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瑋

摘 要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在探索研究智慧城市工作的過程中發現,綜合桿、網、電優勢的城市綜合桿件,是采集城市基礎數據、實現智慧功能應用的最佳載體,利用其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可以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因此,本文針對智慧城市背景下,對智慧路燈的頂層設計及應用生態進行研究,并對其中的問題提出合理解決措施。
關鍵詞 智慧路燈 智慧城市 生態謀劃
中圖分類號:TU9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8-0012-02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從發展到現在,“智慧城市”基本實現了從理論基礎到實踐環節的轉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各種智能物質基礎,例如智慧路燈。本文以智慧城市的發展為背景,分析智慧路燈發展現狀和建設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對智慧路燈建設及具體實施做了初步探究,希望對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有所促進。[1]
1 智慧城市的概念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指為推動新型城市化發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種利用物聯網等各類信息技術加以輔佐的新概念。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對城市各個范疇加以優化,對城市服務進行改進,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提供高質量的環境。隨著城市現代化要求的日益提升,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各種綠色概念不斷被提上日程,這時的智慧城市就是將各類區域發展概念進行有機融合,甚至將智能化、自動化的信息化建設進行交叉,從而更好地達到智慧城市建設的目的。[2]這也突出體現了智慧城市不等于智能城市,而智能城市不僅僅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還涉及了人自身的智慧,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呈現出一種信息化城市之后的更高級的形態。
2 智慧城市背景下推進智慧路燈建設的必要性
2.1 智慧路燈符合城市照明管理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
智慧路燈建設在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已經由最初的構想變成實際。大規模的LED節能改造及單燈控制技術的實現和日益成熟,直接推動城市照明管理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故障”與“運維資源”供給側的迅速配對得以實現,進而逐步逐級推進“全定修”模式,逐步消除巡燈投入,提升設施品質,結合LED改造預留調光功能,并嘗試用反向調光模式延長燈具壽命,可實現“調度、效能、節能、管理、延伸”五個方面的城市照明建設管理成效。[3]
2.2 智慧路燈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落地的優先選擇
現階段智慧城市的公共空間建設過程中,要求同時兼具傳輸通道、電源引入、設備載體等基礎設施為載體,而路燈具備范圍廣泛、分布均勻,同時能夠準確定位系統,并具備天然供電屬性,因此成為了智慧城市落地的優先選擇。同時,基于路燈的共建共享,也符合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中共用一張基礎網絡的整體要求。
3 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路燈的建設現狀
3.1 頂層制度設計安排不足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新型智慧城市應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但由于頂層設計的欠缺及滯后,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難以統籌,普遍存在硬件建設不同步、功能應用考慮不到位、實際應用不貫通、制度安排不明晰等現實問題,需進行全面的統籌設計,才能保證整體實施有序。[4]
3.2 數據共享運營存在壁壘
在逐步開展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包括公安部門建設的治安監控“天網工程”巡防系統、環保部門推進的檢測環境數據的“智慧環保”系統、交通部門推廣的新能源汽車應用,以及運營商的5G網絡覆蓋、城市公共WIFI建設,和各地在嘗試的其他智慧運用,如市政設施的物聯管理及微定位等,都是智慧城市建設中事關城市品質、管理效能、惠民出行的重要內容,在具體實施中,存在政策邊界,跨界管理,加上協調機制有待改進,難以充分統籌、互聯互動,從而導致智慧城市建設整體推進時出現資源整合乏力,城市基礎數據難以共享,落地困難,效能低下,經濟性差,無法發揮信息融合的綜合效應。
3.3 商業運營模式尚不成熟
智慧路燈新建設施多在新城區,商業發展人員集聚需要時間,智慧桿的功能應用遠離實際場景;再者當前如治安監控、環境監測等功能的集成,多是服務于城市治理服務水平的提升,屬于政府職能或社會公益,無法產生直接經濟回報;而諸如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商業價值變現,需要滿足的要素更多,等待周期更為漫長。
4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路燈謀劃對策
4.1 提高照明本專業智慧化水平
一方面要進一步做大存量設施,提高覆蓋廣度與密度,擴大運營區域;另一方面要通過建設城市級的照明控制系統,構建全市照明設施的統一管理格局;同時通過單燈管理體系建設,轉變維護管理模式,降低運維成本。逐步實現基礎作業的產業升級。[5]
4.2 統籌建立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
智慧路燈建設涉及多個部門,規劃、建設、運維等環節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才能確保其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在市級層面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科學論證,頂層設計,協調統籌公安、交通、城管、建設、經信、通信、環保、電力等各方需求,明確牽頭部門及各協同部門的工作界面、職責分工和協調機制,開展以智慧路燈為載體的智慧城市建設工作。
4.3 服務公共安全及城市治理
通過頂層設計及技術手段,打通不同部門、不同需求、不同場景的應用對接,加快公共安全及城市治理應用在智慧路燈建設中的落地實現,服務城市治理,實現城市治理及行政體系的降本增效,優化市民體驗,共享交互數據實現智慧化管理。[6]
4.4 建設智慧路燈管理平臺
在現有照明設施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升級打造智慧感知平臺,實現對各類業務場景的統一管理、智能聯動及數據分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助力智慧城市發展。
5 結語
我國智慧路燈還處于建設階段,許多城市的城市照明體系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為此,我們要積極解決智慧路燈架構設計及建設中存在的阻礙,統籌規劃,積極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升級,使得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向著更加輝煌的方向進軍。
參考文獻:
[1] 王婷,薛河,尹振坤,謝紅龍,鄭煜,張長豐.太陽能路燈結構系統的靜應力和模態分析[J].中國科技論文,2018, 13(16):1921-1925.
[2] 林必毅,張世宇,趙瑜,宋夢培.智慧城市智慧路燈應用研究[J].智能建筑,2018(09):39-42.
[3] 趙志剛,閆利爽,鄭詩晨.GPRS在城市的路燈管理系統的應用和設計[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2(06): 80-82.
[4] 張詩陽,王晞月,譚立,金蘭蘭,李雯,王向榮,林菁.資源整合器 基于城市資源流分析的基礎設施規劃[J].風景園林,2017(12):69.
[5] 大連市人民政府.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大連市城市智慧化建設總體規劃(2014-2020)的通知[J].大連市人民政府公報,2014(08):5-25.
[6] 曾雅潔,袁川喬.山地城市可持續交通基礎設施建筑的雙重性格——建筑的基礎設施化與基礎設施的建筑化[A].持續發展 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7山地城鄉規劃)[C].2017:174-184.