業鏈和產業鏈的有序對接,推動職業教育的輻射性發展。二在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方面,實現職業教育專業的差異化和優質化發展。加強中高職院校與相關行業、企業的聯系,促進產業鏈和教育鏈深度融合。減少部分實用性差、就業率低的專業,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積極開發新的專業方向,打造品牌專業,提升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對接與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祝士明,劉建花.中高職有效銜接的幾個關鍵問題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4(16).
[2]譚明.提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終身化水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中共重慶市合川區委黨校?鄭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