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疑為思之始,有疑才能促進學生的行為投入,才能開啟他們的積極思維過程。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學生的質疑之心,他們只會機械地記憶、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形成質疑的能力與創新的精神。教師要借助學生的質疑,驅使學生去探索,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化學;質疑式教學;策略
質疑式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有問題或是存疑的地方,積極主動地提出自已的問題和思考,希望教師能夠給予回答和討論。質疑式的教學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思維和化學習慣。
1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質疑式教學特點
1.1懷疑性
質疑是基于自己對所學知識提出的疑問或重新思考某一結論,重新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如果對所學知識產生懷疑,心中會產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又或者怎樣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還有沒有其他的結論等問題,這就說明學生認真地思考了,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只有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學生才能發現其中的細節問題,才會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學生越能發現問題,他們的探究欲望就越強。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還有利于他們的思維發展,所以在教學中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
1.2不盲從
不盲從是指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思想,不因為個人的喜好改變的自己的想法,而是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質疑就是指不迷信教師和權威,不固守舊思想,不盲目地相信別人,也不人云亦云,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反對意見,還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通過對問題的深入探究和不斷探索去證明,所以質疑具有不盲從的特點。
2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化學質疑式教學策略
2.1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思維認知,即讓學生能夠對事物進行準確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答案,明確事物的是非。這是一種本領,也是一種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塑造學生良好的思維認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有效地進行探索,能夠對質疑的這件事情有自己的認知,即遇到與自己思想或行為不一致的情況,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與同學教師進行探討,讓學生在思想上對于質疑的這件事情有自己的認知,不能認為教師講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正確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質疑的觀念。
例如,教師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時,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思考,氧化還原的條件什么?氧化還原的反應現象是什么樣的?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氧化還原反應?給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可以舉例“金屬鐵生銹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嗎”,以培養學生提升自我的認知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質疑,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樣思考和探索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該知識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學生對該知識體系和框架進行更好的吸收。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向學生灌輸質疑這一觀念,讓學生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探討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
2.2注重教師的課堂引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發揮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質疑,向學生拋出疑問,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向學生強化質疑這一觀念,讓學生在跟從教師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將質疑式的教學映刻在腦海中。教師以身作則的質疑式教學策略,能夠給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例如,教師在講解“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時候,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哪些金屬是活潑的,哪些金屬是比較穩定的,讓這節課從開始就在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進行。這樣的思考和探索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懷疑、質疑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如向學生提問:“金屬鈉在空氣中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在實驗室中,鈉是怎樣的保存的?”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講解金屬的化學性質,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內容講授中,也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懷疑、質疑能力,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引導學生對于新接受的事物多說幾個為什么,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3結束語
總的來說,學生質疑式學習觀念的培養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引導,同時也需要學生自我認知意識和能力的不斷養成和提升。質疑式教學策略的實施,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付出努力的,只有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品行和能力,促進學生化學思維和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艷.試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學習[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5):139.
[2]焦貴君.探究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1):209-210.
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第一中學?王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